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游资”也被忽悠?别让“小作文”,害了自己的投资

财经早餐

2天前

社交媒体和股市永远都是不可分离的两个维度。

很多投资者喜欢在社交媒体中寻找投资的线索,梦想淘到所谓“消息”,获得财富增长。

社交媒体上固然有很多“大神”和专业投资人,分享投资心得甚至人生感悟。然而,在天量的数据流中,也会有许许多多夸张、虚假,甚至“人为造假”的所谓消息,最终会坑害那些轻易受骗的投资者。

这不,受“小作文”消息的影响,三花智控A股和港股在10月15日双双“暴涨”,有媒体统计当天公司港股市值上涨折合195.9亿人民币,A股市值上涨186亿人民币,总计达381.9亿人民币。

然而当天晚上,公司就披露了“关于市场不实传言的澄清公告”,其中明确提及:

近日,公司关注到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以上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不属实;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16日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港股单日跌6.13%;A股则下跌2.85%。这里面又套牢多少“追高追涨”“盲目跟风”的普通股民呢?

这起事件对我们有何启示?

“小作文”真能忽悠

说实话,涉及三花智控这次的谣言小作文还是比较具有迷惑性的。

其以“约合50亿元的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线性执行器订单为‘诱饵’,号称三花智控获得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史上最大订单,并计划明年一季度就交付”,非常吸引眼球,也会让很多投资者欲罢不能。

这么大的订单,要是真的,不得完完全全颠覆公司的盈利预期和估值嘛。

而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也确实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赛道和产品,难免不令人心动。

另一方面,三花智控当前的主营业务也可能真的会让一些研究财报的“股市老法师”有点心动。

据媒体报道,10月15日三花智控龙虎榜数据显示,顶级游资章盟主在国泰海通上海浦东新区海阳西路营业部席位买入6.8亿元。

章盟主多次出手科技股,曾高调买入寒武纪等公司引起媒体热议,此次疯狂杀入近7亿,不免令人担心难道是真信了“小作文”还是有什么独到的分析呢?

当然,这里我们并不能确定章盟主是否因为“小作文”而买入,到底这位游资大咖能否盈利也有待时间检验。

从财报找线索

分解三花智控的财报,其主营业务分别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今年半年报显示,两者营收的占比分别大致为64%和36%。而且公司海外营收的占比也不低,达到44%。

这其中,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涵盖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该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充当“快速散热”的功能,对电池冷却、高压快充、芯片算力散热等起到关键作用。主要供应的下游客户多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等。

这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公司会不会和特斯拉建立了合作往来,从而方便其参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零件的采购这种猜测。

然而,据我检索公司2025年度半年报,其中并未提及特斯拉的名称。反而提到了奔驰、宝马、比亚迪、福特、吉利、零跑、理想、蔚来、上汽、丰田、大众、沃尔沃、小鹏等一大批下游车企客户的名称。如此猜测并不可靠。

当然,很多“老司机”可能会注意到公司在最近的几份财报中都有提及的所谓“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这一新兴领域的业务机会,要“进行业务拓展”。

鉴于未来仿生机器人可能成为替代劳动力的一种选择,这将加快了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市场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确实可能在机电执行器业务方面“想用力、能用力”。

此外,公司在研发上也提及“通过研发与大规模生产能力,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市场,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研发与解决方案,开拓新的业绩增长曲线,增强了客户粘性。”三花智控是要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提供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精度更高的机电执行器产品。

这项新业务确实和“小作文”中提及的“Optimus机器人线性执行器订单”有所关联。然而,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公司已经和特斯拉就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采购达成了任何协议,公司的澄清公告也非常明确。

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确实都在探索涉及机器人的相关赛道业务机会,但即便大方向对了,细节如果出错,就往往是大不同。至少在此刻,三花智控未来是否会和特斯拉建立合作往来对股民来说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别过分迷信“科技牛”

2025年的股市,“科技牛”的标签非常明显,很多投资者都看到各类AI、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专业术语和多种多样的“科技与狠活”,可能会感到一阵眩晕。

然而,很多相关赛道和概念的股票又涨势良好,沾点边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很多人又会“犯了迷糊”,不知是否该“上车”。

三花智控小道消息的传播,其实有着上述这种“大背景”的支撑作用。很多人轻易相信这篇并不严谨的小作文,其实也是怕错过下一个寒武纪、上纬新材……

年初伴随DeepSeek等中国新兴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科技资产确实受到国内外资本的青睐。有经济学家指出,一季度炒人形机器人,二季度创新药,三季度科技牛的行情进一步扩散,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板块轮番上涨。很多科技股实现了翻倍涨幅,赚钱效应非常明显。

回顾A股多年以来的历程,此前A市值最大的企业多是银行、石化、白酒等传统行业,科技股市值普遍不高,大科技巨头多在美股、港股上市。如今随着AI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以及创新药产业链等“硬科技”“新质生产力”标的在A股崛起,投资者的热情明显被拉高。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应该对其中的泡沫掉以轻心。前文提到每个季度的市场炒作热点其实都在轮转,择时踏空是一个相当难的点。

此外,不是说一家上市企业有了进军某某科技赛道的企图,其就一定能成功的。还要看其研发和技术落地是否顺利,能否产生颠覆性的竞争力,以及最终能否获得真正的订单。

另一方面,科技股往往具备成长性特征,短期盈利能力未必会很好,也要关注其现金流情况和再融资等,以及是否“出手过于大方”等问题。

总而言之,不是和高科技沾边的股票就一定能成,而传统行业的白马股、蓝筹股就一定不成。市场瞬息万变,宏观环境和国际局势也在快速变化,要保持理智和谨慎,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

更不能将盈利期望寄托在从社交媒体上发掘出“宝藏消息”。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社交媒体和股市永远都是不可分离的两个维度。

很多投资者喜欢在社交媒体中寻找投资的线索,梦想淘到所谓“消息”,获得财富增长。

社交媒体上固然有很多“大神”和专业投资人,分享投资心得甚至人生感悟。然而,在天量的数据流中,也会有许许多多夸张、虚假,甚至“人为造假”的所谓消息,最终会坑害那些轻易受骗的投资者。

这不,受“小作文”消息的影响,三花智控A股和港股在10月15日双双“暴涨”,有媒体统计当天公司港股市值上涨折合195.9亿人民币,A股市值上涨186亿人民币,总计达381.9亿人民币。

然而当天晚上,公司就披露了“关于市场不实传言的澄清公告”,其中明确提及:

近日,公司关注到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以上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不属实;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16日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港股单日跌6.13%;A股则下跌2.85%。这里面又套牢多少“追高追涨”“盲目跟风”的普通股民呢?

这起事件对我们有何启示?

“小作文”真能忽悠

说实话,涉及三花智控这次的谣言小作文还是比较具有迷惑性的。

其以“约合50亿元的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线性执行器订单为‘诱饵’,号称三花智控获得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史上最大订单,并计划明年一季度就交付”,非常吸引眼球,也会让很多投资者欲罢不能。

这么大的订单,要是真的,不得完完全全颠覆公司的盈利预期和估值嘛。

而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也确实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赛道和产品,难免不令人心动。

另一方面,三花智控当前的主营业务也可能真的会让一些研究财报的“股市老法师”有点心动。

据媒体报道,10月15日三花智控龙虎榜数据显示,顶级游资章盟主在国泰海通上海浦东新区海阳西路营业部席位买入6.8亿元。

章盟主多次出手科技股,曾高调买入寒武纪等公司引起媒体热议,此次疯狂杀入近7亿,不免令人担心难道是真信了“小作文”还是有什么独到的分析呢?

当然,这里我们并不能确定章盟主是否因为“小作文”而买入,到底这位游资大咖能否盈利也有待时间检验。

从财报找线索

分解三花智控的财报,其主营业务分别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今年半年报显示,两者营收的占比分别大致为64%和36%。而且公司海外营收的占比也不低,达到44%。

这其中,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涵盖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该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充当“快速散热”的功能,对电池冷却、高压快充、芯片算力散热等起到关键作用。主要供应的下游客户多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等。

这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公司会不会和特斯拉建立了合作往来,从而方便其参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零件的采购这种猜测。

然而,据我检索公司2025年度半年报,其中并未提及特斯拉的名称。反而提到了奔驰、宝马、比亚迪、福特、吉利、零跑、理想、蔚来、上汽、丰田、大众、沃尔沃、小鹏等一大批下游车企客户的名称。如此猜测并不可靠。

当然,很多“老司机”可能会注意到公司在最近的几份财报中都有提及的所谓“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这一新兴领域的业务机会,要“进行业务拓展”。

鉴于未来仿生机器人可能成为替代劳动力的一种选择,这将加快了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市场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确实可能在机电执行器业务方面“想用力、能用力”。

此外,公司在研发上也提及“通过研发与大规模生产能力,切入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市场,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研发与解决方案,开拓新的业绩增长曲线,增强了客户粘性。”三花智控是要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提供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精度更高的机电执行器产品。

这项新业务确实和“小作文”中提及的“Optimus机器人线性执行器订单”有所关联。然而,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公司已经和特斯拉就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采购达成了任何协议,公司的澄清公告也非常明确。

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确实都在探索涉及机器人的相关赛道业务机会,但即便大方向对了,细节如果出错,就往往是大不同。至少在此刻,三花智控未来是否会和特斯拉建立合作往来对股民来说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别过分迷信“科技牛”

2025年的股市,“科技牛”的标签非常明显,很多投资者都看到各类AI、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专业术语和多种多样的“科技与狠活”,可能会感到一阵眩晕。

然而,很多相关赛道和概念的股票又涨势良好,沾点边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很多人又会“犯了迷糊”,不知是否该“上车”。

三花智控小道消息的传播,其实有着上述这种“大背景”的支撑作用。很多人轻易相信这篇并不严谨的小作文,其实也是怕错过下一个寒武纪、上纬新材……

年初伴随DeepSeek等中国新兴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科技资产确实受到国内外资本的青睐。有经济学家指出,一季度炒人形机器人,二季度创新药,三季度科技牛的行情进一步扩散,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板块轮番上涨。很多科技股实现了翻倍涨幅,赚钱效应非常明显。

回顾A股多年以来的历程,此前A市值最大的企业多是银行、石化、白酒等传统行业,科技股市值普遍不高,大科技巨头多在美股、港股上市。如今随着AI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以及创新药产业链等“硬科技”“新质生产力”标的在A股崛起,投资者的热情明显被拉高。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应该对其中的泡沫掉以轻心。前文提到每个季度的市场炒作热点其实都在轮转,择时踏空是一个相当难的点。

此外,不是说一家上市企业有了进军某某科技赛道的企图,其就一定能成功的。还要看其研发和技术落地是否顺利,能否产生颠覆性的竞争力,以及最终能否获得真正的订单。

另一方面,科技股往往具备成长性特征,短期盈利能力未必会很好,也要关注其现金流情况和再融资等,以及是否“出手过于大方”等问题。

总而言之,不是和高科技沾边的股票就一定能成,而传统行业的白马股、蓝筹股就一定不成。市场瞬息万变,宏观环境和国际局势也在快速变化,要保持理智和谨慎,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

更不能将盈利期望寄托在从社交媒体上发掘出“宝藏消息”。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