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视角,如何定位当下?
周期视角,如何定位当下?:债市早盘策略(2025-10-23)
【债券市场跟踪】重要会议窗口临近,主要资产进入窄幅波动的观望区间,昨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不足1.7万亿,回落至8月初以来最低水平,三大股指整体收跌,哑铃型策略占优;债市震荡调整,利率收盘变动幅度普遍在0.5BP以内。
根据会议规律,即日起四中全会公报、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将陆续公布,市场普遍预期本次会议更多涉及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政策。如果我们拉长观测大类资产的视角,主要有3个核心问题:
①如何定位当下所处的周期位置?从较长的康波周期视角看,目前可能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面向第六次技术革命的起点:技术由主导国向追赶国扩散,对石油、铁矿等传统商品的资本开支下滑,新技术对铜、锂、稀土、硅等新型商品需求逐年攀升,我国经历的新旧动能切换也是长周期下的缩影和必然选择。
从较短的普林格周期视角看,先行指标存在分歧,M1指向资金活化程度改善,但其中还包括基数、化债、居民定存集中到期的影响,同为先行指标的社融和信贷均没有明显改善,情绪层面的好转来自政策+风险偏好催化;同步指标实际GDP增速三季度出现下滑,而滞后指标PPI则更多体现政策外力而非内生改善。综合定位下,基本面由萧条切换至复苏及以上需要看到金融指标全面好转、向实物工作量传导、最后传导到价格的链条,与实际情况还有不小的差距,债券也就不是劣势资产。
②周期如何演进,政策怎么发力?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预期和降息是两个不完全相关的问题,目前:1)曲线斜率已经回到央行合意区间,长短端利差水平回归至2023年同期水平;2)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明显改善,因此二者都有空间,但也都需要触发因素,本周我们已经看到市场对降息预期的主动性开始提高;3)再看现阶段宏观政策的主要诉求——再通胀+宽信用,其基础都是宽货币,宽松周期止步于此的必要性不强。
更有看点的可能是财政及产业政策,五年规划又是一个独立周期,通过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来主动塑造经济结构。政策除了要提前布局第六轮康波周期,也可能启动一个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即资本开支周期,投资的热点将由上一轮的基建、新能源转向新的规划方向,这直接关系到科技等新兴板块的估值上限,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负,或指向政策已经进入行业目标切换的过渡期。
③如何在周期视角下理解大类资产估值水平?短周期中,债券仍是占优资产,但特定环境下,债券不再是唯一的占优资产,其定价中枢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对四季度的债券市场的整体判断还是结构多变的震荡市,其中节奏的波动大概率继续由股市提供。
而科技的重要战略地位则是长周期目标赋予的,科技板块持续成为本轮股票行情主线的时间也可能比预期更长。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后持续近2年的新能源产业行情同样始于叙事和需求共振,终于需求预期见顶,现阶段避免过度透支预期符合市场各方利益,科技股可能进入阶段性休整窗口,债券利率下行的顺畅度也有望改善。
跷跷板中等待结果:债市午盘策略(2025-10-23)
【债券市场跟踪】早盘上证指数收3888.08点,跌0.66%,深证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10%;国债期货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5%,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1%,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市场继续在观望区间内交易,股市风险偏好明显回落,仅红利板块表现尚可,科技股延续回调,预计全天成交1.6万亿左右,较昨日进一步回落;债市方面,股债跷跷板贡献向上动力,10Y国开1.9开始具有一定支撑性;T 60分钟MACD尚未完成金叉,后续行情还留有一定悬念,但已经非常接近方向选择时点。
下午四中全会公报即将发布,预计着眼点侧重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大类资产来说,会议内容本身并不存在过多的预期差博弈空间;但四中全会闭幕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落地标志着不确定性有所出清,股债都有进入下一阶段行情的契机,关键在方向选择,跟随操作胜率更高。
周期视角,如何定位当下?
周期视角,如何定位当下?:债市早盘策略(2025-10-23)
【债券市场跟踪】重要会议窗口临近,主要资产进入窄幅波动的观望区间,昨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不足1.7万亿,回落至8月初以来最低水平,三大股指整体收跌,哑铃型策略占优;债市震荡调整,利率收盘变动幅度普遍在0.5BP以内。
根据会议规律,即日起四中全会公报、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将陆续公布,市场普遍预期本次会议更多涉及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政策。如果我们拉长观测大类资产的视角,主要有3个核心问题:
①如何定位当下所处的周期位置?从较长的康波周期视角看,目前可能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面向第六次技术革命的起点:技术由主导国向追赶国扩散,对石油、铁矿等传统商品的资本开支下滑,新技术对铜、锂、稀土、硅等新型商品需求逐年攀升,我国经历的新旧动能切换也是长周期下的缩影和必然选择。
从较短的普林格周期视角看,先行指标存在分歧,M1指向资金活化程度改善,但其中还包括基数、化债、居民定存集中到期的影响,同为先行指标的社融和信贷均没有明显改善,情绪层面的好转来自政策+风险偏好催化;同步指标实际GDP增速三季度出现下滑,而滞后指标PPI则更多体现政策外力而非内生改善。综合定位下,基本面由萧条切换至复苏及以上需要看到金融指标全面好转、向实物工作量传导、最后传导到价格的链条,与实际情况还有不小的差距,债券也就不是劣势资产。
②周期如何演进,政策怎么发力?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预期和降息是两个不完全相关的问题,目前:1)曲线斜率已经回到央行合意区间,长短端利差水平回归至2023年同期水平;2)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明显改善,因此二者都有空间,但也都需要触发因素,本周我们已经看到市场对降息预期的主动性开始提高;3)再看现阶段宏观政策的主要诉求——再通胀+宽信用,其基础都是宽货币,宽松周期止步于此的必要性不强。
更有看点的可能是财政及产业政策,五年规划又是一个独立周期,通过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来主动塑造经济结构。政策除了要提前布局第六轮康波周期,也可能启动一个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即资本开支周期,投资的热点将由上一轮的基建、新能源转向新的规划方向,这直接关系到科技等新兴板块的估值上限,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转负,或指向政策已经进入行业目标切换的过渡期。
③如何在周期视角下理解大类资产估值水平?短周期中,债券仍是占优资产,但特定环境下,债券不再是唯一的占优资产,其定价中枢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对四季度的债券市场的整体判断还是结构多变的震荡市,其中节奏的波动大概率继续由股市提供。
而科技的重要战略地位则是长周期目标赋予的,科技板块持续成为本轮股票行情主线的时间也可能比预期更长。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后持续近2年的新能源产业行情同样始于叙事和需求共振,终于需求预期见顶,现阶段避免过度透支预期符合市场各方利益,科技股可能进入阶段性休整窗口,债券利率下行的顺畅度也有望改善。
跷跷板中等待结果:债市午盘策略(2025-10-23)
【债券市场跟踪】早盘上证指数收3888.08点,跌0.66%,深证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10%;国债期货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5%,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1%,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市场继续在观望区间内交易,股市风险偏好明显回落,仅红利板块表现尚可,科技股延续回调,预计全天成交1.6万亿左右,较昨日进一步回落;债市方面,股债跷跷板贡献向上动力,10Y国开1.9开始具有一定支撑性;T 60分钟MACD尚未完成金叉,后续行情还留有一定悬念,但已经非常接近方向选择时点。
下午四中全会公报即将发布,预计着眼点侧重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大类资产来说,会议内容本身并不存在过多的预期差博弈空间;但四中全会闭幕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落地标志着不确定性有所出清,股债都有进入下一阶段行情的契机,关键在方向选择,跟随操作胜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