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陈碧红
今年是近年来四川经济运行最为平稳的一年——透过前三季度“成绩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为什么这么判断?我们看,前三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快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特别是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同比增长5.5%、5.6%、5.5%,波动只有0.1个百分点。大家别小看这0.1,做到十分不易。
现在经济面对的各种挑战着实不小,波动0.1,其实充分展现了四川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也表明了四川坚决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积极应对外部影响冲击,全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全省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稳”的格局是如何持续巩固的?看三次产业,这里有个关键词,叫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这是四川近两年抓产业升级的重要方法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来强化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其核心目标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所以这样的成效也非常显著: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7.5%;41个工业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超过85%,妥妥地发挥出了经济“主引擎”作用。
再看“挑大梁”的服务业。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居全国第4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坐拥“天府粮仓”金字招牌的农业则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夏粮增产2.2亿斤、秋粮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730亿斤,粮仓充盈。
“进”的动能又是如何加速积聚的?今年四川在新兴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比如说,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城际大型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今年9月,一架机型翼展20米、机长10.5米的大型四发民用无人机,通过搭载的智驾算法实现自动巡航,两个小时以内就把货物从成都送到了达州,一批刚刚抓上岸的大闸蟹又随着无人机返航火速卖到成都的消费市场上。这条线,为生鲜、精密零部件等高时效性货物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空中供应链”。再比如,刚才提到的重点产业链,今年四川又新增了通信及量子科技、先进材料两条产业链,光听这名字,都觉得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进”的引领下,今年以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创新的成效十分抢眼。前三季度,四川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4.3%、48.1%、12.9%;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5%、8%,经济发展的“含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四川消费增速逐季回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优势扩大至1.3个百分点,居前十经济大省第2位。以旧换新政策精准调控,特别是9月份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已调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情况下,四川政策力度不减,汽车以旧换新申请超10万辆、比8月增长40%以上,风景这边独好。此外,一波波文旅赛事扎堆入川,世运会、川超、大型演唱会等各类赛事演艺活动不断档,票根经济热火朝天,快速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前三季度,四川旅游消费总额超1.2万亿元,海内外游客迎来送往。
最后再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今年前三季度,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项目投资增长2.1%,特别是810个省重点项目、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96.7%、85.8%,均快于序时进度和去年同期进度。从新项目推进看,全省审批(核准)了一批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等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等加快建设。还有一个重磅喜讯传来,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已获国家批复。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四川经济“稳”的格局持续巩固、“新”的动能加速积聚、“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完成2025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任务,有信心、有基础、有支撑。冲刺四季度,我们一起加油干!
视频拍摄剪辑:李海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陈碧红
今年是近年来四川经济运行最为平稳的一年——透过前三季度“成绩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为什么这么判断?我们看,前三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快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特别是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同比增长5.5%、5.6%、5.5%,波动只有0.1个百分点。大家别小看这0.1,做到十分不易。
现在经济面对的各种挑战着实不小,波动0.1,其实充分展现了四川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也表明了四川坚决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积极应对外部影响冲击,全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全省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稳”的格局是如何持续巩固的?看三次产业,这里有个关键词,叫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这是四川近两年抓产业升级的重要方法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来强化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其核心目标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所以这样的成效也非常显著: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7.5%;41个工业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超过85%,妥妥地发挥出了经济“主引擎”作用。
再看“挑大梁”的服务业。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6%、居全国第4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坐拥“天府粮仓”金字招牌的农业则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夏粮增产2.2亿斤、秋粮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730亿斤,粮仓充盈。
“进”的动能又是如何加速积聚的?今年四川在新兴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比如说,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城际大型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今年9月,一架机型翼展20米、机长10.5米的大型四发民用无人机,通过搭载的智驾算法实现自动巡航,两个小时以内就把货物从成都送到了达州,一批刚刚抓上岸的大闸蟹又随着无人机返航火速卖到成都的消费市场上。这条线,为生鲜、精密零部件等高时效性货物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空中供应链”。再比如,刚才提到的重点产业链,今年四川又新增了通信及量子科技、先进材料两条产业链,光听这名字,都觉得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进”的引领下,今年以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创新的成效十分抢眼。前三季度,四川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4.3%、48.1%、12.9%;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5%、8%,经济发展的“含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四川消费增速逐季回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优势扩大至1.3个百分点,居前十经济大省第2位。以旧换新政策精准调控,特别是9月份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已调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情况下,四川政策力度不减,汽车以旧换新申请超10万辆、比8月增长40%以上,风景这边独好。此外,一波波文旅赛事扎堆入川,世运会、川超、大型演唱会等各类赛事演艺活动不断档,票根经济热火朝天,快速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前三季度,四川旅游消费总额超1.2万亿元,海内外游客迎来送往。
最后再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今年前三季度,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项目投资增长2.1%,特别是810个省重点项目、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96.7%、85.8%,均快于序时进度和去年同期进度。从新项目推进看,全省审批(核准)了一批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等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等加快建设。还有一个重磅喜讯传来,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已获国家批复。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四川经济“稳”的格局持续巩固、“新”的动能加速积聚、“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完成2025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任务,有信心、有基础、有支撑。冲刺四季度,我们一起加油干!
视频拍摄剪辑:李海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