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在B端也卖不动了

读懂财经

2周前

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但看一看财报,主要上市预制菜企业在B端也卖不动了。...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预制菜一直很“黑红”。

虽然用户骂声不断,但市场规模增长很强劲。刚刚过去的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还能有23.1%。

舆论与市场规模的反差也不难理解。

过去几年,预制菜一直是“C端博流量,B端扛营收”。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但一向好卖的B端市场,突然卖不动了。三季度发布后,预制菜企业B端收入普遍下滑。

给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供货的千味央厨最有代表性,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同比下滑42.1%。

为什么预制菜在B端也卖不动了?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餐饮金主也没余粮了。餐饮也在过苦日子,尤其是采用预制菜比例最高的高线城市,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则是经营利润为负。下游餐饮都萎靡了,预制菜自然受影响。

2、预制菜也有供给过剩。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供给端连续的高增长,也使其议价能力越来越低。

3、C端成为预制菜的价值分水岭。食品安全一直使预制菜C端发展不畅,但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了瓦解了做饭场景,而预制菜相比外出就餐、外卖一定程度上又符合消费降级特征,这给预制菜发展提供了更具决定性的宏观支撑。能否打开C端,决定着预制菜价值。

/ 01 /

预制菜B端遇瓶颈

过去几年,在疲软的消费环境中,预制菜算是消费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至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由2445亿元增长至52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0.9%。刚刚过去的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还能有23.1%。

转型预制菜的企业也赚的盆满钵满,2020年至2022年,安井食品预制菜营收分别为6.73亿元、14.29亿元、30.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26%、112.41%、111.61%。

预制菜这么高的增速都是B端撑起来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B端用预制菜的几条逻辑都很硬。

扩张上,预制菜把后厨生产标准化,连锁化发展效率大为提升。经营上,预制菜提高了翻台率,创收增加。降本上,预制菜替代厨师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任何一条拎出来,B端都不会拒绝预制菜。所以企业宁愿担骂名,也要保利润。

按理说,B端逻辑这么硬,卖预制菜的企业应该不愁增长。但看一看财报,主要上市预制菜企业在B端也卖不动了。如下图,几家头部企业大多出现同比负增长。

这几家除了味知香侧重C端,其它几家公司都是侧重B端。尤其是千味央厨客户几乎全部由餐饮客户构成。

三季度,主要给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供货的千味央厨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同比下滑42.1%。

靠鸡肉料理异军突起的春雪食品,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0.98%,净利润同比下降20.3%。此时距离其在2022年创下近8000万元的利润高峰,才过去不到两年时间。

至于,安井食品业务比较多,这里只统计了预制菜业务,又因为最新的三季报没有营收分类明细,所以其预制菜同比增速0.4%是半年报数据,去年同期是58.2%。

为什么预制菜在B端也卖不动了?

/ 02 /

餐饮金主也没余粮了

预制菜为什么不好卖?看看上市餐饮股的财报就知道。

由于餐饮价格战和消费不景气的原因,主流餐饮股,九毛九、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长6.4%、1.2%,表现算好的。味千、奈雪、呷哺则是全部负增长,尤其是呷哺营收同比下滑15.8%。

至于利润方面,除了百胜中国净利润同比增长1.5%,其它主流餐饮股利润全部负增长。

头部虽然利润少了,但好在还能活下去。中小餐饮的命就更苦了,出现倒闭潮。

上半年,国内餐饮业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05.6万家,和2023年上半年47.2万家相比,再次翻了一倍多。

而且从结构上看,预制菜客户还主要集中在最难受的金主中。

因为大城市人力成本高,高线餐饮有更强的降本诉求,所以采用预制菜比例最高的高线城市餐饮。

这从预制菜的客户结构中能看出来,安井预制菜客户主要是半天妖烤鱼、呷哺呷哺、鱼你在一起酸菜鱼等国内餐饮连锁客户。千味央厨客户名单里则是海底捞、真功夫等餐饮企业。

这些餐饮连锁企业主要开在高线城市。例如呷哺三、四线门店占比只有2成多。

但现在的问题是,高线城市用户因为更高的房贷压力和失业率,餐饮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比如,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则是经营利润为负。

肉本来就少了,来抢肉的反而多了。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

进入24年,增长趋势在延续,辰智大数据创始人葛建辉在今年8月的2024中国预制菜食材产业健康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

地主本来就没余粮了,新供给还在不断增加,两者挤压下,预制菜的B端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

/ 03 /

C端在难也要做

B端遇到瓶颈后,C端成为预制菜企业必须发力的方向。

过去,预制菜在C端的发展其实不乐观。前几年,有趣店高调进场C端预制菜,但最后踉踉跄跄的退出了。今年,大力做C端的味之香,也出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双下滑。

C端不受待见也不难理解,在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预制菜高油、高盐、高添加剂,自然不会被消费者认可,行业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费者教育。

虽然问题有很多,但也不能一棒子把预制菜打死。

如果参照日本、美国等预制菜大国,中国预制菜行业在C端的渗透率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兴业证券的研报显示,2021年日本家庭饮食中预制菜的使用比例超过50%,达到52.3%,而国内C端消费者预制菜渗透率还停留在个位数。

考虑到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有国人对“烟火气”的执着,国内预制菜渗透率或许很难达到与日本看齐的水平。

但国内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摆在那,留给C端预制菜品牌的增长空间是相当可观的。

而且国内预制菜占比也确有提升趋势,虎嗅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到2025年,国内预制菜C端市场规模占比将上升到三成。

C端预制菜在国内发展也有一定的逻辑支撑,国内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了预制菜机会。结婚率持续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正在发生。

中国单个家庭人口从2000年的3.46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其中,单人家庭规模从2000年的2827.34万户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12549万户。

家庭结构小型化最容易瓦解做饭的场景,而预制菜相比外出就餐、外卖一定程度上又更消费降级的特征,这给预制菜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大环境支撑。

而目前制约预制菜C端发展的问题似乎可以解决,根据平安证券的研报,2023年C端消费群体对预制菜最大的不满是口味一般、食品安全、售后不到位。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行业规范性解决。目前也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3月份,《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布,同时,中国烹饪协会牵头制定了多项预制菜标准。

而从企业端来看,现存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约为6.4万余家,注册资本普遍提高,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高达44.3%,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也达到15.2%。高资本玩家入局,对原料、生产工艺、储存运输等环节将更合规化。

B端市场遇到瓶颈后,能否打开C端市场,将成为预制菜的价值分水岭。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但看一看财报,主要上市预制菜企业在B端也卖不动了。...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预制菜一直很“黑红”。

虽然用户骂声不断,但市场规模增长很强劲。刚刚过去的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还能有23.1%。

舆论与市场规模的反差也不难理解。

过去几年,预制菜一直是“C端博流量,B端扛营收”。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但一向好卖的B端市场,突然卖不动了。三季度发布后,预制菜企业B端收入普遍下滑。

给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供货的千味央厨最有代表性,三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同比下滑42.1%。

为什么预制菜在B端也卖不动了?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餐饮金主也没余粮了。餐饮也在过苦日子,尤其是采用预制菜比例最高的高线城市,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则是经营利润为负。下游餐饮都萎靡了,预制菜自然受影响。

2、预制菜也有供给过剩。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供给端连续的高增长,也使其议价能力越来越低。

3、C端成为预制菜的价值分水岭。食品安全一直使预制菜C端发展不畅,但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了瓦解了做饭场景,而预制菜相比外出就餐、外卖一定程度上又符合消费降级特征,这给预制菜发展提供了更具决定性的宏观支撑。能否打开C端,决定着预制菜价值。

/ 01 /

预制菜B端遇瓶颈

过去几年,在疲软的消费环境中,预制菜算是消费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至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由2445亿元增长至52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0.9%。刚刚过去的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还能有23.1%。

转型预制菜的企业也赚的盆满钵满,2020年至2022年,安井食品预制菜营收分别为6.73亿元、14.29亿元、30.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26%、112.41%、111.61%。

预制菜这么高的增速都是B端撑起来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消费市场B端占比高达85%,主要买家是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B端用预制菜的几条逻辑都很硬。

扩张上,预制菜把后厨生产标准化,连锁化发展效率大为提升。经营上,预制菜提高了翻台率,创收增加。降本上,预制菜替代厨师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任何一条拎出来,B端都不会拒绝预制菜。所以企业宁愿担骂名,也要保利润。

按理说,B端逻辑这么硬,卖预制菜的企业应该不愁增长。但看一看财报,主要上市预制菜企业在B端也卖不动了。如下图,几家头部企业大多出现同比负增长。

这几家除了味知香侧重C端,其它几家公司都是侧重B端。尤其是千味央厨客户几乎全部由餐饮客户构成。

三季度,主要给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供货的千味央厨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同比下滑42.1%。

靠鸡肉料理异军突起的春雪食品,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0.98%,净利润同比下降20.3%。此时距离其在2022年创下近8000万元的利润高峰,才过去不到两年时间。

至于,安井食品业务比较多,这里只统计了预制菜业务,又因为最新的三季报没有营收分类明细,所以其预制菜同比增速0.4%是半年报数据,去年同期是58.2%。

为什么预制菜在B端也卖不动了?

/ 02 /

餐饮金主也没余粮了

预制菜为什么不好卖?看看上市餐饮股的财报就知道。

由于餐饮价格战和消费不景气的原因,主流餐饮股,九毛九、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长6.4%、1.2%,表现算好的。味千、奈雪、呷哺则是全部负增长,尤其是呷哺营收同比下滑15.8%。

至于利润方面,除了百胜中国净利润同比增长1.5%,其它主流餐饮股利润全部负增长。

头部虽然利润少了,但好在还能活下去。中小餐饮的命就更苦了,出现倒闭潮。

上半年,国内餐饮业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05.6万家,和2023年上半年47.2万家相比,再次翻了一倍多。

而且从结构上看,预制菜客户还主要集中在最难受的金主中。

因为大城市人力成本高,高线餐饮有更强的降本诉求,所以采用预制菜比例最高的高线城市餐饮。

这从预制菜的客户结构中能看出来,安井预制菜客户主要是半天妖烤鱼、呷哺呷哺、鱼你在一起酸菜鱼等国内餐饮连锁客户。千味央厨客户名单里则是海底捞、真功夫等餐饮企业。

这些餐饮连锁企业主要开在高线城市。例如呷哺三、四线门店占比只有2成多。

但现在的问题是,高线城市用户因为更高的房贷压力和失业率,餐饮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比如,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则是经营利润为负。

肉本来就少了,来抢肉的反而多了。2023年全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4026家,同比增长114.83%。

进入24年,增长趋势在延续,辰智大数据创始人葛建辉在今年8月的2024中国预制菜食材产业健康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家。

地主本来就没余粮了,新供给还在不断增加,两者挤压下,预制菜的B端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

/ 03 /

C端在难也要做

B端遇到瓶颈后,C端成为预制菜企业必须发力的方向。

过去,预制菜在C端的发展其实不乐观。前几年,有趣店高调进场C端预制菜,但最后踉踉跄跄的退出了。今年,大力做C端的味之香,也出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双下滑。

C端不受待见也不难理解,在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预制菜高油、高盐、高添加剂,自然不会被消费者认可,行业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费者教育。

虽然问题有很多,但也不能一棒子把预制菜打死。

如果参照日本、美国等预制菜大国,中国预制菜行业在C端的渗透率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兴业证券的研报显示,2021年日本家庭饮食中预制菜的使用比例超过50%,达到52.3%,而国内C端消费者预制菜渗透率还停留在个位数。

考虑到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有国人对“烟火气”的执着,国内预制菜渗透率或许很难达到与日本看齐的水平。

但国内市场规模和人口基数摆在那,留给C端预制菜品牌的增长空间是相当可观的。

而且国内预制菜占比也确有提升趋势,虎嗅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到2025年,国内预制菜C端市场规模占比将上升到三成。

C端预制菜在国内发展也有一定的逻辑支撑,国内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了预制菜机会。结婚率持续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正在发生。

中国单个家庭人口从2000年的3.46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其中,单人家庭规模从2000年的2827.34万户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12549万户。

家庭结构小型化最容易瓦解做饭的场景,而预制菜相比外出就餐、外卖一定程度上又更消费降级的特征,这给预制菜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大环境支撑。

而目前制约预制菜C端发展的问题似乎可以解决,根据平安证券的研报,2023年C端消费群体对预制菜最大的不满是口味一般、食品安全、售后不到位。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行业规范性解决。目前也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3月份,《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布,同时,中国烹饪协会牵头制定了多项预制菜标准。

而从企业端来看,现存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约为6.4万余家,注册资本普遍提高,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高达44.3%,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也达到15.2%。高资本玩家入局,对原料、生产工艺、储存运输等环节将更合规化。

B端市场遇到瓶颈后,能否打开C端市场,将成为预制菜的价值分水岭。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