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再度加快,不仅技术层面的难题在持续被攻克,多家企业也已进入中试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并且与车企之间的合作版图也在不断扩大,整个行业始终保持着高热度。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的张翔认为,需求端的全面爆发,是电解液行业迎来发展拐点的核心驱动因素。而这一需求,主要来源于动力电池与储能这两个领域。
具体到动力电池领域,中原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达到76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45%,与上月相比则增长了21.6%。在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累计装机量为494.1GWh,较去年同期增长42.52%。
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家企业规划了固态电池的产能。在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动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突破206GWh。与此同时,产业层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同步加大,11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2025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其中将固态电池相关的14个标准纳入其中,这为固态电池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上述情况,在技术突破、标准先行以及需求驱动的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固态电池有望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后续发展进展值得长期关注。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相关数据同样表现亮眼。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合计销售量为1119.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5%,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6.03%。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为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当前,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大幅增长,除了带动产业链上游环节受到市场关注之外,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全固态电池,主要以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而中信证券指出,硫化锂是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原料,它直接决定了电解质的纯度与性能水平。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增强了市场对于固态电池实现量产的信心。从公开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近期诸如“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难以实现紧密接触的难题”“固态电池的快充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陆续取得了突破。
中金公司在其研报中提出预测,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完成技术定型并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而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包含半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突破206GWh,到2035年这一需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740GWh以上。
固态电池行业产业链解析
固态电池产业链呈“材料筑基—制造发力—应用放量”的清晰格局,各环节协同推动技术落地与规模化发展。上游材料是性能核心,以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为代表,厦钨新能、有研新材等企业已实现高纯度量产供货,同时锂、钴、锆等金属资源由赣锋锂业、东方锆业等龙头保障,正极向高镍方向演进,当升科技、容百科技主导技术突破,负极与隔膜领域璞泰来、恩捷股份也在开发专用产品。中游聚焦制造与设备,国轩高科推进“金石电池”量产,宁德时代、欣旺达加速产能布局,设备端曼恩斯特、先导智能分别攻克干法电极设备与整线解决方案,适配固态电池生产工艺革新需求。下游应用以新能源车为核心,比亚迪、长安汽车推动装车验证,同时向储能、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延伸,南都电源、优必选等企业探索多元场景适配,形成需求端的强劲拉动闭环。
固态电池行业将进入规模化增长快车道
技术层面,电解质路线向硫化物为主、氧化物与聚合物补充的多元方向演进,界面相容性、锂枝晶抑制等关键难题借助AI研发工具加速突破,干法电极等新工艺推动量产效率提升。产业端,短期形成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三足鼎立”格局,宁德时代等企业以半固态为过渡,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装车,2030年迎来产业化拐点。竞争聚焦材料专利与标准制定,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我国依托完整产业链有望抢占先机。应用上,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车型为突破口,逐步向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渗透,需求端与技术端形成正向循环,叠加政策标准完善与成本下降,行业将进入规模化增长快车道。
固态电池行业个股一览:
上游材料环节
厦钨新能(688778.SH):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核心供应商,以CVD法制备的产品纯度达99.9%,成本较行业低40%,2025年规划产能3000吨/年,已稳定供货头部电池企业。
赣锋锂业(002460.SZ):锂资源龙头且全路线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电解质路线,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已投产,20吨/年硫化锂产能适配高压体系需求。
300***:全球唯一量产Ni≥95%单晶正极的企业,主导正极高镍化突破,同时开发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已实现规模化供应赣锋锂电、清陶能源等企业。
688***:高镍正极领域技术领先,9系单晶正极S93LS已近吨级出货,同步布局硫化物电解质研发,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投产,适配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需求。
603***:聚焦负极材料创新,开发的CVD硅碳负极循环次数达1500次,适配固态电池预锂化工艺,已小批量供应蔚来ET9等车型的电池项目。
中游制造与设备环节
国轩高科(002074.SZ):推进“金石电池”产业化,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通过200℃安全测试,能量密度360Wh/kg,首条中试线良品率90%,计划2026年量产2GWh产线适配车企需求。
宁德时代(300750.SZ):加速固态电池产能布局,研发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凝聚态电池密度达500Wh/kg并供货高端车型,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
300***:设备端整线解决方案龙头,全球唯一全固态电池整线供应商,市占率超70%,已获宁德时代、特斯拉等企业产线订单,适配工艺革新需求。
301***:攻克干法电极设备核心技术,设备适配固态电池无溶剂生产工艺,解决传统湿法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已进入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
002***:深耕隔膜领域,布局硫化锂及硫化物电解质膜产品,百吨级产线已投产,与卫蓝新能源签订3亿平方米电解质隔膜采购协议,适配硫化物电池封装需求。
... ...
扫码回复“8-固态电池行业”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近期,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再度加快,不仅技术层面的难题在持续被攻克,多家企业也已进入中试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并且与车企之间的合作版图也在不断扩大,整个行业始终保持着高热度。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的张翔认为,需求端的全面爆发,是电解液行业迎来发展拐点的核心驱动因素。而这一需求,主要来源于动力电池与储能这两个领域。
具体到动力电池领域,中原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达到76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45%,与上月相比则增长了21.6%。在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累计装机量为494.1GWh,较去年同期增长42.52%。
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家企业规划了固态电池的产能。在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动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突破206GWh。与此同时,产业层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同步加大,11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2025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其中将固态电池相关的14个标准纳入其中,这为固态电池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上述情况,在技术突破、标准先行以及需求驱动的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固态电池有望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后续发展进展值得长期关注。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相关数据同样表现亮眼。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合计销售量为1119.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5%,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6.03%。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为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当前,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大幅增长,除了带动产业链上游环节受到市场关注之外,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全固态电池,主要以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而中信证券指出,硫化锂是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原料,它直接决定了电解质的纯度与性能水平。
近期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增强了市场对于固态电池实现量产的信心。从公开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近期诸如“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难以实现紧密接触的难题”“固态电池的快充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陆续取得了突破。
中金公司在其研报中提出预测,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完成技术定型并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而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包含半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突破206GWh,到2035年这一需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740GWh以上。
固态电池行业产业链解析
固态电池产业链呈“材料筑基—制造发力—应用放量”的清晰格局,各环节协同推动技术落地与规模化发展。上游材料是性能核心,以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为代表,厦钨新能、有研新材等企业已实现高纯度量产供货,同时锂、钴、锆等金属资源由赣锋锂业、东方锆业等龙头保障,正极向高镍方向演进,当升科技、容百科技主导技术突破,负极与隔膜领域璞泰来、恩捷股份也在开发专用产品。中游聚焦制造与设备,国轩高科推进“金石电池”量产,宁德时代、欣旺达加速产能布局,设备端曼恩斯特、先导智能分别攻克干法电极设备与整线解决方案,适配固态电池生产工艺革新需求。下游应用以新能源车为核心,比亚迪、长安汽车推动装车验证,同时向储能、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延伸,南都电源、优必选等企业探索多元场景适配,形成需求端的强劲拉动闭环。
固态电池行业将进入规模化增长快车道
技术层面,电解质路线向硫化物为主、氧化物与聚合物补充的多元方向演进,界面相容性、锂枝晶抑制等关键难题借助AI研发工具加速突破,干法电极等新工艺推动量产效率提升。产业端,短期形成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三足鼎立”格局,宁德时代等企业以半固态为过渡,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装车,2030年迎来产业化拐点。竞争聚焦材料专利与标准制定,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我国依托完整产业链有望抢占先机。应用上,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车型为突破口,逐步向储能、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渗透,需求端与技术端形成正向循环,叠加政策标准完善与成本下降,行业将进入规模化增长快车道。
固态电池行业个股一览:
上游材料环节
厦钨新能(688778.SH):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核心供应商,以CVD法制备的产品纯度达99.9%,成本较行业低40%,2025年规划产能3000吨/年,已稳定供货头部电池企业。
赣锋锂业(002460.SZ):锂资源龙头且全路线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电解质路线,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已投产,20吨/年硫化锂产能适配高压体系需求。
300***:全球唯一量产Ni≥95%单晶正极的企业,主导正极高镍化突破,同时开发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已实现规模化供应赣锋锂电、清陶能源等企业。
688***:高镍正极领域技术领先,9系单晶正极S93LS已近吨级出货,同步布局硫化物电解质研发,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投产,适配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需求。
603***:聚焦负极材料创新,开发的CVD硅碳负极循环次数达1500次,适配固态电池预锂化工艺,已小批量供应蔚来ET9等车型的电池项目。
中游制造与设备环节
国轩高科(002074.SZ):推进“金石电池”产业化,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通过200℃安全测试,能量密度360Wh/kg,首条中试线良品率90%,计划2026年量产2GWh产线适配车企需求。
宁德时代(300750.SZ):加速固态电池产能布局,研发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凝聚态电池密度达500Wh/kg并供货高端车型,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
300***:设备端整线解决方案龙头,全球唯一全固态电池整线供应商,市占率超70%,已获宁德时代、特斯拉等企业产线订单,适配工艺革新需求。
301***:攻克干法电极设备核心技术,设备适配固态电池无溶剂生产工艺,解决传统湿法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已进入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
002***:深耕隔膜领域,布局硫化锂及硫化物电解质膜产品,百吨级产线已投产,与卫蓝新能源签订3亿平方米电解质隔膜采购协议,适配硫化物电池封装需求。
... ...
扫码回复“8-固态电池行业”领取龙头股资料。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