新华财经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翟卓)作为“五篇大文章”中的压轴之作,数字金融大文章对金融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
为写好这篇大文章,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多项举措,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方案》明确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为数字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规则,不仅将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将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金融业,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统绘制“施工图” 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在当前形势下,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做好‘五篇大文章’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应对供应链重构的有效手段。”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说。
具体来看,除总体要求和保障机制外,《方案》从四方面着手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绘制了一份详细的“施工图”,包括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以及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如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层面,《方案》明确,将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以及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等。
从转型的意义看,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日前撰文提到,数字技术历来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力,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优化金融决策、运营流程和交易模式,能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为此,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建议,银行业可从五方面着手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一是加强科技引领,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在科创、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应用。
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传输通道建设,不断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四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优化数字风控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竞争中的话语权等。
——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治理体系 赋能“五篇大文章”
在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层面,《方案》明确,将营造高效安全的支付环境,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降低金融机构数据收集运用成本;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持。
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层面,《方案》提出,将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数字金融业务合规管理,实施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同时加强业务监管,持续完善数字金融相关业务规则和监管制度,及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等。
最后在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质效层面,《方案》强调,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实融合等“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受访人士表示,本次方案阐明了数字金融与其余四篇大文章的协同关系,即数字金融有助于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推动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持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等。
如科技金融方面,《方案》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全景画像,提升客户筛选和营销对接效率;绿色金融方面,鼓励运用数字技术探测收集碳足迹信息,提升碳减排计量、核算和披露水平,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普惠金融方面,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活体、生产设备等押品管控,拓宽动产融资业务范围;养老金融方面,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养老专属纯信用信贷产品,充分满足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等。
——前路灿灿亦漫漫 如何应对潜在风险挑战?
“中国数字金融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甚至可能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在《方案》指引下,未来有望实现“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间的三个双向赋能。
“例如,数字金融发展的下一个瓶颈可能在于制度创新,应‘软硬兼施’,从‘软环境’和‘硬技术’两个方面筑牢未来发展底座,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更完善的制度环境,推动数字金融在国内提高贡献度,在全球提升竞争力。”董希淼说。
此外,在加快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防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如业务合规风险、数字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等均在其中。
对此,刘涛建议,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数字金融业务合规管理,实施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强化技术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强化模型和算法风险管理,提升算法可解释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数字金融的监督管理,密切跟踪数字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按照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原则,依法依规全部纳入监管,持续完善数字金融相关业务规则和监管制度,及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刘涛说。
不过前述受访人士也表示,尽管还存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市场竞争与同质化等多重挑战,但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技术创新等机遇;建议金融机构针对数字化转型优化组织架构,加强数据资源利用、数据资产管理、数字技术研发,同时推进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以更好适应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翟卓)作为“五篇大文章”中的压轴之作,数字金融大文章对金融强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
为写好这篇大文章,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多项举措,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方案》明确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为数字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规则,不仅将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将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金融业,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统绘制“施工图” 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在当前形势下,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做好‘五篇大文章’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应对供应链重构的有效手段。”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说。
具体来看,除总体要求和保障机制外,《方案》从四方面着手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绘制了一份详细的“施工图”,包括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以及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
如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层面,《方案》明确,将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以及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等。
从转型的意义看,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日前撰文提到,数字技术历来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力,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优化金融决策、运营流程和交易模式,能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为此,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建议,银行业可从五方面着手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一是加强科技引领,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在科创、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应用。
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传输通道建设,不断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四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优化数字风控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竞争中的话语权等。
——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治理体系 赋能“五篇大文章”
在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层面,《方案》明确,将营造高效安全的支付环境,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降低金融机构数据收集运用成本;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持。
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层面,《方案》提出,将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数字金融业务合规管理,实施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同时加强业务监管,持续完善数字金融相关业务规则和监管制度,及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等。
最后在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质效层面,《方案》强调,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实融合等“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受访人士表示,本次方案阐明了数字金融与其余四篇大文章的协同关系,即数字金融有助于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赋能绿色金融深化发展,推动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持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等。
如科技金融方面,《方案》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全景画像,提升客户筛选和营销对接效率;绿色金融方面,鼓励运用数字技术探测收集碳足迹信息,提升碳减排计量、核算和披露水平,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普惠金融方面,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活体、生产设备等押品管控,拓宽动产融资业务范围;养老金融方面,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养老专属纯信用信贷产品,充分满足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融资需求等。
——前路灿灿亦漫漫 如何应对潜在风险挑战?
“中国数字金融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甚至可能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在《方案》指引下,未来有望实现“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间的三个双向赋能。
“例如,数字金融发展的下一个瓶颈可能在于制度创新,应‘软硬兼施’,从‘软环境’和‘硬技术’两个方面筑牢未来发展底座,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更完善的制度环境,推动数字金融在国内提高贡献度,在全球提升竞争力。”董希淼说。
此外,在加快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防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如业务合规风险、数字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等均在其中。
对此,刘涛建议,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数字金融业务合规管理,实施创新业务合规审查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强化技术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强化模型和算法风险管理,提升算法可解释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数字金融的监督管理,密切跟踪数字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按照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原则,依法依规全部纳入监管,持续完善数字金融相关业务规则和监管制度,及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刘涛说。
不过前述受访人士也表示,尽管还存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市场竞争与同质化等多重挑战,但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技术创新等机遇;建议金融机构针对数字化转型优化组织架构,加强数据资源利用、数据资产管理、数字技术研发,同时推进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以更好适应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