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PMI和价格: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0%,较9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仍接近荣枯线,而中小企业明显偏弱;整体来看供给端过剩、需求偏弱的格局未改。在价格方面,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显示10月下旬环比有序回升:50种主要原材料中有26种价格上涨、22种下跌(与10月中旬相比),反映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强。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重点钢厂钢材库存环比下降,某种程度上体现前期阶段性产能收缩对去库存的作用。
生产: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放缓。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放缓。分领域看,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或仍相对强劲,新能源车、电子等行业增长或继续高于其他行业。传统中游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则相对疲软,钢价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的波动后总体企稳力度有限,社会库存自10月上旬转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给收缩。总体来看,“基建+设备更新”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托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回升拉动产业升级,但内需不足仍是制约。
消费:10月消费增速或继续承压。高频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城镇零售和餐饮收入虽创历史新高,但“出行热度”较往年略有下降。国际旅游和出境游恢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约217万辆,同比仅微增,受去年基数走高和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同比增速明显收窄。各地“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效果仍在显现,但总体或不足以扭转社零增速回落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仍偏弱。前期发行的地方专项债资金不断投放,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对道路桥梁、城轨市政等传统基建或保持支撑。同时,“以旧换新”与设备更新计划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5年超长期专项国债已支持约8400个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直接拉动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10月受此政策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低碳、数字化等领域投资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然而,传统领域投资动能不足,中游产业受需求疲软、利润较低影响投资意愿低迷;私人和民间投资对市场预期敏感,增速疲软。地产投资继续走弱也拖累整体,形成对总投资降速的主要压力。
房地产销售:10月楼市“金十”表现平平,继续呈现“量增价弱”态势。成交区域依旧分化,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受调控影响交易回暖乏力,三四线城市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较大。土地市场方面,一些城市土地成交略有回升,但溢价率仍偏低。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路径依旧曲折,对建筑业投资和相关行业需求的拖累依然存在。
预计具体相关指标预测: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约为5.6%,社零增速约为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0.8%,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约为4%、5%,CPI和PPI同比约为0%、-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约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约3.4%。
正文
一、经济运行
1、国内经济
PMI和价格: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0%,较9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其中,生产指数49.7%(-2.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48.8%(-0.9个百分点),均已跌入收缩区间,表明需求回落、生产放缓。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仍接近荣枯线,而中小企业明显偏弱;整体来看供给端过剩、需求偏弱的格局未改。另一方面,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0.1%,服务业小幅扩张,但建筑业仍在收缩(建筑业商务活动49.1%)。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至50.6%左右,表明内需和投资支撑下经济活动仍微幅扩张。在价格方面,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显示10月下旬环比有序回升:50种主要原材料中有26种价格上涨、22种下跌(与10月中旬相比),反映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强。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重点钢厂钢材库存环比下降,某种程度上体现前期阶段性产能收缩对去库存的作用。
生产: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放缓。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放缓。分领域看,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或仍相对强劲,新能源车、电子等行业增长或继续高于其他行业。9月汽车产量322.7万辆,同比增长13.7%;9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逾11%,这些拉动效应10月或将延续,但预期增速不及9月。传统中游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则相对疲软,钢价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的波动后总体企稳力度有限,社会库存自10月上旬转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给收缩;水泥价格受地产链需求低迷影响回落;以煤炭、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虽受益于去产能,但需求恢复仍缓慢。总体来看,“基建+设备更新”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托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回升拉动产业升级,但内需不足仍是制约。
消费:10月消费增速或继续承压。国庆长假短期提振旅游、餐饮消费,但耐用品需求疲弱。高频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城镇零售和餐饮收入虽创历史新高,但“出行热度”较往年略有下降。国际旅游和出境游恢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约217万辆,同比仅微增(新能源车渗透率近60%),受去年基数走高和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同比增速明显收窄。各地“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效果仍在显现,但总体或不足以扭转社零增速回落趋势。电子商务促销虽有所推动,但线下消费信心仍待修复。综合看,服务消费强于商品消费,但整体消费增长仍需要政策支持以稳定消费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仍偏弱。前期发行的地方专项债资金不断投放,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对道路桥梁、城轨市政等传统基建或保持支撑。同时,“以旧换新”与设备更新计划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5年超长期专项国债已支持约8400个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直接拉动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10月受此政策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低碳、数字化等领域投资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然而,传统领域投资动能不足,中游产业受需求疲软、利润较低影响投资意愿低迷;私人和民间投资对市场预期敏感,增速疲软。地产投资继续走弱也拖累整体,形成对总投资降速的主要压力。
房地产销售:10月楼市“金十”表现平平,继续呈现“量增价弱”态势。观点指数数据表明,前100家房企10月实现权益销售约2328亿元,同比大跌28.2%;1–10月累计权益销售同比降17.4%。虽然10月单月环比有较大升幅(+48%,主要因9月基数较低),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显著。成交区域依旧分化,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受调控影响交易回暖乏力,三四线城市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较大。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出台多个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等措施。这些“稳预期”“稳信心”政策短期提振有限,尚需更大力度和较长时间来修复市场信心。土地市场方面,一些城市土地成交略有回升,但溢价率仍偏低。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路径依旧曲折,对建筑业投资和相关行业需求的拖累依然存在。
预计具体相关指标预测: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约为5.6%,社零增速约为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0.8%,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约为4%、5%,CPI和PPI同比约为0%、-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约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约3.4%。
2、进出口
出口:10月出口增速可能低于9月,收录4%。综合高频看出口仍保持正增长,但依然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国际航运价格指数(SCFI/CCFI)10月边际回落,显示国际物流需求边际减弱。尤其对美出口受关税影响仍显著,美国自中国进口占比有下降趋势表明对美出口增速仍放缓。总体来看,10月出口同比增速或在4%左右,较8月和9月有所下行,但仍是经济的主要拉动项。
进口:10月出口增速可能低于9月,收录5%,但保持相对韧性。国内需求缓慢复苏加之原材料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稳定,10月进口增速预计仍为正。10月国际能源价格低位震荡,继8月我国原油进口额高位后,10月能源相关进口增速边际或继续放缓,对整体进口增长形成拖累。进出口环境上,美元指数小幅走强但无剧烈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和出口竞争力影响有限。总体预测10月进口同比约增长5%左右。
二、商品价格
预计10月CPI同比0.0%。一方面,天气因素导致10月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超季节上涨,另一方面,市场猪肉终端需求跟进乏力,叠加短期生猪供给增加,当月猪价同比跌幅再度扩大。受OPEC+增产影响,国际油价走低,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因素,能源价格跌幅较上月再度走阔,对CPI拖累或明显增强。此外,在内地权益市场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催化下,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带动服务业消费较高景气度,以及反内卷推进对耐用品价格形成的支撑,预计核心通胀继续发挥支柱作用。最后,基数上,10月CPI翘尾因素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因此,预计9月CPI同比回升至0.0%左右。
预计10月PPI同比-2.2%。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今年10月油价同比跌幅较上月明显扩大,对PPI拖累较上月增强;另一方面,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特别是水泥、螺纹钢等传统建筑领域下滑较多,但代表新兴产业的多晶硅、碳酸锂等涨势较好,同时去年10月多数工业品价格相对较低,低基数亦对本月工业价格构成支撑。此外,10月南华工业品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降2.0%,反内卷政策力度整体趋于缓和,本月PPI同比改善幅度或有限。整体而言,预计 10月PPI同比维持在-2.2%附近。
三、财政政策
预计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0.8%,当月收入增速较9月有小幅的回落。根据对高频指标的观测,10月PPI同比增速大概率将在翘尾因素的推动下继续出现回升,尽管回升幅度或较前两月有所收窄,但8月以来的PPI连续改善仍将对税收增速起到持续拉动作用。此外,10月出口增速大概率出现较明显下降,而内需政策有所发力,内外需转换的供需结构也更有利于税收增速回升。临近年末,在完全全年预算仍有压力的情况下,预计非税收入也将出现季节性增长。
预计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3.4%,预计当月支出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并带动累计增速上行。从支出进度来看,9月当月支出进度为9.7%,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持平,与大幅落后近年平均水平的8月相比,支出力度略有改善。但1-9月财政支出进度为70.1%,继续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71.3%)。由于民生相关支出仍有余量,增速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而此前支出进度偏慢的基建相关支出增速将继续出现明显反弹。
政府性基金方面,预计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落,但支出增速回升。收入端,从100大中城市的数据来看,受地产销售和投资均显疲弱的影响,10月土地成交表现略弱于9月,价格端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因此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端增速难以回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支出端,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提振下,新增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相关项目支出继续提速,尽管仍受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但同比增速预计仍能出现一定回升。
四、国际资本流动
回顾9月,我国债市的外资流出幅度出现收窄,港股通流入幅度进一步扩大。9月份,美元指数维持在98附近波动,国债10年期收益率在1.8%水平震荡、调整阶段进入尾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资持有意愿强化的情况下,我国债市外资流出幅度放缓至446亿元。风险资产的乐观情绪持续,科技板块景气带动港股通资金流入加速至1885亿港元。
预计10月港股通资金流入边际放缓,债市外资流动有望转正。10月份,美国经济数据因政府关门而延迟发布,仅在24日发布了小幅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CPI分项细节亦显示关税价格传导偏缓,海外市场再度抢跑降息预期。美债10年期收益率一度降至3.94%附近的低位水平,其后在美联储议息会偏鹰表态后反弹至4.1%附近。受到降息预期回调和日元走弱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反弹至接近100附近水平,美元指数偏强压制下AH溢价指数从低位小幅反弹,预计港股通资金流入边际放缓至925亿港元附近。国债10年期收益率在10月出现小幅回落,人民币汇率逆势维持强劲、月底一度突破7.10,预计我国债市的外资配置意愿会持续回暖。
风险提示:
数据测算有误差。
核心观点
PMI和价格: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0%,较9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仍接近荣枯线,而中小企业明显偏弱;整体来看供给端过剩、需求偏弱的格局未改。在价格方面,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显示10月下旬环比有序回升:50种主要原材料中有26种价格上涨、22种下跌(与10月中旬相比),反映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强。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重点钢厂钢材库存环比下降,某种程度上体现前期阶段性产能收缩对去库存的作用。
生产: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放缓。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放缓。分领域看,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或仍相对强劲,新能源车、电子等行业增长或继续高于其他行业。传统中游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则相对疲软,钢价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的波动后总体企稳力度有限,社会库存自10月上旬转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给收缩。总体来看,“基建+设备更新”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托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回升拉动产业升级,但内需不足仍是制约。
消费:10月消费增速或继续承压。高频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城镇零售和餐饮收入虽创历史新高,但“出行热度”较往年略有下降。国际旅游和出境游恢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约217万辆,同比仅微增,受去年基数走高和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同比增速明显收窄。各地“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效果仍在显现,但总体或不足以扭转社零增速回落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仍偏弱。前期发行的地方专项债资金不断投放,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对道路桥梁、城轨市政等传统基建或保持支撑。同时,“以旧换新”与设备更新计划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5年超长期专项国债已支持约8400个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直接拉动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10月受此政策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低碳、数字化等领域投资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然而,传统领域投资动能不足,中游产业受需求疲软、利润较低影响投资意愿低迷;私人和民间投资对市场预期敏感,增速疲软。地产投资继续走弱也拖累整体,形成对总投资降速的主要压力。
房地产销售:10月楼市“金十”表现平平,继续呈现“量增价弱”态势。成交区域依旧分化,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受调控影响交易回暖乏力,三四线城市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较大。土地市场方面,一些城市土地成交略有回升,但溢价率仍偏低。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路径依旧曲折,对建筑业投资和相关行业需求的拖累依然存在。
预计具体相关指标预测: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约为5.6%,社零增速约为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0.8%,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约为4%、5%,CPI和PPI同比约为0%、-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约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约3.4%。
正文
一、经济运行
1、国内经济
PMI和价格: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0%,较9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其中,生产指数49.7%(-2.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48.8%(-0.9个百分点),均已跌入收缩区间,表明需求回落、生产放缓。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仍接近荣枯线,而中小企业明显偏弱;整体来看供给端过剩、需求偏弱的格局未改。另一方面,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0.1%,服务业小幅扩张,但建筑业仍在收缩(建筑业商务活动49.1%)。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至50.6%左右,表明内需和投资支撑下经济活动仍微幅扩张。在价格方面,全国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显示10月下旬环比有序回升:50种主要原材料中有26种价格上涨、22种下跌(与10月中旬相比),反映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偏强。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重点钢厂钢材库存环比下降,某种程度上体现前期阶段性产能收缩对去库存的作用。
生产: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放缓。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放缓。分领域看,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或仍相对强劲,新能源车、电子等行业增长或继续高于其他行业。9月汽车产量322.7万辆,同比增长13.7%;9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逾11%,这些拉动效应10月或将延续,但预期增速不及9月。传统中游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则相对疲软,钢价经历了“先跌-后涨-再跌”的波动后总体企稳力度有限,社会库存自10月上旬转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给收缩;水泥价格受地产链需求低迷影响回落;以煤炭、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业虽受益于去产能,但需求恢复仍缓慢。总体来看,“基建+设备更新”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托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回升拉动产业升级,但内需不足仍是制约。
消费:10月消费增速或继续承压。国庆长假短期提振旅游、餐饮消费,但耐用品需求疲弱。高频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城镇零售和餐饮收入虽创历史新高,但“出行热度”较往年略有下降。国际旅游和出境游恢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约217万辆,同比仅微增(新能源车渗透率近60%),受去年基数走高和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同比增速明显收窄。各地“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效果仍在显现,但总体或不足以扭转社零增速回落趋势。电子商务促销虽有所推动,但线下消费信心仍待修复。综合看,服务消费强于商品消费,但整体消费增长仍需要政策支持以稳定消费预期。
固定资产投资: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仍偏弱。前期发行的地方专项债资金不断投放,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对道路桥梁、城轨市政等传统基建或保持支撑。同时,“以旧换新”与设备更新计划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5年超长期专项国债已支持约8400个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直接拉动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10月受此政策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绿色低碳、数字化等领域投资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然而,传统领域投资动能不足,中游产业受需求疲软、利润较低影响投资意愿低迷;私人和民间投资对市场预期敏感,增速疲软。地产投资继续走弱也拖累整体,形成对总投资降速的主要压力。
房地产销售:10月楼市“金十”表现平平,继续呈现“量增价弱”态势。观点指数数据表明,前100家房企10月实现权益销售约2328亿元,同比大跌28.2%;1–10月累计权益销售同比降17.4%。虽然10月单月环比有较大升幅(+48%,主要因9月基数较低),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显著。成交区域依旧分化,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受调控影响交易回暖乏力,三四线城市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较大。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出台多个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等措施。这些“稳预期”“稳信心”政策短期提振有限,尚需更大力度和较长时间来修复市场信心。土地市场方面,一些城市土地成交略有回升,但溢价率仍偏低。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路径依旧曲折,对建筑业投资和相关行业需求的拖累依然存在。
预计具体相关指标预测: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约为5.6%,社零增速约为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0.8%,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约为4%、5%,CPI和PPI同比约为0%、-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约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约3.4%。
2、进出口
出口:10月出口增速可能低于9月,收录4%。综合高频看出口仍保持正增长,但依然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国际航运价格指数(SCFI/CCFI)10月边际回落,显示国际物流需求边际减弱。尤其对美出口受关税影响仍显著,美国自中国进口占比有下降趋势表明对美出口增速仍放缓。总体来看,10月出口同比增速或在4%左右,较8月和9月有所下行,但仍是经济的主要拉动项。
进口:10月出口增速可能低于9月,收录5%,但保持相对韧性。国内需求缓慢复苏加之原材料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稳定,10月进口增速预计仍为正。10月国际能源价格低位震荡,继8月我国原油进口额高位后,10月能源相关进口增速边际或继续放缓,对整体进口增长形成拖累。进出口环境上,美元指数小幅走强但无剧烈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和出口竞争力影响有限。总体预测10月进口同比约增长5%左右。
二、商品价格
预计10月CPI同比0.0%。一方面,天气因素导致10月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超季节上涨,另一方面,市场猪肉终端需求跟进乏力,叠加短期生猪供给增加,当月猪价同比跌幅再度扩大。受OPEC+增产影响,国际油价走低,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因素,能源价格跌幅较上月再度走阔,对CPI拖累或明显增强。此外,在内地权益市场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催化下,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带动服务业消费较高景气度,以及反内卷推进对耐用品价格形成的支撑,预计核心通胀继续发挥支柱作用。最后,基数上,10月CPI翘尾因素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因此,预计9月CPI同比回升至0.0%左右。
预计10月PPI同比-2.2%。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今年10月油价同比跌幅较上月明显扩大,对PPI拖累较上月增强;另一方面,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特别是水泥、螺纹钢等传统建筑领域下滑较多,但代表新兴产业的多晶硅、碳酸锂等涨势较好,同时去年10月多数工业品价格相对较低,低基数亦对本月工业价格构成支撑。此外,10月南华工业品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降2.0%,反内卷政策力度整体趋于缓和,本月PPI同比改善幅度或有限。整体而言,预计 10月PPI同比维持在-2.2%附近。
三、财政政策
预计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0.8%,当月收入增速较9月有小幅的回落。根据对高频指标的观测,10月PPI同比增速大概率将在翘尾因素的推动下继续出现回升,尽管回升幅度或较前两月有所收窄,但8月以来的PPI连续改善仍将对税收增速起到持续拉动作用。此外,10月出口增速大概率出现较明显下降,而内需政策有所发力,内外需转换的供需结构也更有利于税收增速回升。临近年末,在完全全年预算仍有压力的情况下,预计非税收入也将出现季节性增长。
预计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3.4%,预计当月支出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并带动累计增速上行。从支出进度来看,9月当月支出进度为9.7%,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持平,与大幅落后近年平均水平的8月相比,支出力度略有改善。但1-9月财政支出进度为70.1%,继续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71.3%)。由于民生相关支出仍有余量,增速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而此前支出进度偏慢的基建相关支出增速将继续出现明显反弹。
政府性基金方面,预计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落,但支出增速回升。收入端,从100大中城市的数据来看,受地产销售和投资均显疲弱的影响,10月土地成交表现略弱于9月,价格端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因此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端增速难以回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支出端,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提振下,新增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相关项目支出继续提速,尽管仍受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但同比增速预计仍能出现一定回升。
四、国际资本流动
回顾9月,我国债市的外资流出幅度出现收窄,港股通流入幅度进一步扩大。9月份,美元指数维持在98附近波动,国债10年期收益率在1.8%水平震荡、调整阶段进入尾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资持有意愿强化的情况下,我国债市外资流出幅度放缓至446亿元。风险资产的乐观情绪持续,科技板块景气带动港股通资金流入加速至1885亿港元。
预计10月港股通资金流入边际放缓,债市外资流动有望转正。10月份,美国经济数据因政府关门而延迟发布,仅在24日发布了小幅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CPI分项细节亦显示关税价格传导偏缓,海外市场再度抢跑降息预期。美债10年期收益率一度降至3.94%附近的低位水平,其后在美联储议息会偏鹰表态后反弹至4.1%附近。受到降息预期回调和日元走弱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反弹至接近100附近水平,美元指数偏强压制下AH溢价指数从低位小幅反弹,预计港股通资金流入边际放缓至925亿港元附近。国债10年期收益率在10月出现小幅回落,人民币汇率逆势维持强劲、月底一度突破7.10,预计我国债市的外资配置意愿会持续回暖。
风险提示:
数据测算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