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科技服务业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新华财经

21小时前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唐宁刘旭阳)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靳伟29日表示,科技服务业能够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唐宁 刘旭阳)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靳伟29日表示,科技服务业能够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科技和人才优势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坚实基础,科技服务业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他是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靳伟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从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今年1-8月,全市VC/PE的投资金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19.4%。A+轮及以前轮次的早期投资事件同比增长51%,科技贷款的余额4.2万亿,同比增长8.8%,全市存量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5%,为包括科技服务业在内的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构建协同高效的政策体系,接续出台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推出了《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由科技部门和行业部门“双牵头”的工作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行业的创新发展。

集聚引领发展的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向平台化、综合性服务机构发展。针对性支持标杆孵化器、共性技术平台,持续提升生物医药、CDMO等平台的服务能力,在全国率先打造了标杆孵化器25家,围绕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布局概念验证平台26家,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的中试平台23家。

提供要素齐备的服务保障,建设了北京技术转移学院。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人才,聚焦具身智能等领域建成了64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引进研发、知识产权等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新设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8支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已经累计投资297个项目,金额超280亿元。

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服务全球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发展。累计认定服务外资研发中心279家,一批国际顶尖机构落户北京,在医药健康领域,2024年阿斯利康等8家跨国药企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主体。

“2024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1.14万亿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153亿元。以全国一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两成的收入,贡献了超三成的利润,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靳伟说。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唐宁刘旭阳)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靳伟29日表示,科技服务业能够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唐宁 刘旭阳)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靳伟29日表示,科技服务业能够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科技和人才优势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坚实基础,科技服务业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他是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靳伟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从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今年1-8月,全市VC/PE的投资金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19.4%。A+轮及以前轮次的早期投资事件同比增长51%,科技贷款的余额4.2万亿,同比增长8.8%,全市存量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45%,为包括科技服务业在内的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构建协同高效的政策体系,接续出台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推出了《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由科技部门和行业部门“双牵头”的工作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行业的创新发展。

集聚引领发展的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向平台化、综合性服务机构发展。针对性支持标杆孵化器、共性技术平台,持续提升生物医药、CDMO等平台的服务能力,在全国率先打造了标杆孵化器25家,围绕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布局概念验证平台26家,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的中试平台23家。

提供要素齐备的服务保障,建设了北京技术转移学院。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人才,聚焦具身智能等领域建成了64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引进研发、知识产权等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新设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8支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已经累计投资297个项目,金额超280亿元。

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服务全球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发展。累计认定服务外资研发中心279家,一批国际顶尖机构落户北京,在医药健康领域,2024年阿斯利康等8家跨国药企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主体。

“2024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1.14万亿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153亿元。以全国一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两成的收入,贡献了超三成的利润,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靳伟说。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