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期价刷新3个月低点,双焦跌势何时休?

期货日报

9小时前

近期双焦(焦炭、焦煤)期货市场寒意阵阵,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11月26日更是迎来显著下跌,其中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在3.3%,价格一举刷新3个月低点。

近期双焦(焦炭、焦煤)期货市场寒意阵阵,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11月26日更是迎来显著下跌,其中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在3.3%,价格一举刷新3个月低点。这波调整虽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双焦期货的跌势究竟会持续多久,成了当下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昨日双焦盘面的大幅走弱,一德期货研究员赵晴表示,这是近期供需宽松与市场情绪转空的结果。

南华期货黑色产业分析师张泫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当前双焦基本面已呈现供需转弱的明确态势,而供需关系转弱正是市场的核心矛盾。

“焦煤价格显著下行,核心驱动源于供需两端预期博弈。”新湖期货研究所黑色建材研究员肖雨茜进一步补充说,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冬季电煤供暖保供例会,月中下发2026年动力煤中长期保供合同签订相关通知,月底蒙古国、俄罗斯高层会面中分别提出年度对华煤炭及煤炭制品出口量增至1亿吨的冲量计划,多重的供给端宽松预期抑制了市场情绪。

从供给端看,焦煤供需预期正持续转向宽松。赵晴介绍,在国内11月保供政策推动下,产地动力煤矿复产明显,前期坚挺的煤价本周已出现回落,对焦煤价格的支撑力度随之减弱。进口方面,蒙煤通关量维持高位,还存在年底冲量预期,且蒙古国及俄罗斯计划加大对华煤炭出口,这进一步加大了焦煤供应宽松格局。海运煤也凭借价格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尤其是10月澳煤进口利润达到100~150元/吨,预计11月至12月将有100万吨以上澳煤集中到港。

不过,肖雨茜认为,从基本面实际情况看,当前市场对供给增量的预期或存在一定高估。从国内供应端看,钢联数据显示,上周523家样本煤矿开工率为86.94%,环比提升0.66个百分点,11月以来矿山呈现小幅复产态势,但在超产核查、安全生产等监管下,行业整体开工率始终在83%~87%间波动,实际复产空间可能有限。后续看,12月起多数煤矿将逐步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年底季节性停产检修将陆续启动,预计12月到明年1月煤矿开工率将呈现季节性下滑,供应端复产增量难以持续释放。

赵晴表示,价格层面已率先反映供应变化,11月以来山西焦煤价格累计下调50~150元/吨,蒙煤跌幅更是接近200元/吨。与此同时,10月起煤矿订单多数预售至11月中旬,目前预售订单已基本兑现,而新签订单表现不佳,库存有所累积,坑口价格和线上竞拍价格均出现回调。

赵晴进一步称,需求端的疲软则进一步压制了双焦价格。当前,钢材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钢厂利润承压,部分钢厂甚至出现现金流亏损,日均铁水产量随之下滑。同时,随着国内产地多数煤价已触及年内新高,下游企业对高价的承接能力开始转弱,购煤节奏放缓,导致上游出货受阻、库存开始累积。而山西地区焦煤现货价格偏高、焦炭提降预期增强,下游采购也普遍谨慎,进一步加剧了上游矿山的库存压力。

张泫补充道,更值得注意的是,期货盘面的跌势让期现贸易商积极出货,市场看跌情绪浓厚,放大了盘面波动。此外,长假前后终端焦企已完成积极补库,目前下游的原料库存水平偏高,继续补库的驱动不足。

综合供需两端情况,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双焦市场的弱势格局短期内或将延续,但价格下跌空间已相对有限。

“目前焦炭期货盘面价格已计入4轮提降预期,估值趋于合理,继续追空的风险较高。在现货价格企稳和下游需求出现明显好转信号前,市场大概率以弱势震荡的方式筑底。”赵晴进一步表示,主导双焦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铁水产量变化,若铁水产量维持在230万~235万吨,将对原料需求形成支撑;二是进口煤的冲击能否缓解;三是冬储启动时点,若下游开始集中补库,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张泫也认为,焦煤期货价格下行空间较为有限,待其充分回调后,在黑色系中仍具有多配价值。她表示,双焦期货向上的驱动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宏观政策预期向好,有望为远月合约构筑底部支撑;其二,季节性补库需求明确,冬储刚需依然存在,价格深度回调后,有望激发下游的补库需求;其三,供应影响因素可能增加,冬季环保、安全等因素对煤矿生产的制约可能加强。

同样,在肖雨茜看来,当前双焦盘面走弱不可持续。12月基本面大概率呈现“供需双减”格局,而非市场担忧的“供增需减”。“一方面,供给端受年底停产检修影响将自然收缩;另一方面,需求端随着焦化厂库存逐步消化,预计最晚12月中旬将启动新一轮冬储补库,形成需求支撑。此外,当前盘面已充分反映各类负反馈预期,向下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她称。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近期双焦(焦炭、焦煤)期货市场寒意阵阵,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11月26日更是迎来显著下跌,其中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在3.3%,价格一举刷新3个月低点。

近期双焦(焦炭、焦煤)期货市场寒意阵阵,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11月26日更是迎来显著下跌,其中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在3.3%,价格一举刷新3个月低点。这波调整虽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双焦期货的跌势究竟会持续多久,成了当下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昨日双焦盘面的大幅走弱,一德期货研究员赵晴表示,这是近期供需宽松与市场情绪转空的结果。

南华期货黑色产业分析师张泫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当前双焦基本面已呈现供需转弱的明确态势,而供需关系转弱正是市场的核心矛盾。

“焦煤价格显著下行,核心驱动源于供需两端预期博弈。”新湖期货研究所黑色建材研究员肖雨茜进一步补充说,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冬季电煤供暖保供例会,月中下发2026年动力煤中长期保供合同签订相关通知,月底蒙古国、俄罗斯高层会面中分别提出年度对华煤炭及煤炭制品出口量增至1亿吨的冲量计划,多重的供给端宽松预期抑制了市场情绪。

从供给端看,焦煤供需预期正持续转向宽松。赵晴介绍,在国内11月保供政策推动下,产地动力煤矿复产明显,前期坚挺的煤价本周已出现回落,对焦煤价格的支撑力度随之减弱。进口方面,蒙煤通关量维持高位,还存在年底冲量预期,且蒙古国及俄罗斯计划加大对华煤炭出口,这进一步加大了焦煤供应宽松格局。海运煤也凭借价格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尤其是10月澳煤进口利润达到100~150元/吨,预计11月至12月将有100万吨以上澳煤集中到港。

不过,肖雨茜认为,从基本面实际情况看,当前市场对供给增量的预期或存在一定高估。从国内供应端看,钢联数据显示,上周523家样本煤矿开工率为86.94%,环比提升0.66个百分点,11月以来矿山呈现小幅复产态势,但在超产核查、安全生产等监管下,行业整体开工率始终在83%~87%间波动,实际复产空间可能有限。后续看,12月起多数煤矿将逐步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年底季节性停产检修将陆续启动,预计12月到明年1月煤矿开工率将呈现季节性下滑,供应端复产增量难以持续释放。

赵晴表示,价格层面已率先反映供应变化,11月以来山西焦煤价格累计下调50~150元/吨,蒙煤跌幅更是接近200元/吨。与此同时,10月起煤矿订单多数预售至11月中旬,目前预售订单已基本兑现,而新签订单表现不佳,库存有所累积,坑口价格和线上竞拍价格均出现回调。

赵晴进一步称,需求端的疲软则进一步压制了双焦价格。当前,钢材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钢厂利润承压,部分钢厂甚至出现现金流亏损,日均铁水产量随之下滑。同时,随着国内产地多数煤价已触及年内新高,下游企业对高价的承接能力开始转弱,购煤节奏放缓,导致上游出货受阻、库存开始累积。而山西地区焦煤现货价格偏高、焦炭提降预期增强,下游采购也普遍谨慎,进一步加剧了上游矿山的库存压力。

张泫补充道,更值得注意的是,期货盘面的跌势让期现贸易商积极出货,市场看跌情绪浓厚,放大了盘面波动。此外,长假前后终端焦企已完成积极补库,目前下游的原料库存水平偏高,继续补库的驱动不足。

综合供需两端情况,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双焦市场的弱势格局短期内或将延续,但价格下跌空间已相对有限。

“目前焦炭期货盘面价格已计入4轮提降预期,估值趋于合理,继续追空的风险较高。在现货价格企稳和下游需求出现明显好转信号前,市场大概率以弱势震荡的方式筑底。”赵晴进一步表示,主导双焦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铁水产量变化,若铁水产量维持在230万~235万吨,将对原料需求形成支撑;二是进口煤的冲击能否缓解;三是冬储启动时点,若下游开始集中补库,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张泫也认为,焦煤期货价格下行空间较为有限,待其充分回调后,在黑色系中仍具有多配价值。她表示,双焦期货向上的驱动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宏观政策预期向好,有望为远月合约构筑底部支撑;其二,季节性补库需求明确,冬储刚需依然存在,价格深度回调后,有望激发下游的补库需求;其三,供应影响因素可能增加,冬季环保、安全等因素对煤矿生产的制约可能加强。

同样,在肖雨茜看来,当前双焦盘面走弱不可持续。12月基本面大概率呈现“供需双减”格局,而非市场担忧的“供增需减”。“一方面,供给端受年底停产检修影响将自然收缩;另一方面,需求端随着焦化厂库存逐步消化,预计最晚12月中旬将启动新一轮冬储补库,形成需求支撑。此外,当前盘面已充分反映各类负反馈预期,向下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她称。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