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布局前置仓的成败关键:有没有“潜在顾客”?

联商网

4周前

所谓“潜在顾客”,本质是对品牌有认知、有信任、有消费意愿的群体,而不知名或品牌形象弱的零售商,在空白区域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群体基础。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之江

在实体零售布局前置仓的热潮中,有人快速盈利,有人深陷亏损泥潭,核心差异并非在于仓的大小或配送速度,而在于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前置仓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早已被品牌“圈住”的潜在顾客?

山姆会员店的前置仓(云仓)之所以能快速成功,关键就在于它从未脱离自身的品牌根基去盲目拓仓。对山姆而言,每一个前置仓的选址,都是在服务早已存在的“潜在顾客”——那些认可山姆品牌、信赖其商品品质,却因距离实体店较远而难以频繁消费的会员。这些顾客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山姆通过多年的品牌运营,用严格的品控、精准的选品和稳定的服务,在中高收入群体中建立起强信任关系后,自然沉淀下来的“种子用户”。

再加上会员制的绑定,这些潜在顾客对山姆的商品有明确期望,对其服务有足够信任,当天猫超市山姆旗舰店或线下实体店无法满足他们“即时性消费”需求时,3-5公里内的前置仓就成了最佳解决方案。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山姆前置仓单仓日均订单量轻松突破1500单,远超300㎡前置仓日均950单的盈亏平衡点,履约成本更是低至5元/单以下。这种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品牌信任催生的“潜在顾客”,在前置仓的场景下自然转化为实际消费者的必然结果。

但并非所有实体零售商都能看懂这一逻辑。不少不太知名的实体零售商,或是品牌影响力不强的企业,总以为在空白区域开个前置仓,就能“无中生有”地吸引顾客。他们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空白区域不等于有需求的区域,更不等于有“潜在顾客”的区域。

所谓“潜在顾客”,本质是对品牌有认知、有信任、有消费意愿的群体,而不知名或品牌形象弱的零售商,在空白区域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群体基础。这时贸然开仓,就等于要在“零信任”的土壤上重新培育顾客,难度可想而知。

行业数据显示,新进入者在空白区域获取单个活跃用户的成本高达150-200元,且需要持续6-12个月才能让用户形成稳定复购。某区域零售商曾尝试在三线城市的空白区域开前置仓,该区域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有限,更谈不上信任。为了吸引顾客,零售商推出“满39减15”的大额补贴,单月营销支出超80万元,可即便如此,单仓日均订单量也仅维持在300单左右,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更棘手的是,由于缺乏品牌信任支撑,用户留存率不足15%,补贴一停,订单量就断崖式下跌。最终,这家企业在持续亏损18个月后,不得不关闭前置仓,不仅投入的50多万元仓建成本打了水漂,近200万元的获客与运营成本也付诸东流。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根源就在于“潜在顾客”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前置仓盈利模型的成立难度。当区域内有潜在顾客时,前置仓只是将品牌已有的信任资产,转化为更便捷的服务场景,顾客的消费决策成本低,复购意愿强,交易笔数能快速达到盈利标准;

可当区域内没有潜在顾客时,前置仓就成了“从零到一”的获客战场,零售商不仅要投入巨额成本吸引新用户,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建立品牌信任,而在这个过程中,高企的履约成本、库存损耗成本会不断吞噬利润,盈利模型自然难以成立。

说到底,前置仓不是“拓新工具”,而是“服务延伸载体”。它的成功,前提是实体零售已经用品牌口碑在目标区域种下了“潜在顾客”的种子——这些顾客对品牌有信任,对商品有期待,只是缺一个“近距离服务”的入口。

此时开前置仓,就是顺水推舟,能快速达成目标交易笔数,实现盈利;可若是没有品牌信任做支撑,在没有潜在顾客的空白区域硬开仓,就如同在沙漠里种庄稼,即便付出再多成本,也难有收获。

对实体零售而言,布局前置仓前,先问问自己:这个区域里,有没有等着我们服务的“潜在顾客”?而这些顾客的存在,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品牌长期深耕的结果。

登录 | 注册

中百集团布局前置仓,已上线两款小程序平台

即时零售模式博弈:独立运营和店仓一体如何选择?

山姆,朴朴们盯上的前置仓,是巨头的游戏

盒马再“瘦身”,押注盒马鲜生与超盒算NB

麦德龙长沙首家前置仓正式开启

线上店仓全面盈利,永辉超市找到了关键解法?

泡泡玛特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

回到顶部

所谓“潜在顾客”,本质是对品牌有认知、有信任、有消费意愿的群体,而不知名或品牌形象弱的零售商,在空白区域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群体基础。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之江

在实体零售布局前置仓的热潮中,有人快速盈利,有人深陷亏损泥潭,核心差异并非在于仓的大小或配送速度,而在于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前置仓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早已被品牌“圈住”的潜在顾客?

山姆会员店的前置仓(云仓)之所以能快速成功,关键就在于它从未脱离自身的品牌根基去盲目拓仓。对山姆而言,每一个前置仓的选址,都是在服务早已存在的“潜在顾客”——那些认可山姆品牌、信赖其商品品质,却因距离实体店较远而难以频繁消费的会员。这些顾客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山姆通过多年的品牌运营,用严格的品控、精准的选品和稳定的服务,在中高收入群体中建立起强信任关系后,自然沉淀下来的“种子用户”。

再加上会员制的绑定,这些潜在顾客对山姆的商品有明确期望,对其服务有足够信任,当天猫超市山姆旗舰店或线下实体店无法满足他们“即时性消费”需求时,3-5公里内的前置仓就成了最佳解决方案。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山姆前置仓单仓日均订单量轻松突破1500单,远超300㎡前置仓日均950单的盈亏平衡点,履约成本更是低至5元/单以下。这种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品牌信任催生的“潜在顾客”,在前置仓的场景下自然转化为实际消费者的必然结果。

但并非所有实体零售商都能看懂这一逻辑。不少不太知名的实体零售商,或是品牌影响力不强的企业,总以为在空白区域开个前置仓,就能“无中生有”地吸引顾客。他们忽略了一个核心事实:空白区域不等于有需求的区域,更不等于有“潜在顾客”的区域。

所谓“潜在顾客”,本质是对品牌有认知、有信任、有消费意愿的群体,而不知名或品牌形象弱的零售商,在空白区域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群体基础。这时贸然开仓,就等于要在“零信任”的土壤上重新培育顾客,难度可想而知。

行业数据显示,新进入者在空白区域获取单个活跃用户的成本高达150-200元,且需要持续6-12个月才能让用户形成稳定复购。某区域零售商曾尝试在三线城市的空白区域开前置仓,该区域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有限,更谈不上信任。为了吸引顾客,零售商推出“满39减15”的大额补贴,单月营销支出超80万元,可即便如此,单仓日均订单量也仅维持在300单左右,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更棘手的是,由于缺乏品牌信任支撑,用户留存率不足15%,补贴一停,订单量就断崖式下跌。最终,这家企业在持续亏损18个月后,不得不关闭前置仓,不仅投入的50多万元仓建成本打了水漂,近200万元的获客与运营成本也付诸东流。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根源就在于“潜在顾客”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前置仓盈利模型的成立难度。当区域内有潜在顾客时,前置仓只是将品牌已有的信任资产,转化为更便捷的服务场景,顾客的消费决策成本低,复购意愿强,交易笔数能快速达到盈利标准;

可当区域内没有潜在顾客时,前置仓就成了“从零到一”的获客战场,零售商不仅要投入巨额成本吸引新用户,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建立品牌信任,而在这个过程中,高企的履约成本、库存损耗成本会不断吞噬利润,盈利模型自然难以成立。

说到底,前置仓不是“拓新工具”,而是“服务延伸载体”。它的成功,前提是实体零售已经用品牌口碑在目标区域种下了“潜在顾客”的种子——这些顾客对品牌有信任,对商品有期待,只是缺一个“近距离服务”的入口。

此时开前置仓,就是顺水推舟,能快速达成目标交易笔数,实现盈利;可若是没有品牌信任做支撑,在没有潜在顾客的空白区域硬开仓,就如同在沙漠里种庄稼,即便付出再多成本,也难有收获。

对实体零售而言,布局前置仓前,先问问自己:这个区域里,有没有等着我们服务的“潜在顾客”?而这些顾客的存在,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品牌长期深耕的结果。

登录 | 注册

中百集团布局前置仓,已上线两款小程序平台

即时零售模式博弈:独立运营和店仓一体如何选择?

山姆,朴朴们盯上的前置仓,是巨头的游戏

盒马再“瘦身”,押注盒马鲜生与超盒算NB

麦德龙长沙首家前置仓正式开启

线上店仓全面盈利,永辉超市找到了关键解法?

泡泡玛特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