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南和)宠物食品系列指数发布会暨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研究员樊霞在会上指出,我国宠物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加速完善,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落地,推动行业从“量”向“质”转型升级。
图为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研究员樊霞
监管升级:从风险预警到全链条规范
自2016年宠物饲料被纳入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来,监管重点逐年深化。樊霞介绍,2024年监管部门首次对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开展现场检查。2025年,宠物饲料质量风险监测进一步细化,重点聚焦功能声称规范与非法添加物管控。“例如,氟苯尼考等兽药残留的定量限已从1ppb调整至15ppb,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她强调,企业需加强原料质量控制,避免标签“打擦边球”等乱象。
标准短板待补,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协同发力
目前中国宠物饲料国家/行业标准仅9项,且部分检测方法存在基质干扰问题。樊霞指出,现有国标对维生素、龙葵素等指标的检测适用性不足,而团体标准虽“百花齐放”,但水平参差不齐。为此,2025年农业农村部推动《宠物食品卫生标准》《宠物饲料标签》两项强制性国标制定,并修订犬粮、猫粮推荐性标准,新增冻干食品、处方粮等品类技术要求。她透露,新版《全价宠物食品犬粮》《全价宠物食品猫粮》预计于2026年发布,将更贴合国内宠物营养需求。
技术革新:快检方法提升质控效率
针对企业质量控制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国家饲料质检中心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NIR)的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在1分钟内同步测定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指标,且无需试剂耗材。“模型已覆盖73款主流产品,未来将实现‘越用越准’。”樊霞展示的实验数据显示,微型NIR设备与高光谱成像系统可精准可视化成分分布,为生产线上实时质控提供支撑。
营养补充剂标准空白将填补
宠物营养补充剂市场快速增长,但缺乏功能验证与限量标准。樊霞举例称,益生菌、关节保健类产品等功能声称缺乏评价依据,部分企业甚至照搬食品检测方法。2025年,农业农村部已立项制定《宠物营养补充剂益生菌通用技术规范》,未来将逐步建立维矿、美毛、免疫等细分品类标准。“标准缺失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更阻碍行业国际化发展。”她呼吁企业参与标准共建,提升产品透明度。
宠物食品产业需政府、检测机构、企业三方协同——监管部门强化风险预警,技术机构加快标准研制,企业则需提升内控水平。随着2026年新标准实施,行业将迈向更规范、透明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赵霓)
10月28日,中国(南和)宠物食品系列指数发布会暨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研究员樊霞在会上指出,我国宠物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加速完善,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落地,推动行业从“量”向“质”转型升级。
图为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研究员樊霞
监管升级:从风险预警到全链条规范
自2016年宠物饲料被纳入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来,监管重点逐年深化。樊霞介绍,2024年监管部门首次对宠物饲料生产企业开展现场检查。2025年,宠物饲料质量风险监测进一步细化,重点聚焦功能声称规范与非法添加物管控。“例如,氟苯尼考等兽药残留的定量限已从1ppb调整至15ppb,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她强调,企业需加强原料质量控制,避免标签“打擦边球”等乱象。
标准短板待补,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协同发力
目前中国宠物饲料国家/行业标准仅9项,且部分检测方法存在基质干扰问题。樊霞指出,现有国标对维生素、龙葵素等指标的检测适用性不足,而团体标准虽“百花齐放”,但水平参差不齐。为此,2025年农业农村部推动《宠物食品卫生标准》《宠物饲料标签》两项强制性国标制定,并修订犬粮、猫粮推荐性标准,新增冻干食品、处方粮等品类技术要求。她透露,新版《全价宠物食品犬粮》《全价宠物食品猫粮》预计于2026年发布,将更贴合国内宠物营养需求。
技术革新:快检方法提升质控效率
针对企业质量控制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国家饲料质检中心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NIR)的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在1分钟内同步测定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指标,且无需试剂耗材。“模型已覆盖73款主流产品,未来将实现‘越用越准’。”樊霞展示的实验数据显示,微型NIR设备与高光谱成像系统可精准可视化成分分布,为生产线上实时质控提供支撑。
营养补充剂标准空白将填补
宠物营养补充剂市场快速增长,但缺乏功能验证与限量标准。樊霞举例称,益生菌、关节保健类产品等功能声称缺乏评价依据,部分企业甚至照搬食品检测方法。2025年,农业农村部已立项制定《宠物营养补充剂益生菌通用技术规范》,未来将逐步建立维矿、美毛、免疫等细分品类标准。“标准缺失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更阻碍行业国际化发展。”她呼吁企业参与标准共建,提升产品透明度。
宠物食品产业需政府、检测机构、企业三方协同——监管部门强化风险预警,技术机构加快标准研制,企业则需提升内控水平。随着2026年新标准实施,行业将迈向更规范、透明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赵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