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跌了!马斯克的“豪赌”,特斯拉的未来

智车科技

2天前

AI、人形机器人这俩“未来项”,马斯克砸钱跟不要钱似的,运营费用直接飙上去;低价换市场,推出更便宜的Model3/Y标准版,单车利润被挤压得厉害。

撰文|观车君

2025 年三季度,特斯拉又给市场扔了颗 “矛盾弹”。

财报里净利润同比砸跌 36.5%,但总营收、汽车/储能/服务收入全超预期,毛利率还创了四个季度新高。

股价这边也开始走跌,不是业绩不行,是投资者心里犯嘀咕:这亮眼能撑多久?赚钱能力掉得也太快了?

细看观车君发现,这份看似矛盾的财报中,隐藏着特斯拉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转型——马斯克正在用短期利润,置换长期生态的构建权

这场豪赌若成功,特斯拉将彻底超越车企范畴,成为AI时代的科技巨头;若失败,则可能沦为过度扩张的典型案例。

01 财报拆解: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向

三季度,特斯拉交付49.7万辆车,同比涨7%,但汽车收入只涨了6%, 不光跑不赢交付量,连总营收增速都没追上。

这信号很直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期基本见顶了,想再靠卖车冲规模,难了。

但好消息也藏在这儿:储能业务营收同比暴涨 44%,服务收入涨 25%,这俩已经成了特斯拉的 “新引擎”。

往实在说,这不是坏事,特斯拉终于不用把鸡蛋全放汽车篮子里,业务多元性起来了,抗风险能力比以前强。

真正该盯着的是盈利问题,这才是硬伤。三季度营业利润率 5.8%,去年同期还是 10.8%,直接腰斩;净利润跌 37%,数字摆在这儿,没法洗。

为啥赚得少了?就俩核心原因:

研发烧钱不手软。AI、人形机器人这俩 “未来项”,马斯克砸钱跟不要钱似的,运营费用直接飙上去;低价换市场,推出更便宜的 Model 3/Y 标准版,单车利润被挤压得厉害。

02 战略解码:特斯拉的三重布局

但别觉得马斯克傻。在观车君看来,这是场明牌的 “豪赌”,主要有三重布局。

其一:用现在的利润换用户基数。低价车抢来的客户,未来都是软件服务、自动驾驶的 “付费土壤”。他甚至放话,未来24个月要把年产能干到300万辆。这个目标有多激进?按三季度49.7万辆的交付量算,特斯拉当前年化产能约200 万辆左右,要到300万辆,意味着未来两年要新增约100万辆的年产能。

其二:能源业务的“支柱化”。能源业务正从“附属业务”升级为“核心支柱”。特斯拉能源的崛起,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万亿级能源基础设施市场。

其三:AI与机器人的“未来化”。说了这么多,特斯拉真正的“王牌”其实从来不是电动车,而是马斯克一直赌的“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组合拳。搞得好了,这就是”利润奶牛“,当然搞得不好,就是烧钱黑洞。

03 危机还是机会?

回到开头的问题:特斯拉现在的下跌,到底是 “危机” 还是 “机会”?其实市场的分歧本质上是 “短期视角” 和 “长期视角” 的碰撞。

如果只看季度利润,特斯拉确实在下滑;但如果看业务结构、研发投入、未来布局,特斯拉其实在从 “车企” 向 “AI 科技公司” 转型。

就像2018年特斯拉濒临破产时,股价跌到17美元,当时也没人相信它能造出 Model 3、建上海工厂,但十年后再看,那些当时抄底的投资者,收益翻了20倍。但这也是赌,谁也不知道特斯拉能不能顺利转型,毕竟这也不是马斯克及特斯拉一家公司努力就能成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特斯拉的转型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制造业范式:

一是从产品到生态

传统制造业止于产品销售,新时代制造业始于用户获取。特斯拉通过硬件建立用户连接,通过软件和服务实现持续价值创造。

二是从硬件到软硬一体

单纯的硬件差异化难以持续,软硬一体成为核心竞争力。FSD不仅是功能,更是整个产品体系的“大脑”。

三是从企业到平台

特斯拉正在从制造企业演进为技术平台,未来可能向其他厂商开放其自动驾驶技术或能源解决方案。

这场豪赌的结果,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将定义智能电动时代的产业格局。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各种渠道的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并致谢  

本文为杠杆观车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原文标题 : 又跌了!马斯克的“豪赌”,特斯拉的未来

AI、人形机器人这俩“未来项”,马斯克砸钱跟不要钱似的,运营费用直接飙上去;低价换市场,推出更便宜的Model3/Y标准版,单车利润被挤压得厉害。

撰文|观车君

2025 年三季度,特斯拉又给市场扔了颗 “矛盾弹”。

财报里净利润同比砸跌 36.5%,但总营收、汽车/储能/服务收入全超预期,毛利率还创了四个季度新高。

股价这边也开始走跌,不是业绩不行,是投资者心里犯嘀咕:这亮眼能撑多久?赚钱能力掉得也太快了?

细看观车君发现,这份看似矛盾的财报中,隐藏着特斯拉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转型——马斯克正在用短期利润,置换长期生态的构建权

这场豪赌若成功,特斯拉将彻底超越车企范畴,成为AI时代的科技巨头;若失败,则可能沦为过度扩张的典型案例。

01 财报拆解: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向

三季度,特斯拉交付49.7万辆车,同比涨7%,但汽车收入只涨了6%, 不光跑不赢交付量,连总营收增速都没追上。

这信号很直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期基本见顶了,想再靠卖车冲规模,难了。

但好消息也藏在这儿:储能业务营收同比暴涨 44%,服务收入涨 25%,这俩已经成了特斯拉的 “新引擎”。

往实在说,这不是坏事,特斯拉终于不用把鸡蛋全放汽车篮子里,业务多元性起来了,抗风险能力比以前强。

真正该盯着的是盈利问题,这才是硬伤。三季度营业利润率 5.8%,去年同期还是 10.8%,直接腰斩;净利润跌 37%,数字摆在这儿,没法洗。

为啥赚得少了?就俩核心原因:

研发烧钱不手软。AI、人形机器人这俩 “未来项”,马斯克砸钱跟不要钱似的,运营费用直接飙上去;低价换市场,推出更便宜的 Model 3/Y 标准版,单车利润被挤压得厉害。

02 战略解码:特斯拉的三重布局

但别觉得马斯克傻。在观车君看来,这是场明牌的 “豪赌”,主要有三重布局。

其一:用现在的利润换用户基数。低价车抢来的客户,未来都是软件服务、自动驾驶的 “付费土壤”。他甚至放话,未来24个月要把年产能干到300万辆。这个目标有多激进?按三季度49.7万辆的交付量算,特斯拉当前年化产能约200 万辆左右,要到300万辆,意味着未来两年要新增约100万辆的年产能。

其二:能源业务的“支柱化”。能源业务正从“附属业务”升级为“核心支柱”。特斯拉能源的崛起,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万亿级能源基础设施市场。

其三:AI与机器人的“未来化”。说了这么多,特斯拉真正的“王牌”其实从来不是电动车,而是马斯克一直赌的“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组合拳。搞得好了,这就是”利润奶牛“,当然搞得不好,就是烧钱黑洞。

03 危机还是机会?

回到开头的问题:特斯拉现在的下跌,到底是 “危机” 还是 “机会”?其实市场的分歧本质上是 “短期视角” 和 “长期视角” 的碰撞。

如果只看季度利润,特斯拉确实在下滑;但如果看业务结构、研发投入、未来布局,特斯拉其实在从 “车企” 向 “AI 科技公司” 转型。

就像2018年特斯拉濒临破产时,股价跌到17美元,当时也没人相信它能造出 Model 3、建上海工厂,但十年后再看,那些当时抄底的投资者,收益翻了20倍。但这也是赌,谁也不知道特斯拉能不能顺利转型,毕竟这也不是马斯克及特斯拉一家公司努力就能成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特斯拉的转型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制造业范式:

一是从产品到生态

传统制造业止于产品销售,新时代制造业始于用户获取。特斯拉通过硬件建立用户连接,通过软件和服务实现持续价值创造。

二是从硬件到软硬一体

单纯的硬件差异化难以持续,软硬一体成为核心竞争力。FSD不仅是功能,更是整个产品体系的“大脑”。

三是从企业到平台

特斯拉正在从制造企业演进为技术平台,未来可能向其他厂商开放其自动驾驶技术或能源解决方案。

这场豪赌的结果,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将定义智能电动时代的产业格局。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各种渠道的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并致谢  

本文为杠杆观车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原文标题 : 又跌了!马斯克的“豪赌”,特斯拉的未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