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性价比”大旗的安卓手机,为何开始集体涨价? | 钛媒体焦点

钛媒体

3周前

早在去年年中,台湾媒体《电子时报》就报道称:自2024年1月起,台积电计划将先进制程报价上调3%-6%,具体涨价幅度会根据制程、订单规模和合作紧密程度,不同厂商涨幅不一。

芯片制造成本上涨,明年手机还会更贵。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最近很多元器件都处于价格的上涨区间”、“所有手机厂商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对比上代产品全面升级”,一加中国区总裁在公布一加13价格前,提到了这些因素。

无独有偶,在小米15发布价格前,小米集团CMO许斐也提到了“我们相比上代产品完成了划时代的升级”、“价格方面我们不会对标iPhone”、“今年是一个成本上涨的大年”、“涨价已经成为了行业趋势”。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一件事做铺垫:涨价!

钛媒体APP对已经发布的安卓手机新品进行了详细统计,在同等配置(内存、存储容量相同)条件下最先发布的vivo X200相比上代涨价300-500元,OPPO Find X8涨价100-500元、小米15涨价200-500元、一加13涨价200元。

当然,在新机中,除了部分机型涨价外,也有少数保持原价不涨的。例如,荣耀Magic7有两种配置维持了原价;iQOO 13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的最低配置版本,价格也未上调;另外,最新发布的真我GT7 Pro,虽然因其定位升级,没有直接的前代产品作为对比,但作为同样采用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的机型,它的起售价却十分亲民,仅为3599元,是目前搭载该芯片机型中价格最低的。

涨价矛头直指芯片

面对多数机型的涨价,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智能手机成本涨价主要来自于芯片,其中包括核心的SoC、闪存等等。”此前曾有媒体爆料,高通最新一代芯片骁龙8至尊版其单颗采购价格已经达到了180-190美元,相比上代芯片价格涨幅达到20%。

“因为高通芯片涨价了,所以采用该芯片的手机也就涨价了”,听起来是个令人信服的逻辑,但也许细心人的会发现,不是说高通芯片涨价了吗,那为何采用联发科SoC的vivo X200系列也涨价了呢?这里就要提到更深一层的原因:芯片制造成本上升。

早在去年年中,台湾媒体《电子时报》就报道称:自2024年1月起,台积电计划将先进制程报价上调 3%-6%,具体涨价幅度会根据制程、订单规模和合作紧密程度,不同厂商涨幅不一。其还透露,台积电已陆续与苹果、联发科、AMD、英伟达、高通与博通等多家客户进行沟通。

芯片制造成本上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天玑9400芯片价格的上涨,而手机厂商为了能够获得与之前产品相近的利润空间,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涨价。而台积电涨价的底气,也来自于其在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比达62.3%。

尤其是先进制程工艺上,像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8至尊版、联发科天玑9400,均采用了联发科最新的第二代3nm制程工艺,其他包括英伟达、AMD也纷纷选择在联发科身上下单。

此前一直在先进制程工艺上与其保持竞争关系的三星,近几年却逐渐势微。

要知道,仅从3nm制程节点上来看,三星提前台积电半年已经实现了量产,但在良率、能效方面却没能实现对台积电的领先。

对于使用三星制程工艺的“痛”高通是最有发言权的,2021年底发布的骁龙8 Gen1采用三星4nm工艺,结果能效、功耗上均不理想,以至于高通又将曾在骁龙888芯片上获得的“火龙”称号拿了回来。

半年后,骁龙8+作为设计上的“小改款”,因为更换了台积电的4nm制程工艺,性能提升10%的同时,功耗还降低了30%,此后,高通的旗舰芯片基本被联发科“独占”。

当然,除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予以台积电的“定价权”以外,包括对先进制程研发投资的增加、先进制程设备成本的上升,也是其涨价的原因。钛媒体APP认为,如果芯片供应端的环境和竞争格局不改变,高昂的芯片价格,将始终会是摆在手机厂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以小米为例,根据2024年财报显示,小米手机Q1毛利率为14.8%,去年同期为13.3%,而Q2毛利率则进一步下降至12.1%。除了SoC芯片以外,闪存芯片也正值成本的上升周期,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NAND闪存和SSD固态硬盘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价格上扬,最高幅度接近30%,考虑到近期发布产品的备货、采购周期,正好踩在了闪存成本的高点上。

对于用户来说的好消息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存储市场因产品涨价走向复苏的趋势出现明显放缓,包括内存、闪存芯片价格近期均有放缓甚至由涨转跌。也就是说,之后大容量内存、存储的手机价格有望下降。

涨价潮还未结束

明年手机还会更贵

了解上游芯片为何涨价以及对终端定价的影响后,再来聊聊“未来价格走势”。

首先是未来的芯片价格还会上涨,据TrendForce报道,在先进制程节点陷入困境的三星计划缩减晶圆代工规模,年底前将关闭大概50%的生产线,以应对来自美国和中国芯片公司的订单量减少。

有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经关闭了平泽P2和P3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包括4nm、5nm和7nm生产线的30%以上。同时三星正在密切关注客户的订单情况,逐步安排部分设施停止运营。三星的减产,也就意味着奔向台积电寻求代工的芯片订单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不出意外的是,台积电已经在筹划新一轮的涨价,最新消息称,2025年台积电的5nm、4nm、3nm制程的代工报价涨幅将高于先前所预估的约4%。其中,针对高性能计算(HPC)产品相关客户的订单定价预计将在2025年提高8%至10%,而移动通信客户的定价也将提高6%。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将增长16.8%,达到6240亿美元,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将增长15.5%,达到721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台积电,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表示,预计台积电2024年营收将增长近30%。

正如前文所说,芯片成本的上升会推动采购价上升,进而会影响到产品的定价,不过在钛媒体APP看来,智能手机新品的“涨价”并不只是由成本上升带来的,厂商冲击高端化、谋求更高利润的意愿其实也透过价格表现出来。

就如同一位网友的锐评:“我家楼下有一家面馆,猪肉涨价它涨价,猪肉降价它可不降价”,产品定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历来都不是绑定的,这也是为何新机普遍涨价,但总有厂商在发布新品的时候能够做到“加量不加价”的逻辑所在。

把定价策略放在更高维度来看,其实是坚持走性价比策略和追求更高利润、完成高端化转型之间的博弈。纵观目前的手机市场,只有苹果、三星、华为可以算的上是掌握了“定价权”,在用户层面最直观的提现,其实就是对价格因素的敏感度相对更低。

年年被喷“闪存像金子一样贵”但每年都会保持一段时间溢价能力的1TB版本苹果iPhone 16 Pro Max、定价19999元一度被炒到8万元以上的华为Mate XT与价格跳水速度快但粉丝依然会坚持买首发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这些产品都充分说明它们已经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而很多安卓品牌,却仍然被困在“定价”里,卖不出高价,是硬件层面堆料不够吗?当然不是,定制的屏幕、最新、最快的芯片、最大容量的电池、最高功率的快充、旗舰级的影像传感器,这些都是国产安卓旗舰的标配,仅电池容量、密度、充电功率这几个小的功能点,国内安卓厂商早几年就能把苹果按在地上摩擦。

但用户显然并不为此买单,钛媒体APP注意到,今年,很多厂商为了能够吸引苹果用户,争取进行转化,甚至做了对苹果的“主动兼容”,像小米做到了功能和连接层面的全向兼容,OPPO和一加也对苹果手机的互传功能进行了适配。

这一切的背后,都反映出厂商希望获得高净值用户认可,能够站稳高端市场的目标,而“定价”作为划分产品市场定位层级的锚点,自然也会从之前紧贴成本的定价方式,转向期待用户能够为品牌、研发、服务买单而非仅为硬件成本买单的“溢价定价”。

说到底,与其说“涨价”是厂商不得已而为之,倒不如说是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营收、突破既有定价策略甚至品牌定位所达成的“默契”罢了。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热点视频推荐

比亚迪发布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 认购价1元/份。

点赞关注钛媒体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温馨提示:喜欢钛媒体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媒体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早在去年年中,台湾媒体《电子时报》就报道称:自2024年1月起,台积电计划将先进制程报价上调3%-6%,具体涨价幅度会根据制程、订单规模和合作紧密程度,不同厂商涨幅不一。

芯片制造成本上涨,明年手机还会更贵。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最近很多元器件都处于价格的上涨区间”、“所有手机厂商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对比上代产品全面升级”,一加中国区总裁在公布一加13价格前,提到了这些因素。

无独有偶,在小米15发布价格前,小米集团CMO许斐也提到了“我们相比上代产品完成了划时代的升级”、“价格方面我们不会对标iPhone”、“今年是一个成本上涨的大年”、“涨价已经成为了行业趋势”。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一件事做铺垫:涨价!

钛媒体APP对已经发布的安卓手机新品进行了详细统计,在同等配置(内存、存储容量相同)条件下最先发布的vivo X200相比上代涨价300-500元,OPPO Find X8涨价100-500元、小米15涨价200-500元、一加13涨价200元。

当然,在新机中,除了部分机型涨价外,也有少数保持原价不涨的。例如,荣耀Magic7有两种配置维持了原价;iQOO 13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的最低配置版本,价格也未上调;另外,最新发布的真我GT7 Pro,虽然因其定位升级,没有直接的前代产品作为对比,但作为同样采用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的机型,它的起售价却十分亲民,仅为3599元,是目前搭载该芯片机型中价格最低的。

涨价矛头直指芯片

面对多数机型的涨价,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智能手机成本涨价主要来自于芯片,其中包括核心的SoC、闪存等等。”此前曾有媒体爆料,高通最新一代芯片骁龙8至尊版其单颗采购价格已经达到了180-190美元,相比上代芯片价格涨幅达到20%。

“因为高通芯片涨价了,所以采用该芯片的手机也就涨价了”,听起来是个令人信服的逻辑,但也许细心人的会发现,不是说高通芯片涨价了吗,那为何采用联发科SoC的vivo X200系列也涨价了呢?这里就要提到更深一层的原因:芯片制造成本上升。

早在去年年中,台湾媒体《电子时报》就报道称:自2024年1月起,台积电计划将先进制程报价上调 3%-6%,具体涨价幅度会根据制程、订单规模和合作紧密程度,不同厂商涨幅不一。其还透露,台积电已陆续与苹果、联发科、AMD、英伟达、高通与博通等多家客户进行沟通。

芯片制造成本上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天玑9400芯片价格的上涨,而手机厂商为了能够获得与之前产品相近的利润空间,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涨价。而台积电涨价的底气,也来自于其在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比达62.3%。

尤其是先进制程工艺上,像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8至尊版、联发科天玑9400,均采用了联发科最新的第二代3nm制程工艺,其他包括英伟达、AMD也纷纷选择在联发科身上下单。

此前一直在先进制程工艺上与其保持竞争关系的三星,近几年却逐渐势微。

要知道,仅从3nm制程节点上来看,三星提前台积电半年已经实现了量产,但在良率、能效方面却没能实现对台积电的领先。

对于使用三星制程工艺的“痛”高通是最有发言权的,2021年底发布的骁龙8 Gen1采用三星4nm工艺,结果能效、功耗上均不理想,以至于高通又将曾在骁龙888芯片上获得的“火龙”称号拿了回来。

半年后,骁龙8+作为设计上的“小改款”,因为更换了台积电的4nm制程工艺,性能提升10%的同时,功耗还降低了30%,此后,高通的旗舰芯片基本被联发科“独占”。

当然,除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予以台积电的“定价权”以外,包括对先进制程研发投资的增加、先进制程设备成本的上升,也是其涨价的原因。钛媒体APP认为,如果芯片供应端的环境和竞争格局不改变,高昂的芯片价格,将始终会是摆在手机厂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以小米为例,根据2024年财报显示,小米手机Q1毛利率为14.8%,去年同期为13.3%,而Q2毛利率则进一步下降至12.1%。除了SoC芯片以外,闪存芯片也正值成本的上升周期,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NAND闪存和SSD固态硬盘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价格上扬,最高幅度接近30%,考虑到近期发布产品的备货、采购周期,正好踩在了闪存成本的高点上。

对于用户来说的好消息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存储市场因产品涨价走向复苏的趋势出现明显放缓,包括内存、闪存芯片价格近期均有放缓甚至由涨转跌。也就是说,之后大容量内存、存储的手机价格有望下降。

涨价潮还未结束

明年手机还会更贵

了解上游芯片为何涨价以及对终端定价的影响后,再来聊聊“未来价格走势”。

首先是未来的芯片价格还会上涨,据TrendForce报道,在先进制程节点陷入困境的三星计划缩减晶圆代工规模,年底前将关闭大概50%的生产线,以应对来自美国和中国芯片公司的订单量减少。

有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经关闭了平泽P2和P3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包括4nm、5nm和7nm生产线的30%以上。同时三星正在密切关注客户的订单情况,逐步安排部分设施停止运营。三星的减产,也就意味着奔向台积电寻求代工的芯片订单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不出意外的是,台积电已经在筹划新一轮的涨价,最新消息称,2025年台积电的5nm、4nm、3nm制程的代工报价涨幅将高于先前所预估的约4%。其中,针对高性能计算(HPC)产品相关客户的订单定价预计将在2025年提高8%至10%,而移动通信客户的定价也将提高6%。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将增长16.8%,达到6240亿美元,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将增长15.5%,达到721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台积电,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表示,预计台积电2024年营收将增长近30%。

正如前文所说,芯片成本的上升会推动采购价上升,进而会影响到产品的定价,不过在钛媒体APP看来,智能手机新品的“涨价”并不只是由成本上升带来的,厂商冲击高端化、谋求更高利润的意愿其实也透过价格表现出来。

就如同一位网友的锐评:“我家楼下有一家面馆,猪肉涨价它涨价,猪肉降价它可不降价”,产品定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历来都不是绑定的,这也是为何新机普遍涨价,但总有厂商在发布新品的时候能够做到“加量不加价”的逻辑所在。

把定价策略放在更高维度来看,其实是坚持走性价比策略和追求更高利润、完成高端化转型之间的博弈。纵观目前的手机市场,只有苹果、三星、华为可以算的上是掌握了“定价权”,在用户层面最直观的提现,其实就是对价格因素的敏感度相对更低。

年年被喷“闪存像金子一样贵”但每年都会保持一段时间溢价能力的1TB版本苹果iPhone 16 Pro Max、定价19999元一度被炒到8万元以上的华为Mate XT与价格跳水速度快但粉丝依然会坚持买首发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这些产品都充分说明它们已经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而很多安卓品牌,却仍然被困在“定价”里,卖不出高价,是硬件层面堆料不够吗?当然不是,定制的屏幕、最新、最快的芯片、最大容量的电池、最高功率的快充、旗舰级的影像传感器,这些都是国产安卓旗舰的标配,仅电池容量、密度、充电功率这几个小的功能点,国内安卓厂商早几年就能把苹果按在地上摩擦。

但用户显然并不为此买单,钛媒体APP注意到,今年,很多厂商为了能够吸引苹果用户,争取进行转化,甚至做了对苹果的“主动兼容”,像小米做到了功能和连接层面的全向兼容,OPPO和一加也对苹果手机的互传功能进行了适配。

这一切的背后,都反映出厂商希望获得高净值用户认可,能够站稳高端市场的目标,而“定价”作为划分产品市场定位层级的锚点,自然也会从之前紧贴成本的定价方式,转向期待用户能够为品牌、研发、服务买单而非仅为硬件成本买单的“溢价定价”。

说到底,与其说“涨价”是厂商不得已而为之,倒不如说是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营收、突破既有定价策略甚至品牌定位所达成的“默契”罢了。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热点视频推荐

比亚迪发布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 认购价1元/份。

点赞关注钛媒体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温馨提示:喜欢钛媒体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媒体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