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科创板上市企业聚和材料(688503.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并赴港交所主板上市,此举被视为其上市不足三年即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关键动作。
公告显示,此次H股发行旨在深化海外业务战略、强化品牌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启动与中介机构的细节磋商,但具体发行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聚和材料在公告中指出,赴港上市将依托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拓展融资渠道,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从A股到A+H股,聚和材料的资本战略正在升级。不过,当前H股上市计划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根据公告,待具体方案确定后,本次H股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需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聚和材料特别强调,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这有助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光伏银浆巨头
聚和材料成立于2015年,于2022年1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光伏电池用导电浆料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进行研发探索,依靠在研发技术、人才团队、产品结构等方面建立的竞争优势,已处于光伏导电浆料行业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44亿元,占营收比重的5.34%。
聚和材料已参与制定SEMI发布的晶体硅太阳电池N型层接触用银浆技术规范,并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诸多企业荣誉。
在全球光伏产业中,聚和材料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金属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行业数据,公司光伏导电浆料销量为2024吨,位列行业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聚和材料光伏导电浆料的销量超1450吨,其中单三季度出货量近524吨。
客户资源方面,聚和材料已与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捷泰科技等国内知名光伏电池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优质服务与产品,该公司荣获通威太阳能授予的“2022年度战略合作伙伴”称号,以及天合光能、阿特斯颁发的“2022年优秀供应商”等多项客户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聚和材料在N型技术产品方面表现十分突出,2025年上半年,其N型产品占比达到96%,其中BC、HJT等新型浆料单月出货量超过2吨。
前三季度营收破100亿
在业绩方面,聚和材料近年发展态势总体平稳。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为64.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87%;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
财务状况方面,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94.62亿元,所有者权益47.48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的中等水平,且货币资金与金融性交易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
根据最新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达到106.4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8.29%。
然而,受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产业链价格整体走低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滑43.24%。
多元化布局突破
当前,聚和材料正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以探寻新的增长契机。
在光伏主营业务领域,该公司正全力推进少银化、无银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今年其铜浆产品历经多轮可靠性测试,性能表现优异,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不仅如此,2025年9月,该公司对外宣布,斥资3.5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SKE公司空白掩模(Blank Mask)相关业务部门,正式跨界进军半导体产业。
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意义重大,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可控”战略号召,为填补国内关键材料本土化空白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凭借该业务的稀缺性,进一步拓展半导体客户市场,推动现有业务协同发展。
此外,该公司还以股权投资形式参股绿色云图,双方在液冷材料领域展开协同合作。
11月4日,科创板上市企业聚和材料(688503.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并赴港交所主板上市,此举被视为其上市不足三年即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关键动作。
公告显示,此次H股发行旨在深化海外业务战略、强化品牌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启动与中介机构的细节磋商,但具体发行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聚和材料在公告中指出,赴港上市将依托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拓展融资渠道,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从A股到A+H股,聚和材料的资本战略正在升级。不过,当前H股上市计划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根据公告,待具体方案确定后,本次H股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需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聚和材料特别强调,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这有助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光伏银浆巨头
聚和材料成立于2015年,于2022年1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光伏电池用导电浆料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进行研发探索,依靠在研发技术、人才团队、产品结构等方面建立的竞争优势,已处于光伏导电浆料行业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44亿元,占营收比重的5.34%。
聚和材料已参与制定SEMI发布的晶体硅太阳电池N型层接触用银浆技术规范,并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诸多企业荣誉。
在全球光伏产业中,聚和材料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金属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行业数据,公司光伏导电浆料销量为2024吨,位列行业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聚和材料光伏导电浆料的销量超1450吨,其中单三季度出货量近524吨。
客户资源方面,聚和材料已与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捷泰科技等国内知名光伏电池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优质服务与产品,该公司荣获通威太阳能授予的“2022年度战略合作伙伴”称号,以及天合光能、阿特斯颁发的“2022年优秀供应商”等多项客户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聚和材料在N型技术产品方面表现十分突出,2025年上半年,其N型产品占比达到96%,其中BC、HJT等新型浆料单月出货量超过2吨。
前三季度营收破100亿
在业绩方面,聚和材料近年发展态势总体平稳。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为64.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87%;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
财务状况方面,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94.62亿元,所有者权益47.48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的中等水平,且货币资金与金融性交易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
根据最新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达到106.4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8.29%。
然而,受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产业链价格整体走低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滑43.24%。
多元化布局突破
当前,聚和材料正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以探寻新的增长契机。
在光伏主营业务领域,该公司正全力推进少银化、无银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今年其铜浆产品历经多轮可靠性测试,性能表现优异,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不仅如此,2025年9月,该公司对外宣布,斥资3.5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SKE公司空白掩模(Blank Mask)相关业务部门,正式跨界进军半导体产业。
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意义重大,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可控”战略号召,为填补国内关键材料本土化空白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凭借该业务的稀缺性,进一步拓展半导体客户市场,推动现有业务协同发展。
此外,该公司还以股权投资形式参股绿色云图,双方在液冷材料领域展开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