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横店东磁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5.62亿元,同比增长29.31%;归母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6.26亿元,同比增长40.16%;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51.98%。
此前,横店东磁曾在10月12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至15.3亿元,同比增长50.1%至65.2%,最终业绩位于预告中值附近。
横店东磁表示,公司业绩变动原因是磁材产业、光伏产业、锂电产业三大业务板块均稳中有进。
其中在光伏产业,横店东磁强化差异化战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改投资和工艺优化,适时推出超高功率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力;因地制宜布局产能和营销网络,使得海内外优质市场的出货量同比有较好提升;同时,通过前瞻性的供应链布局,有效管理了成本的波动。
差异化战略,似乎是大多数企业的必备战略,能像横店东磁一样成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知易行难,横店东磁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海外产能布局“不合群”
资料显示,横店东磁成于1980年,起初是以磁性材料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2009年成立太阳能事业部,并在同年11月顺利建成投产第一条生产线,开启了 “磁材+新能源” 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
2015年前后,头部组件企业开始在东南亚四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已有光伏产能,配套产业链相对完善,当地还有政策支持,建设光伏产能成本较低。但横店东磁“不为所动”。
2020年,横店东磁光伏业务超越磁性材料,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横店东磁依然没有急于建设海外产能,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海内外优质市场的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拓展力度上。
直到2023年初,横店东磁才宣布将在成本更高的印尼建设光伏项目,同年9月正式动工。2024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产能逐步爬坡。
看似“不合群”的海外产能布局,却是横店东磁深思熟虑的结果。
2025年4月,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祭出“双反”终裁重税,柬埔寨企业最高面临3521%天价关税,东南亚四国光伏产能几乎被全面“锁死”。
2025年第一季度,横店东磁印尼电池基地,基本达成满产状态,单季销售电池约900MW。为其在2025年的业绩增长埋下伏笔。
差异化光伏组件
在产品方面。很多光伏企业为发挥规模化生产优势和降低生产成本,往往采用“一款产品打天下”的策略,甚少为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光伏组件。
横店东磁却在很早之前就针对多样化细分应用场景,尤其是欧洲和日韩等高价值市场,积极开发水面漂浮、农业温室、防火、防眩光、光伏瓦、智能组件等一系列差异化产品。
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目前,横店东磁拥有5类双玻标准产品和9类特殊应用场景产品,包括标准化电池、组件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开发的全黑组件、温室系统、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抗冰雹、防积灰、安装友好、轻质等系列差异化组件产品,可为全球不同光伏市场提供不同的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集中式电站用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在组件效率方面。横店东磁在2025年年初制订了超高功率产品提效路径,通过技改投资和工艺优化,超高功率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据2025年半年报显示,目前横店东磁光伏电池研发效率达到27.25%,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26.85%,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26.51%。据TaiyangNews2025年10月版量产最高效率光伏组件列表显示,其Infinity RT组件量产效率高达23.50%,与华晟新能源、晶澳科技的组件并列全球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