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康药业的两难抉择:院内销售缩水近七成,转战零售药店又遭“严监管”

时代投研

3周前

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表示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和药品追溯码建设,将实现对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此外,在上述政策落地后,在门诊统筹账户额度、个人账户额度下的医保基金使用上,零售药店将接受与医院一样的监管。

来源|时代投研

作者|雷映

编辑|郑少娜

今年,国家医保局作为战略购买者,对支付端的监管升级已从院内市场延伸至院外市场。这对院内处方药销售收入已缩水近七成的维康药业(300878.SZ)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10月28日,维康药业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4.16%至3.7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3.94%至-4740.53万元,延续其过去三年的业绩颓势,且亏损额再度扩大。

维康药业主营业务为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主要药品为常见症状用药,患者可通过院内处方药渠道、非处方药(OTC)零售渠道购买该公司产品。

2022—2023年,维康药业在院内处方药渠道的经销收入、毛利率均大幅下滑。2023年开始,该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至OTC零售药店渠道,并将新上市的保健产品灵芝孢子粉作为战略大单品进行重点培育。

时代投研发现,2024年,维康药业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且亏损加剧,与其渠道转型战略遇上了零售药店的“寒冬时节”不无关系。

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对零售药店支付端监管收紧,零售药店市场出现用户回流院内、药品价差与院内拉平、用户购买力下降等变化,零售药店结束粗放增长进入阵痛期,实体药店的累计零售规模同比呈下滑趋势。

11月4日,就业绩持续下滑、出售旗下连锁药店核心资产、战略大单品培育进展等相关问题,时代投研向维康药业发函、致电询问。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院内渠道收入大幅下滑,转战OTC零售渠道

维康药业于2020年8月在创业板首发上市。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主要产品有银黄滴丸、益母草软胶囊、七叶神安分散片、人参健脾片等中成药,以及罗红霉素软胶囊、阿奇霉素软胶囊等西药。此外,该公司还经营医药零售连锁等流通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补充。

不过,上述药品主治适应证集中于上呼吸道感染、月经调理、脾胃调理等常见症状,且竞品较多。以收入占比最高的银黄滴丸为例,该产品适应证为急慢性扁桃体炎,而在招股书中所列示该产品的中成药类竞品,就包括蓝岑口服液、金嗓子喉宝、桂林西瓜霜、开喉剑喷雾、银黄颗粒5种。

招股书还显示,患者既可以通过药品零售门店购买维康药业药品,也可以通过医疗机构渠道购买。其中,针对OTC药品零售渠道,该公司采用直供销售模式;针对院内处方药渠道,该公司采用经销销售模式。

因经销模式下处方药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维康药业自上市次年(2021年)业绩就持续下滑,并引发深交所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向其发出年报问询函。

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2021—2023年,维康药业经销收入从3.97亿元逐年下滑至1.22亿元,缩水了69.27%,经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超60%下滑至23.47%。由于经销渠道的毛利率较高,该公司同期销售毛利率也从67.71%下滑17.32个百分点至50.39%。

对此,维康药业解释,主要因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12月底完成“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导致公司部分产品被调出多个省份的地方医保目录。此外,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等政策也导致了公司的处方药下游需求有所下降。

维康药业还表示,公司将业务重心向OTC零售渠道转移,并聚焦资源开发药品零售市场。2022年、2023年公司的直供模式销售虽收入持续增长,但仍无法弥补经销模式收入的下滑。

由于直供模式收入增长额不能覆盖经销模式的收入下滑,2021—2023年,维康药业经销模式、直供模式合计实现的医药制造业务收入从5.20亿元下滑至3.10亿元,下滑幅度为40.38%,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从82.12%下降至59.75%。

2024年零售渠道遇冷,OTC大单品战略难成

除了将业务重心转移至OTC零售渠道,维康医药还加大了对OTC药品的市场培育,并加大OTC药品服务费的投入力度。

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2023年维康药业将保健产品灵芝孢子粉作为战略打造的大单品,加大对该产品的推广投入,但由于该产品2023年实现的收入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公司当年的业绩表现。

2021—2023年,维康药业的营业收入从6.33亿元逐年下滑至5.2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则从8487.35万元逐年下滑至-2521.75万元,该公司于2023年首度陷入亏损经营。

2024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较去年进一步扩大。

时代投研发现,2024年,国家医保局对零售药店支付端的监管收紧,零售药店整体市场规模下滑,结束过去几年的粗放增长,进入规模收缩的阵痛期。

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各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大幅提高药品价格在零售药店的透明度,逐渐拉平药品价格在院外与院内的价差。10月,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表示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和药品追溯码建设,将实现对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的全流程监控。

这意味着,用户在零售药店使用医保统筹资金额度购买处方药,对应的处方来源将严格限制为来自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而非无医保资质的平台互联网医院,用户或直接回流自院内渠道购药。

此外,在上述政策落地后,在门诊统筹账户额度、个人账户额度下的医保基金使用上,零售药店将接受与医院一样的监管。这意味着,随着个人账户收入减少,零售药店在缺乏院内专业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对用户的吸引力或将下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国实体药店市场累计零售规模为3990亿元,同比下滑1.8%,其中保健品类的累计零售规模同比下滑27.90%,而维康药业的灵芝孢子粉就属于保健品类。

面临OTC零售市场的变化,维康药业于今年第三季度对外转让了全资孙公司浙江维康医药零售有限公司、浙江维康大药房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剥离了医药批发零售业务板块的核心资产。医药批发零售曾作为该公司的第二大业务,在2023年贡献了该公司39.28%的营业收入。

不过,医药批发零售是主营业务的补充业务,维康药业可以在市场整体遇冷时剥离相关资产,但对于该公司主营的医药制造业务,在经历院内销售渠道的收入大幅下滑后,再面临OTC零售渠道的整体收缩,维康药业又该如何应对?

(全文2353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表示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和药品追溯码建设,将实现对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此外,在上述政策落地后,在门诊统筹账户额度、个人账户额度下的医保基金使用上,零售药店将接受与医院一样的监管。

来源|时代投研

作者|雷映

编辑|郑少娜

今年,国家医保局作为战略购买者,对支付端的监管升级已从院内市场延伸至院外市场。这对院内处方药销售收入已缩水近七成的维康药业(300878.SZ)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10月28日,维康药业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4.16%至3.7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3.94%至-4740.53万元,延续其过去三年的业绩颓势,且亏损额再度扩大。

维康药业主营业务为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主要药品为常见症状用药,患者可通过院内处方药渠道、非处方药(OTC)零售渠道购买该公司产品。

2022—2023年,维康药业在院内处方药渠道的经销收入、毛利率均大幅下滑。2023年开始,该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至OTC零售药店渠道,并将新上市的保健产品灵芝孢子粉作为战略大单品进行重点培育。

时代投研发现,2024年,维康药业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且亏损加剧,与其渠道转型战略遇上了零售药店的“寒冬时节”不无关系。

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对零售药店支付端监管收紧,零售药店市场出现用户回流院内、药品价差与院内拉平、用户购买力下降等变化,零售药店结束粗放增长进入阵痛期,实体药店的累计零售规模同比呈下滑趋势。

11月4日,就业绩持续下滑、出售旗下连锁药店核心资产、战略大单品培育进展等相关问题,时代投研向维康药业发函、致电询问。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院内渠道收入大幅下滑,转战OTC零售渠道

维康药业于2020年8月在创业板首发上市。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主要产品有银黄滴丸、益母草软胶囊、七叶神安分散片、人参健脾片等中成药,以及罗红霉素软胶囊、阿奇霉素软胶囊等西药。此外,该公司还经营医药零售连锁等流通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补充。

不过,上述药品主治适应证集中于上呼吸道感染、月经调理、脾胃调理等常见症状,且竞品较多。以收入占比最高的银黄滴丸为例,该产品适应证为急慢性扁桃体炎,而在招股书中所列示该产品的中成药类竞品,就包括蓝岑口服液、金嗓子喉宝、桂林西瓜霜、开喉剑喷雾、银黄颗粒5种。

招股书还显示,患者既可以通过药品零售门店购买维康药业药品,也可以通过医疗机构渠道购买。其中,针对OTC药品零售渠道,该公司采用直供销售模式;针对院内处方药渠道,该公司采用经销销售模式。

因经销模式下处方药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维康药业自上市次年(2021年)业绩就持续下滑,并引发深交所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向其发出年报问询函。

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2021—2023年,维康药业经销收入从3.97亿元逐年下滑至1.22亿元,缩水了69.27%,经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超60%下滑至23.47%。由于经销渠道的毛利率较高,该公司同期销售毛利率也从67.71%下滑17.32个百分点至50.39%。

对此,维康药业解释,主要因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12月底完成“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导致公司部分产品被调出多个省份的地方医保目录。此外,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等政策也导致了公司的处方药下游需求有所下降。

维康药业还表示,公司将业务重心向OTC零售渠道转移,并聚焦资源开发药品零售市场。2022年、2023年公司的直供模式销售虽收入持续增长,但仍无法弥补经销模式收入的下滑。

由于直供模式收入增长额不能覆盖经销模式的收入下滑,2021—2023年,维康药业经销模式、直供模式合计实现的医药制造业务收入从5.20亿元下滑至3.10亿元,下滑幅度为40.38%,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从82.12%下降至59.75%。

2024年零售渠道遇冷,OTC大单品战略难成

除了将业务重心转移至OTC零售渠道,维康医药还加大了对OTC药品的市场培育,并加大OTC药品服务费的投入力度。

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文件显示,2023年维康药业将保健产品灵芝孢子粉作为战略打造的大单品,加大对该产品的推广投入,但由于该产品2023年实现的收入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公司当年的业绩表现。

2021—2023年,维康药业的营业收入从6.33亿元逐年下滑至5.2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则从8487.35万元逐年下滑至-2521.75万元,该公司于2023年首度陷入亏损经营。

2024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较去年进一步扩大。

时代投研发现,2024年,国家医保局对零售药店支付端的监管收紧,零售药店整体市场规模下滑,结束过去几年的粗放增长,进入规模收缩的阵痛期。

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各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大幅提高药品价格在零售药店的透明度,逐渐拉平药品价格在院外与院内的价差。10月,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表示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和药品追溯码建设,将实现对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的全流程监控。

这意味着,用户在零售药店使用医保统筹资金额度购买处方药,对应的处方来源将严格限制为来自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而非无医保资质的平台互联网医院,用户或直接回流自院内渠道购药。

此外,在上述政策落地后,在门诊统筹账户额度、个人账户额度下的医保基金使用上,零售药店将接受与医院一样的监管。这意味着,随着个人账户收入减少,零售药店在缺乏院内专业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对用户的吸引力或将下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国实体药店市场累计零售规模为3990亿元,同比下滑1.8%,其中保健品类的累计零售规模同比下滑27.90%,而维康药业的灵芝孢子粉就属于保健品类。

面临OTC零售市场的变化,维康药业于今年第三季度对外转让了全资孙公司浙江维康医药零售有限公司、浙江维康大药房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剥离了医药批发零售业务板块的核心资产。医药批发零售曾作为该公司的第二大业务,在2023年贡献了该公司39.28%的营业收入。

不过,医药批发零售是主营业务的补充业务,维康药业可以在市场整体遇冷时剥离相关资产,但对于该公司主营的医药制造业务,在经历院内销售渠道的收入大幅下滑后,再面临OTC零售渠道的整体收缩,维康药业又该如何应对?

(全文2353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