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看县域丨千亿县经济总量占全国7.7%,区域增长极作用持续增强

新华指数

2周前

义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着眼长远,千亿县需将“人”的吸引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4日电(李昀翰)我国县域经济“尖子生”阵容再度扩容。根据“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课题组最新公开数据整合分析显示,随着山东滕州、安徽长丰、江苏新沂在2024年新晋入围,全国GDP超千亿元的县(市)总数已增至61个。这批“千亿县”以占全国4.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7.7%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区域格局:东部引领与中西部多点突破

从地理分布看,千亿县呈现出鲜明的集群效应。江苏省一骑绝尘,坐拥22个千亿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总数的55%;浙江拥有11个,福建和山东各有6个。东部地区千亿县总数达46个,占全国75%。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展现出多点突破态势。湖南拥有3个千亿县,安徽有2个,湖北、河南和江西各有1个。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和陕西各有2个,贵州和新疆各有1个。东北地区辽宁瓦房店也成功入围。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拥有千亿县,标志着千亿县的发展已实现全国四大区域板块的全覆盖。

在经济体量上,头部千亿县能级持续跃升。江阴市于2024年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126.13亿元,成为继昆山之后第二个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晋江市以3647亿元跃居全国第三,常熟市首次突破3000亿元。目前,全国已有10个县(市)GDP突破2000亿元,其经济规模已逼近全国地级市2271亿元的中位水平,实力不容小觑。

b7ab1a531a7845939c228a0aed2fb76f.png

图 全国各省千亿县分布图

增长密码:坚实产业基础与共同富裕实践

强劲的制造业是千亿县崛起的共同基石。2024年千亿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4%,三次产业结构为4.2:52.1:44.7。共有42个千亿县的第一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千亿县总数的68.9%。49个千亿县的第二产业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清晰印证了实体经济作为核心驱动力的作用。

在发展质量上,千亿县同样表现亮眼。义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诸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52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有7个千亿县城乡收入差距大于2,且仅有2个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动展现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居民的共同富裕路径。

新趋势观察:多项动力指标现结构性回调

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部分增速指标有所回落。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尤为明显,2024年出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千亿县数量从2023年的2个增至11个。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千亿县从2023年的43个骤降至2024年的7个,预示着县域财政收支状况趋于紧张。

传统的增长引擎动力也有所减弱。2024年千亿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算术平均数由上年的6.6%下降至5.5%,投资负增长的县由6个增至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由上年的7.5%下降至5.3%,下滑2.2个百分点,如何有效激发内需潜力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金融数据亦反映出相似趋势。2024年千亿县存款增速算术平均值由上年的12.9%骤降至5.8%,降幅超50%。贷款增速虽仍保持11.4%的两位数增长,但较2023年的17.6%明显回落,县域资金活跃度有所降温。

前景展望:扩权赋能与品质提升成关键

面对新形势,“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课题组认为,推动千亿县跨越当前瓶颈,关键在于深化制度改革与激发内生动力。首要举措是深入实施“强县扩权”改革,赋予这些经济强县与其实力相匹配的更大发展自主权,特别是在产业项目立项、用地指标审批、国家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释放其创新活力。

此外,在宏观政策层面,可考虑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精准地向这些发展活力区倾斜,为基层政府获取中央投资提供明确渠道。同时,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程度,缓解县域财政压力。

着眼长远,千亿县需将“人”的吸引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塑造更有文化底蕴和生活品质的城市环境。特别是要推动与知名医院、学校合作建分院、分校,同时用好线上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县域成为文化传承和优质生活的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学术指导下,由新华指数研究院与财经城市研究院联合研发。该指数体系全面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突破“唯GDP”或单纯以发展速度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模式,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中“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基于这一体系及县域发展数据库,对全国县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并由此得出“百强县”榜单。

编辑:赵霓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义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着眼长远,千亿县需将“人”的吸引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4日电(李昀翰)我国县域经济“尖子生”阵容再度扩容。根据“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课题组最新公开数据整合分析显示,随着山东滕州、安徽长丰、江苏新沂在2024年新晋入围,全国GDP超千亿元的县(市)总数已增至61个。这批“千亿县”以占全国4.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7.7%的经济总量,成为区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区域格局:东部引领与中西部多点突破

从地理分布看,千亿县呈现出鲜明的集群效应。江苏省一骑绝尘,坐拥22个千亿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总数的55%;浙江拥有11个,福建和山东各有6个。东部地区千亿县总数达46个,占全国75%。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展现出多点突破态势。湖南拥有3个千亿县,安徽有2个,湖北、河南和江西各有1个。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和陕西各有2个,贵州和新疆各有1个。东北地区辽宁瓦房店也成功入围。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拥有千亿县,标志着千亿县的发展已实现全国四大区域板块的全覆盖。

在经济体量上,头部千亿县能级持续跃升。江阴市于2024年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126.13亿元,成为继昆山之后第二个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晋江市以3647亿元跃居全国第三,常熟市首次突破3000亿元。目前,全国已有10个县(市)GDP突破2000亿元,其经济规模已逼近全国地级市2271亿元的中位水平,实力不容小觑。

b7ab1a531a7845939c228a0aed2fb76f.png

图 全国各省千亿县分布图

增长密码:坚实产业基础与共同富裕实践

强劲的制造业是千亿县崛起的共同基石。2024年千亿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4%,三次产业结构为4.2:52.1:44.7。共有42个千亿县的第一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千亿县总数的68.9%。49个千亿县的第二产业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清晰印证了实体经济作为核心驱动力的作用。

在发展质量上,千亿县同样表现亮眼。义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诸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52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有7个千亿县城乡收入差距大于2,且仅有2个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动展现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居民的共同富裕路径。

新趋势观察:多项动力指标现结构性回调

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部分增速指标有所回落。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尤为明显,2024年出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千亿县数量从2023年的2个增至11个。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千亿县从2023年的43个骤降至2024年的7个,预示着县域财政收支状况趋于紧张。

传统的增长引擎动力也有所减弱。2024年千亿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算术平均数由上年的6.6%下降至5.5%,投资负增长的县由6个增至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由上年的7.5%下降至5.3%,下滑2.2个百分点,如何有效激发内需潜力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金融数据亦反映出相似趋势。2024年千亿县存款增速算术平均值由上年的12.9%骤降至5.8%,降幅超50%。贷款增速虽仍保持11.4%的两位数增长,但较2023年的17.6%明显回落,县域资金活跃度有所降温。

前景展望:扩权赋能与品质提升成关键

面对新形势,“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课题组认为,推动千亿县跨越当前瓶颈,关键在于深化制度改革与激发内生动力。首要举措是深入实施“强县扩权”改革,赋予这些经济强县与其实力相匹配的更大发展自主权,特别是在产业项目立项、用地指标审批、国家项目申报等关键环节,释放其创新活力。

此外,在宏观政策层面,可考虑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精准地向这些发展活力区倾斜,为基层政府获取中央投资提供明确渠道。同时,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程度,缓解县域财政压力。

着眼长远,千亿县需将“人”的吸引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塑造更有文化底蕴和生活品质的城市环境。特别是要推动与知名医院、学校合作建分院、分校,同时用好线上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县域成为文化传承和优质生活的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学术指导下,由新华指数研究院与财经城市研究院联合研发。该指数体系全面纳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突破“唯GDP”或单纯以发展速度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模式,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中“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基于这一体系及县域发展数据库,对全国县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并由此得出“百强县”榜单。

编辑:赵霓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