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及随后的公开场合就台湾问题发表措辞强硬的言论,核心表述包括“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暗示可能因“行使集体自卫权”而介入台海事务。这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在任首相首次把台湾安全与日本军事安全直接挂钩,引发中方在外交、国防、国台办等层面的密集回应。中方指有关言论违背《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破坏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并采取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发布留学及旅游预警、航司免费退改赴日机票等措施。2023年8月福岛核处理水排海后,中方已全面暂停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进口。2025年6月海关总署公告有条件恢复部分地区扇贝、比目鱼等产品输华,但高市言论发布后,中方于11月中旬通报日方“暂停上述恢复安排”,已装运产品无法清关。日本丸鳞三和水产等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份额约占其出口总量的20%,短期内难以替代。上海、青岛、厦门等口岸反映,11月17日起对日输华糕点、清酒、乳液等商品抽检比例由5%—10%提高到30%以上,部分冷链产品需增加放射性检测项目,清关时间平均延长3—5个工作日。日资物流商估算,滞港费和检测费使单柜成本增加500—800美元,但尚未出现大规模退运。截至11月22日,中国海关、税务主管部门未公布针对日本整车或零部件的额外关税。广州、天津港口数据显示,11月第三周日系整车进口量与上月同期基本持平,但部分代理公司称银行信用证开证保证金比例被个别上调5—10个百分点,原因未明。中国占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80%以上,日本约90%的稀土依赖进口且大部分来自中国。虽然商务部未发布出口禁令,但包头、赣州部分生产商11月19日收到“谨慎评估对日新订单”的内部提示,市场报价一周内上涨6%—8%。日本电子巨头村田、TDK股价11月18—21日累计下跌4%—5%,公司公告均提及“原材料供应不确定性”。丰田、本田、日产等在华合资厂维持正常排产,但部分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已将安全库存由2周提高至4—6周,以应对潜在通关放缓。索尼、铠侠等芯片厂商确认继续执行2026年前向中方合作伙伴交付闪存芯片的长期合同,但对新增短期订单采取“加5%—10%风险溢价”策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日本航线11月22日环比前周上涨2.7%,涨幅低于同期欧洲、美西航线,显示货量尚未明显下滑。但中外运、中远海运宣布对日航线临时燃油附加费(BAF)自12月起上调20美元/TEU,理由为“运营成本增加”。文化和旅游部11月17日发布“谨慎赴日”提示后,携程、同程平台赴日自由行订单3天内环比下降约45%,团队游基本全面取消。日本观光厅估算,若中国游客全年减少60%,将令2026年日本旅游收入损失3500亿—4000亿日元,但本次提示发布距年底仅六周,实际影响规模需待12月数据。教育部“赴日留学预警”发布后,北京、上海多家留学机构反映咨询量下降30%左右,部分已获录取的学生申请延期入学。日方大学及语言学校尚未出现大规模退学,但奖学金续签评估趋于严格。国航、东航、南航宣布12月1—31日对日本航线提供一次免费改期或退票,目前未公布大规模减班计划;全日空、日航则取消原定于12月新增的成田—深圳、成田—杭州临时航班。40 年前,邓小平对来访的田中角荣说:“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40 年后,高市早苗把“台湾有事”挂嘴边,先疼的却是日本渔民、药妆店店长、半导体工人...... 历史反复证明:在台湾这条红线上玩火,中方不会让步;在14 亿人的市场面前,资本不会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