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赞成欧盟反补贴税草案,法国、意大利打的什么算盘?

中国汽车报

1个月前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举行投票。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发表声明称,投票中,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27个成员国以5票反对、12票弃权、10票赞成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终裁草案。其中,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10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45.99%)投了赞成票;比利时、捷克、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这12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31.36%)投了弃权票;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5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22.65%)投票反对。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这样的表决结果“凸显了欧盟成员国之间意见分裂”。

据悉,欧盟将在原有10%的关税基础上,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的反补贴税,不同汽车厂商将适用不同的反补贴税税率。根据欧盟的规定,除非获得特定多数(代表欧盟65%人口以上的至少15个成员国)投票反对,否则欧委会的草案将如期实施。最终决定将于10月30日前公布,反补贴税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

要贸易“围墙”,又要中国资金和技术    

相比德国、匈牙利等国,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部分欧盟国家明显属于另一阵营。这10国之所以投下赞成票,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利益与中国交织不深,就像法国和意大利车企如今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立陶宛等国被外界解读为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

目前,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全线崩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 上半年,法系车在华累计销量仅为2.85万辆,同比下滑19,1%,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跌至0.3%。而意大利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意大利主流汽车品牌菲亚特由于销售表现不佳,已于2018年再次退出中国市场;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近来在中国市场下滑明显,最近几个月的月销量仅有两位数。因此,法国和意大利政府才会毫无顾忌地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进入欧洲“使绊子”,进行“不公平竞争”。但法系车、意系车之所以在华表现不佳,完全是由于其自身竞争力不强、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需求所导致的。

法国一开始就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其本质是通过高额关税为自己筑起“围墙”,以此应对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为本土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我确实支持欧委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投票前夕表示,“欧洲制造商必须与一些具有优势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事实上,法国此举早就有迹可循,去年该国政府就调整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拒之门外”。

与法国一样,意大利也是打着同样的算盘而投下了赞成票。近年来,意大利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缓慢,行业向电动化转型不力。2023年,意大利电动汽车销量仅占该国整体汽车销量的6%左右,与英法德等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意大利一方面支持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应对竞争压力;一方面又欢迎中国厂商赴意大利投资,希望帮助意大利汽车产业转型。而这两方面的举措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为了意大利汽车产业的自身利益服务,也暴露了其“双标”的本质。

事实上,意大利政府一直在积极招揽中国车企赴意大利投资建厂。今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时,还公开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马克龙此前也作出过类似的表态。业内专家指出,意大利和法国支持欧盟加征反补贴税,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迫使中国品牌赴当地投资,支持其本土汽车业的转型。
图片

最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路透社报道,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在投票前夕表示,意大利将支持欧委会提出的关税措施。但塔亚尼同时强调,这一立场不会危及意大利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番言论将意大利政府“既要又要”的心态表露无遗:既支持高额反补贴,不想让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对本土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又不想失去中国品牌的技术和资金,来助力该国汽车行业转型。不只是意大利,法国政府也是同样的打算。然而,一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关税,一方面又指望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这难道不可笑吗?

作为行业抗辩方代表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欧盟很多国家一直希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赴欧投资设厂,有分析认为,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阻碍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对欧出口,是希望以此推动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增加欧盟当地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从中国企业的反应看,欧盟的做法事与愿违。

“有意吸引中国车企前往投资的欧盟国家,尤其需要看清这一点,支持征税反将失去投资。一个保持开放、公平的欧盟市场,对中国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表示,“在欧盟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前,很多中国车企已开始或计划赴欧投资或经营。但自欧委会决定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以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多次对欧盟做法表达强烈反对立场,诸多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纷纷向我会表达对调查结果的关切和赴欧投资可能遭遇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调查等风险的极大担忧。”

像意大利、法国这样打着“既要又要”的主意,到最后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得不偿失。商务部10月8日再次释放消息称,中方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正当权益。

根据乘联分会的测算,欧洲每年出口到中国的2.5升排量以上乘用车的总金额已经达到180亿美元,这一数字高于中国2023年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总金额。如果中方提高临时关税税率,欧洲对华汽车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

加征关税尚未板上钉钉    

另外,投弃权票的欧盟国家高达12个,包括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瑞典、芬兰、瑞典、捷克等。外界分析称,这些国家可能是在经济和政治利益考量中无法取舍,最终选择弃权。如此一来,投票最终得以在欧盟执委会通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一事,就板上钉钉了。欧委会在上述声明中指出,欧盟和中国继续努力探索替代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能够充分解决委员会调查所确定的损害性补贴,并且可监控和可执行。

商务部10月4日回应道,中方坚决反对欧方的终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欧方表达要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中欧技术团队将在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中方希望欧方清醒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动摇和阻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方敦促欧方真正展现出落实政治意愿的实际行动,回到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轨道上来。中方也必将采取一切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欧盟中国商会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欧谈判团队仍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商会因此强烈呼吁欧方审慎行事,推迟关税施行,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妥处摩擦和分歧,避免双边贸易摩擦升级,共同维护中欧及全球绿色清洁领域的自由贸易和繁荣,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及全球应对气变的努力。

当地时间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举行投票。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发表声明称,投票中,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

据法新社报道,欧盟27个成员国以5票反对、12票弃权、10票赞成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终裁草案。其中,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爱尔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10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45.99%)投了赞成票;比利时、捷克、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这12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31.36%)投了弃权票;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5国(约占欧盟总人口的22.65%)投票反对。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这样的表决结果“凸显了欧盟成员国之间意见分裂”。

据悉,欧盟将在原有10%的关税基础上,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的反补贴税,不同汽车厂商将适用不同的反补贴税税率。根据欧盟的规定,除非获得特定多数(代表欧盟65%人口以上的至少15个成员国)投票反对,否则欧委会的草案将如期实施。最终决定将于10月30日前公布,反补贴税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

要贸易“围墙”,又要中国资金和技术    

相比德国、匈牙利等国,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部分欧盟国家明显属于另一阵营。这10国之所以投下赞成票,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利益与中国交织不深,就像法国和意大利车企如今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立陶宛等国被外界解读为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

目前,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全线崩盘。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 上半年,法系车在华累计销量仅为2.85万辆,同比下滑19,1%,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跌至0.3%。而意大利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意大利主流汽车品牌菲亚特由于销售表现不佳,已于2018年再次退出中国市场;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近来在中国市场下滑明显,最近几个月的月销量仅有两位数。因此,法国和意大利政府才会毫无顾忌地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进入欧洲“使绊子”,进行“不公平竞争”。但法系车、意系车之所以在华表现不佳,完全是由于其自身竞争力不强、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需求所导致的。

法国一开始就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其本质是通过高额关税为自己筑起“围墙”,以此应对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为本土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我确实支持欧委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投票前夕表示,“欧洲制造商必须与一些具有优势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事实上,法国此举早就有迹可循,去年该国政府就调整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拒之门外”。

与法国一样,意大利也是打着同样的算盘而投下了赞成票。近年来,意大利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缓慢,行业向电动化转型不力。2023年,意大利电动汽车销量仅占该国整体汽车销量的6%左右,与英法德等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意大利一方面支持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应对竞争压力;一方面又欢迎中国厂商赴意大利投资,希望帮助意大利汽车产业转型。而这两方面的举措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为了意大利汽车产业的自身利益服务,也暴露了其“双标”的本质。

事实上,意大利政府一直在积极招揽中国车企赴意大利投资建厂。今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时,还公开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马克龙此前也作出过类似的表态。业内专家指出,意大利和法国支持欧盟加征反补贴税,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迫使中国品牌赴当地投资,支持其本土汽车业的转型。
图片

最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路透社报道,意大利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在投票前夕表示,意大利将支持欧委会提出的关税措施。但塔亚尼同时强调,这一立场不会危及意大利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番言论将意大利政府“既要又要”的心态表露无遗:既支持高额反补贴,不想让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对本土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又不想失去中国品牌的技术和资金,来助力该国汽车行业转型。不只是意大利,法国政府也是同样的打算。然而,一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关税,一方面又指望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这难道不可笑吗?

作为行业抗辩方代表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欧盟很多国家一直希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赴欧投资设厂,有分析认为,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阻碍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对欧出口,是希望以此推动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增加欧盟当地就业机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从中国企业的反应看,欧盟的做法事与愿违。

“有意吸引中国车企前往投资的欧盟国家,尤其需要看清这一点,支持征税反将失去投资。一个保持开放、公平的欧盟市场,对中国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表示,“在欧盟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前,很多中国车企已开始或计划赴欧投资或经营。但自欧委会决定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以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多次对欧盟做法表达强烈反对立场,诸多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纷纷向我会表达对调查结果的关切和赴欧投资可能遭遇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调查等风险的极大担忧。”

像意大利、法国这样打着“既要又要”的主意,到最后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得不偿失。商务部10月8日再次释放消息称,中方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正当权益。

根据乘联分会的测算,欧洲每年出口到中国的2.5升排量以上乘用车的总金额已经达到180亿美元,这一数字高于中国2023年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总金额。如果中方提高临时关税税率,欧洲对华汽车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

加征关税尚未板上钉钉    

另外,投弃权票的欧盟国家高达12个,包括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瑞典、芬兰、瑞典、捷克等。外界分析称,这些国家可能是在经济和政治利益考量中无法取舍,最终选择弃权。如此一来,投票最终得以在欧盟执委会通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一事,就板上钉钉了。欧委会在上述声明中指出,欧盟和中国继续努力探索替代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能够充分解决委员会调查所确定的损害性补贴,并且可监控和可执行。

商务部10月4日回应道,中方坚决反对欧方的终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欧方表达要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中欧技术团队将在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中方希望欧方清醒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动摇和阻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方敦促欧方真正展现出落实政治意愿的实际行动,回到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正确轨道上来。中方也必将采取一切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欧盟中国商会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欧谈判团队仍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商会因此强烈呼吁欧方审慎行事,推迟关税施行,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妥处摩擦和分歧,避免双边贸易摩擦升级,共同维护中欧及全球绿色清洁领域的自由贸易和繁荣,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及全球应对气变的努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