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光电神经感知器件逼真模拟出复杂视觉行为

MEMS

1周前

(g-h)利用光电化学突触模拟学习记忆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衰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教授iGaN Lab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以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为核心材料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实现了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光电化学器件架构,结合传统半导体构筑新型半导体/电解质异质界面,并逼真模拟了生物体中的复杂视觉行为。该成果以“Optoelectronic synapses with chemical-electric behaviors in gallium nitride semiconductors for biorealistic neuromorphic functionality”为题,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15, 7671 (2024))。

光电突触通过整合经典光电效应与突触可塑性,成为人工视觉和光子神经形态计算的核心模块。然而,大多数光电突触主要依赖传统光电物理过程,无法模拟生物系统中的化学-电突触过程,较大程度限制了其功能性和应用场景。

近年来,光电化学器件因其将物理和化学过程相结合的独特工作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类器件不仅涵盖了经典半导体物理中的光生载流子行为,还包括在半导体/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的化学反应过程,为实现更复杂的光电功能提供了新的器件架构。

基于此,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p-AlGaN/n-GaN半导体纳米线的光电化学突触器件,该器件结合了半导体中的光电过程和溶液介导的化学-电过程,展示了双模态可塑性和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通过电调制,该器件实现了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的切换;通过纳米线表面的化学修饰,增强了突触响应。此外,器件还能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下模拟化学调控的突触行为,并模拟了氧化应激引发的视觉认知衰退等生理现象。

光电化学突触器件概念

如图1a所示,模仿生物视觉系统,我们提出了光电化学突触器件。该器件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半导体光电过程,还涉及与生物视觉系统类似的溶液介导的化学-电过程。因此,该器件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调控突触行为和神经形态功能(图1b)。

图1 生物视觉系统和光电化学突触的示意图。(a) 生物视觉系统(上)和光电化学突触(下)的示意图。(b) 光电化学突触中通过物理(左)和化学手段(右)调节突触活动的示意图。

双模态光电突触行为

团队通过p-AlGaN/n-GaN半导体纳米线构建了光电化学突触器件(图2b-d),通过改变电路状态,实现了在电流模式(闭路状态)和电压模式(开路状态)之间的灵活切换,并分别展示了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图2a和2e)。在两个模式下,通过调整光刺激参数,可以调控器件的突触响应强度(图2f-k)。

图2 光电化学突触的结构和双模态突触行为。(a)闭路电流模式下突触响应。(b)光电化学突触器件示意图。(c-d)氮化镓异质结纳米线材料表征。(e)开路电压模式下突触响应。(f-k)两个模式下,突触响应和光刺激参数的关系。

表面化学铂修饰调控突触响应

通过光沉积方法在氮化镓纳米线表面固定铂金属颗粒,调控了外部电解质介导的电荷消耗及内部电荷传输,有效增强了突触响应(图3a和3b)。闭路模式下,突触响应显著增强,开路模式下也有轻微增加(图3e和3h)。表面化学修饰后,器件依然能够通过光刺激参数进行调控(图3e-j)。

图3 通过表面化学铂修饰调节突触可塑性。(a-b)负载铂前后载流子行为示意图。(c-d)铂纳米颗粒表征。(e-g)负载铂颗粒后,闭路下器件的突触响应。(h-j)负载铂颗粒后,开路下器件的突触响应。

溶液调控突触行为与氧化应激生物现象模拟

利用光电化学突触器件的溶液工作环境,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成功模拟了化学调控的突触活动(图4a-c)。更进一步,引入过氧化氢模拟了氧化应激生物现象,包括学习记忆和视觉感知能力的衰退(图4d-h)。

图4 溶液调控突触可塑性和氧化应激行为模拟。(a-c)不同溶液种类、浓度、pH值和抗化血酸(AA)浓度对突触响应的影响。(d-e)生物氧化应激现象示意图。(f)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对器件突触响应的影响。(g-h)利用光电化学突触模拟学习记忆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衰退。

光电化学突触器件不仅突破了传统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的局限性,借助其独特的溶液工作环境,还能够与生物系统兼容并实现一体化集成,有望在仿生视觉、神经形态生物传感、光控脑机接口和神经假肢修复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前景,为未来光电子与生物电子的交叉与集成应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1194-z

(g-h)利用光电化学突触模拟学习记忆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衰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教授iGaN Lab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以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为核心材料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实现了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光电化学器件架构,结合传统半导体构筑新型半导体/电解质异质界面,并逼真模拟了生物体中的复杂视觉行为。该成果以“Optoelectronic synapses with chemical-electric behaviors in gallium nitride semiconductors for biorealistic neuromorphic functionality”为题,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15, 7671 (2024))。

光电突触通过整合经典光电效应与突触可塑性,成为人工视觉和光子神经形态计算的核心模块。然而,大多数光电突触主要依赖传统光电物理过程,无法模拟生物系统中的化学-电突触过程,较大程度限制了其功能性和应用场景。

近年来,光电化学器件因其将物理和化学过程相结合的独特工作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类器件不仅涵盖了经典半导体物理中的光生载流子行为,还包括在半导体/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的化学反应过程,为实现更复杂的光电功能提供了新的器件架构。

基于此,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p-AlGaN/n-GaN半导体纳米线的光电化学突触器件,该器件结合了半导体中的光电过程和溶液介导的化学-电过程,展示了双模态可塑性和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通过电调制,该器件实现了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的切换;通过纳米线表面的化学修饰,增强了突触响应。此外,器件还能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下模拟化学调控的突触行为,并模拟了氧化应激引发的视觉认知衰退等生理现象。

光电化学突触器件概念

如图1a所示,模仿生物视觉系统,我们提出了光电化学突触器件。该器件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半导体光电过程,还涉及与生物视觉系统类似的溶液介导的化学-电过程。因此,该器件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调控突触行为和神经形态功能(图1b)。

图1 生物视觉系统和光电化学突触的示意图。(a) 生物视觉系统(上)和光电化学突触(下)的示意图。(b) 光电化学突触中通过物理(左)和化学手段(右)调节突触活动的示意图。

双模态光电突触行为

团队通过p-AlGaN/n-GaN半导体纳米线构建了光电化学突触器件(图2b-d),通过改变电路状态,实现了在电流模式(闭路状态)和电压模式(开路状态)之间的灵活切换,并分别展示了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图2a和2e)。在两个模式下,通过调整光刺激参数,可以调控器件的突触响应强度(图2f-k)。

图2 光电化学突触的结构和双模态突触行为。(a)闭路电流模式下突触响应。(b)光电化学突触器件示意图。(c-d)氮化镓异质结纳米线材料表征。(e)开路电压模式下突触响应。(f-k)两个模式下,突触响应和光刺激参数的关系。

表面化学铂修饰调控突触响应

通过光沉积方法在氮化镓纳米线表面固定铂金属颗粒,调控了外部电解质介导的电荷消耗及内部电荷传输,有效增强了突触响应(图3a和3b)。闭路模式下,突触响应显著增强,开路模式下也有轻微增加(图3e和3h)。表面化学修饰后,器件依然能够通过光刺激参数进行调控(图3e-j)。

图3 通过表面化学铂修饰调节突触可塑性。(a-b)负载铂前后载流子行为示意图。(c-d)铂纳米颗粒表征。(e-g)负载铂颗粒后,闭路下器件的突触响应。(h-j)负载铂颗粒后,开路下器件的突触响应。

溶液调控突触行为与氧化应激生物现象模拟

利用光电化学突触器件的溶液工作环境,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成功模拟了化学调控的突触活动(图4a-c)。更进一步,引入过氧化氢模拟了氧化应激生物现象,包括学习记忆和视觉感知能力的衰退(图4d-h)。

图4 溶液调控突触可塑性和氧化应激行为模拟。(a-c)不同溶液种类、浓度、pH值和抗化血酸(AA)浓度对突触响应的影响。(d-e)生物氧化应激现象示意图。(f)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对器件突触响应的影响。(g-h)利用光电化学突触模拟学习记忆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衰退。

光电化学突触器件不仅突破了传统光电神经突触器件的局限性,借助其独特的溶液工作环境,还能够与生物系统兼容并实现一体化集成,有望在仿生视觉、神经形态生物传感、光控脑机接口和神经假肢修复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前景,为未来光电子与生物电子的交叉与集成应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1194-z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