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小改变,血脂降了、血糖低了、脂肪肝没了

财经早餐

老年日报

4周前

调整4个吃饭习惯,健康又长寿
1.调整进餐顺序,吃出健康好身材
吃饭时先夹哪道菜,可能影响你的体重和健康。相比主食和肉类,非淀粉类蔬菜含有更多膳食纤维,能减缓胃排空速度,让餐后血糖更稳定。此外,先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能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推荐进餐顺序:
先吃凉拌或热炒的蔬菜;
再吃肉类或鱼类;
最后吃主食,建议粗细粮搭配。
这种进餐顺序适合大多数健康人,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的人,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对于肥胖者来说,体重下降还能改善脂肪肝。
注意:
消化不良或胃酸过多的人,空腹吃高纤维蔬菜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建议这类人蔬菜与主食搭配食用。
2.饭前吃点这种水果,血糖更听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但很多人纠结:水果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饭前适量吃低GI水果更佳:
2023年《营养素》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进餐或进餐时吃低GI水果相比,饭前30分钟适量吃低GI水果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胃排空,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
低GI值(GI<55)水果能减缓血糖上升,对血糖波动影响小;
餐前吃水果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减肥期间也可尝试。
推荐苹果、草莓、蓝莓、猕猴桃、柚子等糖分低、升糖慢(GI<55)的水果,可在饭前30分钟吃100克左右。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饭后吃水果:
饭后吃水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尤其是血糖异常的人更不宜饭后吃水果。因为饭后血糖已经升高,此时再吃升糖快(GI>55)的水果,会导致血糖飙升,还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
这类人建议在饭后两小时吃水果,如上午9:00~10:00或下午15:00~16:00,但不要在晚饭后或睡前吃水果。
注意:
糖尿病患者每天水果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
3.用薯类、玉米等替代部分主食,更健康
吃饭时,可以用红薯、玉米、芋头等对血糖、血脂、血压有益的食物,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尤其是“三高”人群。
红薯:
富含膳食纤维,能在肠道阻碍糖和脂肪吸收,有助于控血糖和血脂。红薯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控制血压也有好处。
注意:
薯类吃多了可能会胀气,消化功能弱的人不宜多吃。
玉米:
普通玉米和甜玉米升糖指数较低,比米饭、面食更有利于控血糖。
注意:
糯玉米GI值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芋头:
芋头热量、脂肪含量和GI值都较低,淀粉颗粒消化率高,饱腹感强且易吸收。
对于想减重或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用芋头替代部分主食,有助于减重和控血糖。
4.蒸米饭时加点“料”
蒸米饭时,可根据自身实际健康需求,在大米中加点粗粮,制成粗粮饭,对健康有一定益处。
大米+小米:健脾养胃
小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铁元素及维生素E,可以将大米和小米搭配制成“二米饭”。
大米+糙米:通便防肠癌
糙米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膳食纤维是大米的3~4倍。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加速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癌。
大米+燕麦:降脂控糖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对于预防坏胆固醇升高有一定作用,适合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人群食用。此外,燕麦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饱腹感也较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来源:老年日报


调整4个吃饭习惯,健康又长寿
1.调整进餐顺序,吃出健康好身材
吃饭时先夹哪道菜,可能影响你的体重和健康。相比主食和肉类,非淀粉类蔬菜含有更多膳食纤维,能减缓胃排空速度,让餐后血糖更稳定。此外,先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能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推荐进餐顺序:
先吃凉拌或热炒的蔬菜;
再吃肉类或鱼类;
最后吃主食,建议粗细粮搭配。
这种进餐顺序适合大多数健康人,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的人,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对于肥胖者来说,体重下降还能改善脂肪肝。
注意:
消化不良或胃酸过多的人,空腹吃高纤维蔬菜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建议这类人蔬菜与主食搭配食用。
2.饭前吃点这种水果,血糖更听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但很多人纠结:水果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饭前适量吃低GI水果更佳:
2023年《营养素》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进餐或进餐时吃低GI水果相比,饭前30分钟适量吃低GI水果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胃排空,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
低GI值(GI<55)水果能减缓血糖上升,对血糖波动影响小;
餐前吃水果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减肥期间也可尝试。
推荐苹果、草莓、蓝莓、猕猴桃、柚子等糖分低、升糖慢(GI<55)的水果,可在饭前30分钟吃100克左右。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饭后吃水果:
饭后吃水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尤其是血糖异常的人更不宜饭后吃水果。因为饭后血糖已经升高,此时再吃升糖快(GI>55)的水果,会导致血糖飙升,还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
这类人建议在饭后两小时吃水果,如上午9:00~10:00或下午15:00~16:00,但不要在晚饭后或睡前吃水果。
注意:
糖尿病患者每天水果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
3.用薯类、玉米等替代部分主食,更健康
吃饭时,可以用红薯、玉米、芋头等对血糖、血脂、血压有益的食物,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尤其是“三高”人群。
红薯:
富含膳食纤维,能在肠道阻碍糖和脂肪吸收,有助于控血糖和血脂。红薯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控制血压也有好处。
注意:
薯类吃多了可能会胀气,消化功能弱的人不宜多吃。
玉米:
普通玉米和甜玉米升糖指数较低,比米饭、面食更有利于控血糖。
注意:
糯玉米GI值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芋头:
芋头热量、脂肪含量和GI值都较低,淀粉颗粒消化率高,饱腹感强且易吸收。
对于想减重或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用芋头替代部分主食,有助于减重和控血糖。
4.蒸米饭时加点“料”
蒸米饭时,可根据自身实际健康需求,在大米中加点粗粮,制成粗粮饭,对健康有一定益处。
大米+小米:健脾养胃
小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铁元素及维生素E,可以将大米和小米搭配制成“二米饭”。
大米+糙米:通便防肠癌
糙米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膳食纤维是大米的3~4倍。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加速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癌。
大米+燕麦:降脂控糖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对于预防坏胆固醇升高有一定作用,适合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人群食用。此外,燕麦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饱腹感也较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来源:老年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