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钱塘江
在硬折扣浪潮席卷全球零售市场的今天,传统流通链路正经历结构性崩塌。当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成为市场主旋律,曾经主导流通渠道的KA模式因成本高企逐渐失去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零售商通过自营或联合组建商贸公司,以缩短采购链路、优化成本结构、孵化自有品牌为突破口,正在重塑流通市场的底层逻辑。
这种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供应链重构,不仅破解了传统模式的效率瓶颈,更确立了零售商在未来流通格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且随着能力升级,零售商的商贸公司还将突破“仅服务自有零售门店”的边界,通过向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助力零售商实现规模跃迁。
一、KA模式的成本困局:硬折扣时代的必然退场
KA模式曾是零售商与品牌商的主流合作范式,但在今天的价格敏感型市场中,其复杂成本结构的弊端被无限放大,最终丧失竞争力。
传统KA模式的成本黑洞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渠道加价链条冗长。品牌商品需经过区域总代理、城市分销商或终端配送商等2-4级中间商,每级加价幅度在8%-15%之间,最终导致终端售价较出厂价大幅增长甚至翻倍。
其二,隐性费用侵蚀利润。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条码费、堆头费等各类费用,头部单品牌年度费用可达数十万至百万元,这些成本最终均转嫁至商品成本中。
其三,库存周转效率低下。多层级分销导致信息传导滞后,品牌商与零售商的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超过60天,远高于硬折扣业态的25-30天标准。
成本压力已直接引发市场淘汰。据对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重点上市商超企业的监测,2024年全年关闭门店923家,新开门店仅317家,净减少606家;2025年上半年上市商超企业又关闭门店631家。
与此同时,硬折扣业态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奥乐齐2024年新增5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又新增23家门店,并走出上海开启区域扩张新阶段。盒马NB在2024年底门店数突破200家,25年上半年又新增约90家,且在10月31日实现“一天14家新店同步开业”。这组数据印证了市场对低成本流通模式的迫切需求,也为零售商转向商贸公司模式提供了底层动力。
二、商贸公司的破局路径:从渠道缩短到成本革命
零售商组建的商贸公司通过重构采购链路,实现了从“多层分销”到“直达供应”的转型,其核心抓手是直采体系建设与裸价模式推行,这一变革直接颠覆了传统流通的成本结构。
(一)渠道扁平:砍掉中间商的效率革命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通过两种路径实现渠道缩短:一是厂家直采,直接与品牌方建立采购合作,砍掉所有中间分销环节;二是基地直采,深入农产品、生鲜等品类的生产源头,实现“田间到货架”的直达供应。
永辉超市2025年推行的激进转型颇具代表性,其商贸公司直接与品牌方“锁死”合作,对非食品类不配合品牌实施“断供锁码”,同时以零退换货、缩短结算账期等条件吸引厂家直营合作。这种模式使商品从厂家到超市的流通成本直接“腰斩”,部分非食类甚至较传统模式降低达40%-60%。
国际市场的直采经验更为成熟。Aldi2024年营收超1000亿美元,自有品牌占比90%,其商贸公司在全球设有采购中心,直接对接2000余家生产企业,农产品直采比例行业领先,使其生鲜品类售价较传统商超低30%以上。Costco通过商贸公司与全球1.5万家供应商建立直采关系,单SKU采购量是沃尔玛的10倍以上,由此获得极强的议价能力,实现“量大价优”的良性循环。
(二)裸价模式:重构利益分配的核心机制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推行的“裸价模式”,彻底打破了KA模式的利益分配格局。与传统模式中“供货价+费用+返利”的复杂体系不同,裸价模式以“出厂裸价+固定比例配送费”为核心,零售商不收取任何隐性费用,同时获得完全的终端定价权。
这种模式实现了品牌商与零售商的双赢:品牌商省去中间加价与费用成本,回款周期从90天缩短至30天以内;零售商则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为低价策略提供空间。
胖东来的供应链实践展现了裸价模式的极致潜力。其珠宝品类通过商贸公司与新疆八大矿场直采合作,跳过3-4级中间商,加工环节采用“计件制”控制成本,最终实现“进价公示+无忧退货”模式——每件和田玉饰品价签明确标注进货价、利润率,消费者可30天无理由退货。
这种基于裸价模式的透明化经营,不仅建立了消费者信任,更使胖东来珠宝品类毛利率稳定在合理区间,较传统珠宝零售商低15-20个百分点仍能实现盈利。永辉参照胖东来的调改成效,则规模化验证了商贸公司的裸价模式在提升竞争力上的显著效果。
三、终端优势:商贸公司的不可替代性根基
零售商设立的商贸公司之所以能成为流通变革的核心力量,根本在于其掌握终端触点,这种“直面消费者”的特性使其较厂家、经销商和传统商贸公司更具竞争优势,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壁垒。
(一)场景服务:交易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依托实体门店与全渠道触点,能通过场景营造与服务创新直接影响消费决策,这是上游厂家与经销商无法企及的能力。
胖东来在许昌的天使城门店堪称典范:其根据会员消费数据,在超市区域设置“一日三餐解决方案”专区,将生鲜、调料、半成品按菜谱组合陈列,并配备厨师现场指导烹饪,该区域销售额占比达门店总营收的28%。这种“商品+服务+场景”的融合模式,使消费者客单价较普通商超高出60%以上。
国际零售巨头同样擅长终端价值挖掘。TraderJoe's的商贸公司根据社区消费特征调整商品组合,在加州门店增加有机食品与素食专区,在纽约门店强化即食餐品供应,通过精准场景匹配实现单店坪效达5500美元/平方英尺,是传统超市的2.5倍。这种基于终端洞察的柔性调整能力,只有掌控终端的商贸公司能够实现。
(二)会员运营:私域流量的价值深挖
会员体系建设成为零售商的商贸公司连接消费者的核心纽带。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消费数据,构建精准会员画像,实现个性化运营。
永辉的“YH会员”体系已积累超1亿注册用户,通过分析会员购买频次、品类偏好等数据,推出“定制化优惠券”与“新品试吃”活动,使会员复购率达65%,较非会员高出32个百分点。
Costco的会员制模式更是将终端价值发挥到极致,其2024财年会员费收入达48.28亿美元,占净利润65.5%。
同时基于会员消费数据反向优化采购策略,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会员对有机坚果的需求增长,立即与加州农场直采合作,推出自有品牌KirklandSignature有机坚果系列,上市首年销售额即突破12亿美元。这种“会员数据-采购优化-销售增长”的闭环,只有掌控终端的商贸公司能够构建。
四、自有品牌:商贸公司的良性循环催化剂
在大数据支撑下,零售商通过商贸公司孵化自有品牌,成为连接上游厂家与下游消费者的关键纽带,不仅增强了零售商的议价能力,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且,优质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将成为商贸公司突破边界、拓展第三方市场的核心武器,推动销售规模进一步放大。
(一)上游话语权:从被动采购到主动定义
自有品牌的发展使商贸公司从“商品采购者”转变为“产品定义者”,显著提升了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Signature堪称典范:2023财年销售额达560亿美元,占Costco营收23%,超过可口可乐2023财年457.5亿美元营收。
其商贸公司通过会员数据发现对高端坚果的需求后,直接与全球顶级坚果农场谈判,以“包销+定制标准”为条件获得低于市场价20%的采购价。某知名麦片品牌为保留进场资格,只能将供货价降低15%。
国内零售商同样在加速突破,永辉推出的“永辉优选”系列,通过数据分析锁定家庭清洁品类的性价比需求,与代工厂合作定制产品,以低于品牌产品30%的价格销售,上市半年即占据门店清洁品类22%的市场份额。
这种自有品牌带来的替代效应,使传统品牌商不得不主动降低供货价,形成“自有品牌发展-议价能力提升-采购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二)下游差异化:从自营到第三方供货的突破
当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形成品质口碑与成本优势后,商贸公司的销售边界开始向外延伸——不仅服务母公司零售体系,还能为第三方零售商、社区小店等供货,同时承接企业团购、福利采购等批量订单,实现规模效应的二次放大。
国际市场已有成熟实践:Aldi的商贸公司除服务自有门店外,还为欧洲超5000家独立便利店提供“白标商品”,2024年第三方供货收入占比达18%。
Costco的KirklandSignature系列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为当地连锁超市供货,2024年海外非会员渠道销售额突破40亿美元。
国内市场的探索同样活跃,“盒马优选供应链服务”为区域连锁超市提供生鲜直采与自有品牌供货,已与长三角地区超200家超市达成合作,帮助合作方生鲜损耗率降低5-8个百分点,商品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
这些案例证明,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正在成为商贸公司新的增长曲线,通过规模放大进一步摊薄采购与运营成本,巩固成本优势。
五、展望:商贸公司主导的流通新生态
当硬折扣成为市场常态,流通格局的重构已进入深水区。零售商组建的商贸公司通过缩短采购链路、掌控终端数据、孵化自有品牌,彻底打破了传统KA模式的利益格局,而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的拓展,更使其从“零售支撑者”升级为“流通生态主导者”。
从永辉的裸价革命到Costco的会员驱动,从胖东来的场景服务到Aldi的第三方供货,这些国内外案例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未来的流通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比拼,而是以终端为核心、数据为引擎、供应链为支撑、规模为壁垒的系统性竞争。
在这场变革中,商贸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消费者-终端-供应链-第三方”的闭环生态:通过终端洞察需求,通过数据优化供应链,通过自有品牌建立差异,通过第三方供货放大规模。
这种生态能力使零售商超越了传统“渠道商”的定位,成为流通价值链的整合者与定义者。
随着更多零售商加入商贸公司转型浪潮,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效率为核心、数据为驱动、规模为壁垒的流通新生态正在形成,而掌握终端与数据、具备规模扩张能力的零售商的商贸公司,必将在这场格局重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登录 | 注册
联合利华出售高端医美级护肤品牌
HOKA失速VS昂跑狂奔:中产跑鞋战场格局生变
日本最大CHANEL,凭啥落户这家非标商业?
HOKA ONE ONE全球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在上海开业
HOKA,越跑越“顺”
欧文KAI 2五大洲发售,安踏向「世界安踏」迈进
最新全球美妆TOP榜出炉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钱塘江
在硬折扣浪潮席卷全球零售市场的今天,传统流通链路正经历结构性崩塌。当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成为市场主旋律,曾经主导流通渠道的KA模式因成本高企逐渐失去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零售商通过自营或联合组建商贸公司,以缩短采购链路、优化成本结构、孵化自有品牌为突破口,正在重塑流通市场的底层逻辑。
这种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供应链重构,不仅破解了传统模式的效率瓶颈,更确立了零售商在未来流通格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且随着能力升级,零售商的商贸公司还将突破“仅服务自有零售门店”的边界,通过向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助力零售商实现规模跃迁。
一、KA模式的成本困局:硬折扣时代的必然退场
KA模式曾是零售商与品牌商的主流合作范式,但在今天的价格敏感型市场中,其复杂成本结构的弊端被无限放大,最终丧失竞争力。
传统KA模式的成本黑洞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渠道加价链条冗长。品牌商品需经过区域总代理、城市分销商或终端配送商等2-4级中间商,每级加价幅度在8%-15%之间,最终导致终端售价较出厂价大幅增长甚至翻倍。
其二,隐性费用侵蚀利润。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条码费、堆头费等各类费用,头部单品牌年度费用可达数十万至百万元,这些成本最终均转嫁至商品成本中。
其三,库存周转效率低下。多层级分销导致信息传导滞后,品牌商与零售商的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超过60天,远高于硬折扣业态的25-30天标准。
成本压力已直接引发市场淘汰。据对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重点上市商超企业的监测,2024年全年关闭门店923家,新开门店仅317家,净减少606家;2025年上半年上市商超企业又关闭门店631家。
与此同时,硬折扣业态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奥乐齐2024年新增5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又新增23家门店,并走出上海开启区域扩张新阶段。盒马NB在2024年底门店数突破200家,25年上半年又新增约90家,且在10月31日实现“一天14家新店同步开业”。这组数据印证了市场对低成本流通模式的迫切需求,也为零售商转向商贸公司模式提供了底层动力。
二、商贸公司的破局路径:从渠道缩短到成本革命
零售商组建的商贸公司通过重构采购链路,实现了从“多层分销”到“直达供应”的转型,其核心抓手是直采体系建设与裸价模式推行,这一变革直接颠覆了传统流通的成本结构。
(一)渠道扁平:砍掉中间商的效率革命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通过两种路径实现渠道缩短:一是厂家直采,直接与品牌方建立采购合作,砍掉所有中间分销环节;二是基地直采,深入农产品、生鲜等品类的生产源头,实现“田间到货架”的直达供应。
永辉超市2025年推行的激进转型颇具代表性,其商贸公司直接与品牌方“锁死”合作,对非食品类不配合品牌实施“断供锁码”,同时以零退换货、缩短结算账期等条件吸引厂家直营合作。这种模式使商品从厂家到超市的流通成本直接“腰斩”,部分非食类甚至较传统模式降低达40%-60%。
国际市场的直采经验更为成熟。Aldi2024年营收超1000亿美元,自有品牌占比90%,其商贸公司在全球设有采购中心,直接对接2000余家生产企业,农产品直采比例行业领先,使其生鲜品类售价较传统商超低30%以上。Costco通过商贸公司与全球1.5万家供应商建立直采关系,单SKU采购量是沃尔玛的10倍以上,由此获得极强的议价能力,实现“量大价优”的良性循环。
(二)裸价模式:重构利益分配的核心机制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推行的“裸价模式”,彻底打破了KA模式的利益分配格局。与传统模式中“供货价+费用+返利”的复杂体系不同,裸价模式以“出厂裸价+固定比例配送费”为核心,零售商不收取任何隐性费用,同时获得完全的终端定价权。
这种模式实现了品牌商与零售商的双赢:品牌商省去中间加价与费用成本,回款周期从90天缩短至30天以内;零售商则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为低价策略提供空间。
胖东来的供应链实践展现了裸价模式的极致潜力。其珠宝品类通过商贸公司与新疆八大矿场直采合作,跳过3-4级中间商,加工环节采用“计件制”控制成本,最终实现“进价公示+无忧退货”模式——每件和田玉饰品价签明确标注进货价、利润率,消费者可30天无理由退货。
这种基于裸价模式的透明化经营,不仅建立了消费者信任,更使胖东来珠宝品类毛利率稳定在合理区间,较传统珠宝零售商低15-20个百分点仍能实现盈利。永辉参照胖东来的调改成效,则规模化验证了商贸公司的裸价模式在提升竞争力上的显著效果。
三、终端优势:商贸公司的不可替代性根基
零售商设立的商贸公司之所以能成为流通变革的核心力量,根本在于其掌握终端触点,这种“直面消费者”的特性使其较厂家、经销商和传统商贸公司更具竞争优势,构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壁垒。
(一)场景服务:交易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零售商的商贸公司依托实体门店与全渠道触点,能通过场景营造与服务创新直接影响消费决策,这是上游厂家与经销商无法企及的能力。
胖东来在许昌的天使城门店堪称典范:其根据会员消费数据,在超市区域设置“一日三餐解决方案”专区,将生鲜、调料、半成品按菜谱组合陈列,并配备厨师现场指导烹饪,该区域销售额占比达门店总营收的28%。这种“商品+服务+场景”的融合模式,使消费者客单价较普通商超高出60%以上。
国际零售巨头同样擅长终端价值挖掘。TraderJoe's的商贸公司根据社区消费特征调整商品组合,在加州门店增加有机食品与素食专区,在纽约门店强化即食餐品供应,通过精准场景匹配实现单店坪效达5500美元/平方英尺,是传统超市的2.5倍。这种基于终端洞察的柔性调整能力,只有掌控终端的商贸公司能够实现。
(二)会员运营:私域流量的价值深挖
会员体系建设成为零售商的商贸公司连接消费者的核心纽带。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消费数据,构建精准会员画像,实现个性化运营。
永辉的“YH会员”体系已积累超1亿注册用户,通过分析会员购买频次、品类偏好等数据,推出“定制化优惠券”与“新品试吃”活动,使会员复购率达65%,较非会员高出32个百分点。
Costco的会员制模式更是将终端价值发挥到极致,其2024财年会员费收入达48.28亿美元,占净利润65.5%。
同时基于会员消费数据反向优化采购策略,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会员对有机坚果的需求增长,立即与加州农场直采合作,推出自有品牌KirklandSignature有机坚果系列,上市首年销售额即突破12亿美元。这种“会员数据-采购优化-销售增长”的闭环,只有掌控终端的商贸公司能够构建。
四、自有品牌:商贸公司的良性循环催化剂
在大数据支撑下,零售商通过商贸公司孵化自有品牌,成为连接上游厂家与下游消费者的关键纽带,不仅增强了零售商的议价能力,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且,优质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将成为商贸公司突破边界、拓展第三方市场的核心武器,推动销售规模进一步放大。
(一)上游话语权:从被动采购到主动定义
自有品牌的发展使商贸公司从“商品采购者”转变为“产品定义者”,显著提升了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Costco的自有品牌KirklandSignature堪称典范:2023财年销售额达560亿美元,占Costco营收23%,超过可口可乐2023财年457.5亿美元营收。
其商贸公司通过会员数据发现对高端坚果的需求后,直接与全球顶级坚果农场谈判,以“包销+定制标准”为条件获得低于市场价20%的采购价。某知名麦片品牌为保留进场资格,只能将供货价降低15%。
国内零售商同样在加速突破,永辉推出的“永辉优选”系列,通过数据分析锁定家庭清洁品类的性价比需求,与代工厂合作定制产品,以低于品牌产品30%的价格销售,上市半年即占据门店清洁品类22%的市场份额。
这种自有品牌带来的替代效应,使传统品牌商不得不主动降低供货价,形成“自有品牌发展-议价能力提升-采购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二)下游差异化:从自营到第三方供货的突破
当自有品牌与定制商品形成品质口碑与成本优势后,商贸公司的销售边界开始向外延伸——不仅服务母公司零售体系,还能为第三方零售商、社区小店等供货,同时承接企业团购、福利采购等批量订单,实现规模效应的二次放大。
国际市场已有成熟实践:Aldi的商贸公司除服务自有门店外,还为欧洲超5000家独立便利店提供“白标商品”,2024年第三方供货收入占比达18%。
Costco的KirklandSignature系列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为当地连锁超市供货,2024年海外非会员渠道销售额突破40亿美元。
国内市场的探索同样活跃,“盒马优选供应链服务”为区域连锁超市提供生鲜直采与自有品牌供货,已与长三角地区超200家超市达成合作,帮助合作方生鲜损耗率降低5-8个百分点,商品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
这些案例证明,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正在成为商贸公司新的增长曲线,通过规模放大进一步摊薄采购与运营成本,巩固成本优势。
五、展望:商贸公司主导的流通新生态
当硬折扣成为市场常态,流通格局的重构已进入深水区。零售商组建的商贸公司通过缩短采购链路、掌控终端数据、孵化自有品牌,彻底打破了传统KA模式的利益格局,而第三方供货与团购业务的拓展,更使其从“零售支撑者”升级为“流通生态主导者”。
从永辉的裸价革命到Costco的会员驱动,从胖东来的场景服务到Aldi的第三方供货,这些国内外案例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未来的流通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比拼,而是以终端为核心、数据为引擎、供应链为支撑、规模为壁垒的系统性竞争。
在这场变革中,商贸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消费者-终端-供应链-第三方”的闭环生态:通过终端洞察需求,通过数据优化供应链,通过自有品牌建立差异,通过第三方供货放大规模。
这种生态能力使零售商超越了传统“渠道商”的定位,成为流通价值链的整合者与定义者。
随着更多零售商加入商贸公司转型浪潮,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效率为核心、数据为驱动、规模为壁垒的流通新生态正在形成,而掌握终端与数据、具备规模扩张能力的零售商的商贸公司,必将在这场格局重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登录 | 注册
联合利华出售高端医美级护肤品牌
HOKA失速VS昂跑狂奔:中产跑鞋战场格局生变
日本最大CHANEL,凭啥落户这家非标商业?
HOKA ONE ONE全球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在上海开业
HOKA,越跑越“顺”
欧文KAI 2五大洲发售,安踏向「世界安踏」迈进
最新全球美妆TOP榜出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