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率49.9%!硅业巨头半数身家“豪赌”!

智车科技

1周前

近日,合盛硅业(603260)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烨栋通知,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已办理质押及解质押业务。

近日,合盛硅业(603260)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烨栋通知,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已办理质押及解质押业务。

本次质押及解质押后,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约4.34亿股,占其合计持股比例的49.91%,低于50%的质押安全线,质押风险可控。

根据公告,控股股东合盛集团本次质押2120万股股份给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36%,占公司总股本的1.79%。

一致行动人罗烨栋质押330万股给同一家银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84%,占公司总股本的0.28%。

公告明确,质押融资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时,合盛集团于10月14日和16日分别办理了1750万股和300万股股份的解质押手续。

全球硅业龙头

合盛硅业成立于2005年,由宁波合盛集团投资设立,公司于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完整的硅基全产业链公司。

公司是业内唯一同时具备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光伏组件等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数字化智造基地广泛分布于新疆、浙江、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同时,在上海与海南设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协同效应,合盛硅业的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均稳居全球第一,并担任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牵头单位。

光伏业务布局上,合盛硅业正持续推进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延伸。

2025年9月,新疆克拉玛依市商务局发布的招商引资信息显示,当地拟规划建设12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5GW大功率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9.25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

该项目主要原材料为硅片及银浆,可就近向周边的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采购,表明合盛硅业在光伏产业链布局上的协同效应。

据券商研报,公司多晶硅现有+在建产能合计40万吨/年、光伏组件现有+规划产能合计20GW/年。

中报首次转亏

业绩方面,在合盛硅业大举扩张的背后,公司业绩近年持续承压:2022-2024年,公司的年营收由236.57亿元增长至266.9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从51.48亿元锐减至17.4亿元,连续三年降幅超过30%。

2025年上半年,公司迎来上市首亏,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9.7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3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8.99亿元),呈现阶段性亏损;营业总收入97.75亿元,同比下降26.34%。

业绩亏损主要归因于工业硅下游需求疲软,多晶硅整体开工率偏低,以及工业硅、多晶硅供需阶段性失衡和期现套保等因素导致期现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期内工业硅均价跌至 9648 元 / 吨,多晶硅价格已 14 个月低于成本线,叠加存货高企计提 9.33 亿元跌价准备,双重挤压利润空间。而 361 亿元在建工程与近 298 亿元债务,更凸显其资金链压力。

不过,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5.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87.93%。

行业复苏曙光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行业已显现复苏迹象。

据行业统计,随着光伏行业“反内卷”进展的推进,截至2025年9月中旬,多晶硅市场均价涨至4.76万元/吨,相较于6月低点涨幅达58%。

目前,工业硅、有机硅产品价格处于周期底部,行业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不过因成本端支撑有力,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就合盛硅业而言,其在碳化硅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正为未来增长积蓄强劲动能。

目前,该公司已完全掌握碳化硅材料从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至晶片外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其中,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晶体良率突破95%;8英寸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在高端粉料领域,公司成功研发出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精准匹配半导体、热喷涂及高温结构件等行业的定制化需求。

伴随光伏行业反内卷进程深化,合盛硅业盈利预期持续改善,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公司正加速产业链纵向延伸,碳化硅材料业务或将成为未来核心增长引擎。

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及碳化硅领域的技术突破,合盛硅业在全球硅基新材料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为公司在下一轮行业上升周期中赢得先机。

近日,合盛硅业(603260)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烨栋通知,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已办理质押及解质押业务。

近日,合盛硅业(603260)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烨栋通知,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已办理质押及解质押业务。

本次质押及解质押后,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约4.34亿股,占其合计持股比例的49.91%,低于50%的质押安全线,质押风险可控。

根据公告,控股股东合盛集团本次质押2120万股股份给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36%,占公司总股本的1.79%。

一致行动人罗烨栋质押330万股给同一家银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84%,占公司总股本的0.28%。

公告明确,质押融资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时,合盛集团于10月14日和16日分别办理了1750万股和300万股股份的解质押手续。

全球硅业龙头

合盛硅业成立于2005年,由宁波合盛集团投资设立,公司于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完整的硅基全产业链公司。

公司是业内唯一同时具备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光伏组件等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数字化智造基地广泛分布于新疆、浙江、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同时,在上海与海南设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协同效应,合盛硅业的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均稳居全球第一,并担任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牵头单位。

光伏业务布局上,合盛硅业正持续推进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延伸。

2025年9月,新疆克拉玛依市商务局发布的招商引资信息显示,当地拟规划建设12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5GW大功率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9.25亿元,计划分两期实施。

该项目主要原材料为硅片及银浆,可就近向周边的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采购,表明合盛硅业在光伏产业链布局上的协同效应。

据券商研报,公司多晶硅现有+在建产能合计40万吨/年、光伏组件现有+规划产能合计20GW/年。

中报首次转亏

业绩方面,在合盛硅业大举扩张的背后,公司业绩近年持续承压:2022-2024年,公司的年营收由236.57亿元增长至266.9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从51.48亿元锐减至17.4亿元,连续三年降幅超过30%。

2025年上半年,公司迎来上市首亏,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9.7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3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8.99亿元),呈现阶段性亏损;营业总收入97.75亿元,同比下降26.34%。

业绩亏损主要归因于工业硅下游需求疲软,多晶硅整体开工率偏低,以及工业硅、多晶硅供需阶段性失衡和期现套保等因素导致期现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期内工业硅均价跌至 9648 元 / 吨,多晶硅价格已 14 个月低于成本线,叠加存货高企计提 9.33 亿元跌价准备,双重挤压利润空间。而 361 亿元在建工程与近 298 亿元债务,更凸显其资金链压力。

不过,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5.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87.93%。

行业复苏曙光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行业已显现复苏迹象。

据行业统计,随着光伏行业“反内卷”进展的推进,截至2025年9月中旬,多晶硅市场均价涨至4.76万元/吨,相较于6月低点涨幅达58%。

目前,工业硅、有机硅产品价格处于周期底部,行业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不过因成本端支撑有力,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就合盛硅业而言,其在碳化硅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正为未来增长积蓄强劲动能。

目前,该公司已完全掌握碳化硅材料从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至晶片外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其中,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晶体良率突破95%;8英寸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在高端粉料领域,公司成功研发出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精准匹配半导体、热喷涂及高温结构件等行业的定制化需求。

伴随光伏行业反内卷进程深化,合盛硅业盈利预期持续改善,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公司正加速产业链纵向延伸,碳化硅材料业务或将成为未来核心增长引擎。

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及碳化硅领域的技术突破,合盛硅业在全球硅基新材料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为公司在下一轮行业上升周期中赢得先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