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逼宫美联储?经济数据全面矛盾,12月降息悬念剧增

汇通财经

2小时前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将GDP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差异描述为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终将以某种方式得到解决——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

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处难以解释的矛盾现象即GDP增长但就业却在收缩。

近20年美国经济扩张期,GDP增速1%以上时,月均新增就业通常不低于10万个,而当前6.2万个显著低于这一水平。

同时在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后,美股连续下跌,这种种让美联储官员们感到不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美国出现经济增长但就业收缩的奇怪现象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6月和8月美国经济出现就业岗位减少,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月均新增就业岗位仅约6.2万个。

今年,美国企业的招聘步伐大幅放缓,由于不清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大规模经济政策的全部影响,企业不愿进行投资。

然而,作为经济产出关键驱动力的劳动者生产率仍保持高位。而衡量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维持着强劲势头。

经济扩张与劳动力市场疲软并存的这种二分局面,给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难题,使他们更难判断经济究竟需要降温还是刺激。

根据周四公布的会议纪要,美联储官员在10月会议上指出:“强劲的经济增长与疲软的就业创造之间存在差异,这为政策决策营造了格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在消费者韧性与人工智能领域大规模投资的推动下,经济本应刺激就业增长,尤其是在美联储已开始降低借贷成本的当下。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也担心这种状况不会得到改善。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表示:“就货币政策而言,明年的核心议题将是如何应对无就业增长扩张。怎样才能促使企业增加招聘?”

GDP表现强劲而就业增长乏力的原因探究

近期股市屡创历史新高的走势表明,许多美国企业对人工智能的价值持乐观态度。然而,这种信心迄今为止尚未转化为企业员工规模的扩大。

其中70%流向AI相关领域(如大模型研发、自动化设备采购),但这类投资的“岗位创造周期较长”——波士顿咨询测算,当前AI投资每创造1个研发岗位,会通过自动化替代减少2.3个传统岗位(如制造业流水线工人、客服人员),短期净就业效应为负。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企业在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上的支出占GDP的4.4%,略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企业加大同类投资所达到的峰值。

雷蒙德·詹姆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尤金尼奥·阿莱曼表示:“企业正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但有时这意味着要削减其他支出,比如招聘。

从回报率看,当前AI项目平均投资回收期约5-7年,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项目(2-3年),且约62%的中小企业表示“AI投资尚未带来实际营收增长”(美联储中小企业调查数据)。这种“高投入、慢回报”的特点,导致企业更倾向于“控制人力成本以平衡现金流”,而非扩大招聘。

”他补充称,第三季度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投资可能仍在持续,并有望在明年某个时候达到峰值。

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的重大政策调整一直阻碍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DA戴维森公司财富管理研究主管詹姆斯·雷根表示:“今年就业市场之所以充满挑战,正是因为贸易和移民政策的变化同时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降息最终能否抵消重大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政策调整引发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招聘活动。

尽管当前季度(10月至12月)的政府停摆可能导致GDP环比减少0.3个百分点(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但外界普遍预计,明年初政府恢复正常支出后,GDP将挽回大部分损失——真正制约就业的,是特朗普政府自今年年初以来的政策调整带来的长期不确定性:

斯威特指出:“幸运的是,我们尚未看到大规模裁员,因为裁员会让无就业增长扩张演变为经济衰退。经济可以在不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实现增长,但生产率增长必须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美联储展望

“无就业增长扩张”的最大风险,在于其可能通过“就业→收入→消费”的传导链引发衰退,且这一过程存在“滞后性”——当前就业收缩尚未完全传导至收入端(9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1%,仍高于通胀增速),但随着就业新增持续低迷,预计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将降至3%以下,届时消费与GDP增长将同步下滑。

根据美联储9月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官员们预计到2026年还将实施几次降息。.

“无就业增长扩张”的问题所在,“无就业增长扩张”可能很快演变为经济衰退。

斯威特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极易受到任何问题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是你的防线,如果这条防线开始瓦解,那就彻底完了。”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将GDP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差异描述为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终将以某种方式得到解决——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

他表示:“情况终将发生变化——要么经济增长放缓以适应疲软的劳动力市场,要么劳动力市场复苏以匹配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这也增加了美联储出现政策失误的风险,如果就业增长持续与GDP增长不匹配,美国经济将陷入危险境地。

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还降低了美联储官员对继续降息的信心,而且美联储利率制定委员会内部本就对继续降息存在不少犹豫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股持续修正,可能是资本市场在逼宫美联储,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即美联储发出鹰派言论后,美股过度修正以迫使美联储改变政策,近期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在公开讲话中罕见释放鸽派信号,他表示美联储“仍可能在不危及通胀目标的情况下,在短期内降低利率”的言论就有类似的意味。

总结:

从历史经验看,这种矛盾难以长期持续:要么就业复苏追上GDP增长(如AI岗位创造效应逐步显现、政策不确定性消除),要么GDP增长随就业收缩而下滑(如消费透支结束、企业利润下滑)。

经济增长和就业萎缩,在AI还未证明其对GDP的综合贡献的长期来看,可能有一个在说谎,或者是短期的现象,就业萎缩大概率会导致经济衰退,然而在美国政府关门本身就影响美国GDP的背景下,就业萎缩可能成为美国GDP增速放缓的先行指标,同时由于目前经济增速尚可,干扰美联储的应对,容易导致美国GPD后期超预期放缓和就业超预期恶化的发生。

毕竟就业萎缩等于企业不愿意扩大招聘和生产,AI确实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目前其资本开支过大以及投资回报率过低反而可能挤出了其他行业和招聘(当前AI项目平均ROI仅3.5%,低于传统制造业的6.2%),导致低投资回报率项目占用资金,而正常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无钱可用。

另一方面,工资呈现刚性特征(9月私人部门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未随就业收缩而下降)推高了传统行业的用工成本——在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进一步减少招聘,形成“利润下滑→招聘减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下滑→利润进一步下滑”的循环。

面对这些美联储12月并没有把握保持之前的鹰派的说辞,CME FedWatch利率期货也由35%反弹至70%。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将GDP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差异描述为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终将以某种方式得到解决——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

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处难以解释的矛盾现象即GDP增长但就业却在收缩。

近20年美国经济扩张期,GDP增速1%以上时,月均新增就业通常不低于10万个,而当前6.2万个显著低于这一水平。

同时在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后,美股连续下跌,这种种让美联储官员们感到不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美国出现经济增长但就业收缩的奇怪现象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6月和8月美国经济出现就业岗位减少,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月均新增就业岗位仅约6.2万个。

今年,美国企业的招聘步伐大幅放缓,由于不清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大规模经济政策的全部影响,企业不愿进行投资。

然而,作为经济产出关键驱动力的劳动者生产率仍保持高位。而衡量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维持着强劲势头。

经济扩张与劳动力市场疲软并存的这种二分局面,给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难题,使他们更难判断经济究竟需要降温还是刺激。

根据周四公布的会议纪要,美联储官员在10月会议上指出:“强劲的经济增长与疲软的就业创造之间存在差异,这为政策决策营造了格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在消费者韧性与人工智能领域大规模投资的推动下,经济本应刺激就业增长,尤其是在美联储已开始降低借贷成本的当下。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也担心这种状况不会得到改善。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表示:“就货币政策而言,明年的核心议题将是如何应对无就业增长扩张。怎样才能促使企业增加招聘?”

GDP表现强劲而就业增长乏力的原因探究

近期股市屡创历史新高的走势表明,许多美国企业对人工智能的价值持乐观态度。然而,这种信心迄今为止尚未转化为企业员工规模的扩大。

其中70%流向AI相关领域(如大模型研发、自动化设备采购),但这类投资的“岗位创造周期较长”——波士顿咨询测算,当前AI投资每创造1个研发岗位,会通过自动化替代减少2.3个传统岗位(如制造业流水线工人、客服人员),短期净就业效应为负。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企业在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上的支出占GDP的4.4%,略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企业加大同类投资所达到的峰值。

雷蒙德·詹姆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尤金尼奥·阿莱曼表示:“企业正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但有时这意味着要削减其他支出,比如招聘。

从回报率看,当前AI项目平均投资回收期约5-7年,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项目(2-3年),且约62%的中小企业表示“AI投资尚未带来实际营收增长”(美联储中小企业调查数据)。这种“高投入、慢回报”的特点,导致企业更倾向于“控制人力成本以平衡现金流”,而非扩大招聘。

”他补充称,第三季度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劲投资可能仍在持续,并有望在明年某个时候达到峰值。

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的重大政策调整一直阻碍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DA戴维森公司财富管理研究主管詹姆斯·雷根表示:“今年就业市场之所以充满挑战,正是因为贸易和移民政策的变化同时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降息最终能否抵消重大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政策调整引发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招聘活动。

尽管当前季度(10月至12月)的政府停摆可能导致GDP环比减少0.3个百分点(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但外界普遍预计,明年初政府恢复正常支出后,GDP将挽回大部分损失——真正制约就业的,是特朗普政府自今年年初以来的政策调整带来的长期不确定性:

斯威特指出:“幸运的是,我们尚未看到大规模裁员,因为裁员会让无就业增长扩张演变为经济衰退。经济可以在不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实现增长,但生产率增长必须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美联储展望

“无就业增长扩张”的最大风险,在于其可能通过“就业→收入→消费”的传导链引发衰退,且这一过程存在“滞后性”——当前就业收缩尚未完全传导至收入端(9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1%,仍高于通胀增速),但随着就业新增持续低迷,预计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将降至3%以下,届时消费与GDP增长将同步下滑。

根据美联储9月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官员们预计到2026年还将实施几次降息。.

“无就业增长扩张”的问题所在,“无就业增长扩张”可能很快演变为经济衰退。

斯威特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极易受到任何问题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是你的防线,如果这条防线开始瓦解,那就彻底完了。”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将GDP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差异描述为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终将以某种方式得到解决——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

他表示:“情况终将发生变化——要么经济增长放缓以适应疲软的劳动力市场,要么劳动力市场复苏以匹配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这也增加了美联储出现政策失误的风险,如果就业增长持续与GDP增长不匹配,美国经济将陷入危险境地。

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还降低了美联储官员对继续降息的信心,而且美联储利率制定委员会内部本就对继续降息存在不少犹豫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股持续修正,可能是资本市场在逼宫美联储,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即美联储发出鹰派言论后,美股过度修正以迫使美联储改变政策,近期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在公开讲话中罕见释放鸽派信号,他表示美联储“仍可能在不危及通胀目标的情况下,在短期内降低利率”的言论就有类似的意味。

总结:

从历史经验看,这种矛盾难以长期持续:要么就业复苏追上GDP增长(如AI岗位创造效应逐步显现、政策不确定性消除),要么GDP增长随就业收缩而下滑(如消费透支结束、企业利润下滑)。

经济增长和就业萎缩,在AI还未证明其对GDP的综合贡献的长期来看,可能有一个在说谎,或者是短期的现象,就业萎缩大概率会导致经济衰退,然而在美国政府关门本身就影响美国GDP的背景下,就业萎缩可能成为美国GDP增速放缓的先行指标,同时由于目前经济增速尚可,干扰美联储的应对,容易导致美国GPD后期超预期放缓和就业超预期恶化的发生。

毕竟就业萎缩等于企业不愿意扩大招聘和生产,AI确实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目前其资本开支过大以及投资回报率过低反而可能挤出了其他行业和招聘(当前AI项目平均ROI仅3.5%,低于传统制造业的6.2%),导致低投资回报率项目占用资金,而正常投资回报率的项目无钱可用。

另一方面,工资呈现刚性特征(9月私人部门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未随就业收缩而下降)推高了传统行业的用工成本——在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进一步减少招聘,形成“利润下滑→招聘减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下滑→利润进一步下滑”的循环。

面对这些美联储12月并没有把握保持之前的鹰派的说辞,CME FedWatch利率期货也由35%反弹至70%。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