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生产线投资12亿元,落户在卫蓝海博(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车间,同时加速推动南京等地生产基地的筹备建设,争取以最快速实现规模化投产。
在深化合作环节,陕林集团下属子公司国海(天津)贸易有限公司与卫蓝新能源签署4GWh固态电芯及储能装备采购协议,合同总额约40亿元。
卫蓝新能源表示,通过“市场换技术”模式,以终端市场的客户需求牵引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固态电池技术在电网侧储能、高能耗企业绿电转型等领域的渗透。
公开资料显示,卫蓝新能源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在固态电池赛道持续深耕突破,如今已构建起覆盖车船动力、新型储能、低空动力的三大核心产品矩阵。
自成立以来,卫蓝新能源在融资、产能建设、产业化推进、产业链合作等方面一路突飞猛进,
融资方面,今年9月底,卫蓝新能源完成D+轮融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以增资形式参投,广东能源集团、工银资本等机构也成为新股东。此前的多轮融资已引入小米集团、蔚来资本、吉利控股、华为、天齐锂业等知名企业。
产能建设方面,目前卫蓝新能源拥有北京房山、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四大产业基地。
其中,北京房山项目一期规划年产能2亿Wh,重点布局半固态锂离子电,预计2026年试投产。
湖州基地车规级固态动力电芯产业化工程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同年11月正式下线第一颗固态动力电芯,2023年7月二期项目奠基。此外,在首颗固态电芯下线当天,卫蓝新能源总投资139亿元的年产20GWh固态电池项目也顺利在湖州签约。
淄博项目规划产能100GWh,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一期投资102亿元,年产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20GWh,已于2023年5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由前文提及的卫蓝海博(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卫蓝海博”)实施建设。该公司由司由卫蓝新能源、淄博景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博思创共同持有,分别持股51%、34%、15%。
从目前的项目进度来看,卫蓝海博一期项目今年预估年产能达3.6GWh,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生产,订单排到年底,并同步在筹建新产线,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将突破10GWh。
产业化推进方面,卫蓝新能源产品已进入三峡集团、国电投、蔚来汽车、小米汽车、广汽集团等多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
产业链合作方面,卫蓝新能源已与天齐锂业、巴斯夫、容百科技、恩捷股份、天目先导、普利特、曼恩斯特等材料、设备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巴斯夫已经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