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基金“杀入”ETF

市场资讯

6天前

兴证全球基金,直接在官网披露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信息,其采购的系统名为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预示着ETF业务布局的开始。

来源:简盈财观

得ETF者得天下。

在这两年市场验证下,这个共识愈发明显。

ETF成为资产配置核心工具,ETF业务也越来越受重视

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30日,整体ETF市场规模已达到5.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3万亿元。

ETF大厂们,今年以来规模突飞猛进。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ETF规模已经向万亿元进发,15家基金公司迈入ETF“千亿俱乐部”

其中,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和鹏华基金ETF规模年内翻倍。

这一市场,演变成‘兵家必争之地’。

ETF规模破了5万亿,以权益基金见长的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终于行动了。

国庆节前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上报ETF产品,明牌布局ETF。

- 1 -

交银施罗德重启ETF

时隔14年,交银施罗德重启ETF。

9月29日,证监会网站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当前处于已接收材料,等待监管批复

所谓,“重启”,意思也很明确。

早在2009年,交银施罗德旗下产品中就曾出现过ETF的影子,那就是交银180治理ETF。

这只产品曾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套利事故

如今,2009年成立的交银180治理ETF、2011年成立的交银深证300价值ETF,是交银施罗德此前仅有的两只ETF产品,最新规模分别为2.27亿元和0.63亿元。

与动辄新增上千亿的ETF大厂,和众多单只规模过百亿的产品而言,交银施罗德的ETF业务几乎等于没有。

这一次,交银施罗德布局ETF之所以备受关注,大概因为它的“主动”烙印太明显了。

这家成立了20年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开局光鲜后遇危机,跌跌撞撞中成就了‘权益大厂’。

在2020-2021年前后基金大增长时代的高光留影,前有王崇、何帅、杨浩“交银三剑客”,后有杨金金等基金新锐…

当年的主动权益业务太强了,以至于交银施罗德在布局上过于倚重主动权益基金,没有抓住最近两三年规模增长较快的固收类、ETF等产品线

导致如今不管是整体排名,还是经营盈利都受到挑战。

作为传统权益大厂,面对ETF发展大趋势,从此前“没有计划”变成“正在讨论与研究”,再到直接上报产品。

随着阮红和谢卫的离开,交银施罗德战略在变

交银施罗德,又到‘转弯时刻’

- 2 -

兴证全球基金进军ETF

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一只名为“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的基金。

如果这只ETF获批,将是成立22年的兴证全球基金的首只ETF产品

对此,兴证全球基金曾表示,

作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在充分评估、审慎推进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筹备补充ETF产品线。

今年6月,兴证全球基金,直接在官网披露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信息,其采购的系统名为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预示着ETF业务布局的开始。

随后传出市场招聘信息,再到如今的产品上报…

兴证全球基金进军ETF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上报ETF的同时,兴证全球还完成了ETF-FOF基金的首募

这只基金以ETF为底层,构建大类资产配置组合。其中,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于ETF,基准覆盖中证A500+境外资产+固收+黄金。

很显然,兴证全球基金在发行ETF之前,已经涉足ETF生态。

另外,兴证全球虽无ETF产品,但指数增强基金是其强项(如沪深300指增超额收益非常显著)。

- 3 -

唯有差异化破局

业内人士曾表示,

对于单只ETF的固定成本大致在200万元以上,而规模必须维持在50亿元以上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而,对于公募基金公司,“ETF总规模到千亿左右,才能算上桌的玩家;有一个百亿级别的ETF,才算是业务逻辑理顺”。

那么,对于刚刚起步的兴证全球基金和重启ETF的交银施罗德而言,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很明显,交银施罗德和兴证全球,都在走差异化之路。

他们谁也没有选择宽基来突破,也没有直接选择热门行业基金。

交银施罗德从小赛道切入,定制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聚焦港股叠加科技,非常小众

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2025年6月27日发布,从内地与香港市场选取50只研发能力较强、基本面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科技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该指数今年以来大涨超50%,表现非常抢眼。 前五大权重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宁德时代中际旭创

再看兴证全球,首只ETF产品选择今年3月发布的沪深300质量指数

这只指数是从沪深300中筛选出经营稳健及在盈利能力、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质量等维度表现突出的50家公司,反映出沪深300中质量因子得分较高企业的整体表现。

此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五粮液迈瑞医疗

ETF市场同质化严重、马太效应强烈,当前已经是竞争红海。

想在ETF上赚钱实属难事,即便是当下存量ETF中,尚有近半数不能覆盖成本

对于新入场的机构而言,差异化选择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大概也是交银施罗德选择定制指数、兴证全球选择新策略类指数的原因。

放眼望去,今年能实现规模突破的ETF玩家,除了巨头们外,差异化很重要。

比如,富国基金靠港股通互联网ETF以及政金债券ETF,年内规模实现翻番。

比如,海富通靠短融ETF破局,迈入‘千亿俱乐部’;比如,国泰基金着力发展行业ETF。

再比如,博时基金的差异化,是我就布局“非股票型ETF”,旗下规模比较大的产品,分别是600亿的可转债ETF,300亿元的黄金ETF基金。

所以说,未来ETF市场上空间还很大。

比如宽基、赛道、多资产、策略型等,如今才来布局的新玩家,也并非没有机会。

但是,卷也是真卷。

责任编辑:何俊熹

兴证全球基金,直接在官网披露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信息,其采购的系统名为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预示着ETF业务布局的开始。

来源:简盈财观

得ETF者得天下。

在这两年市场验证下,这个共识愈发明显。

ETF成为资产配置核心工具,ETF业务也越来越受重视

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30日,整体ETF市场规模已达到5.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3万亿元。

ETF大厂们,今年以来规模突飞猛进。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ETF规模已经向万亿元进发,15家基金公司迈入ETF“千亿俱乐部”

其中,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和鹏华基金ETF规模年内翻倍。

这一市场,演变成‘兵家必争之地’。

ETF规模破了5万亿,以权益基金见长的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终于行动了。

国庆节前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上报ETF产品,明牌布局ETF。

- 1 -

交银施罗德重启ETF

时隔14年,交银施罗德重启ETF。

9月29日,证监会网站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当前处于已接收材料,等待监管批复

所谓,“重启”,意思也很明确。

早在2009年,交银施罗德旗下产品中就曾出现过ETF的影子,那就是交银180治理ETF。

这只产品曾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套利事故

如今,2009年成立的交银180治理ETF、2011年成立的交银深证300价值ETF,是交银施罗德此前仅有的两只ETF产品,最新规模分别为2.27亿元和0.63亿元。

与动辄新增上千亿的ETF大厂,和众多单只规模过百亿的产品而言,交银施罗德的ETF业务几乎等于没有。

这一次,交银施罗德布局ETF之所以备受关注,大概因为它的“主动”烙印太明显了。

这家成立了20年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开局光鲜后遇危机,跌跌撞撞中成就了‘权益大厂’。

在2020-2021年前后基金大增长时代的高光留影,前有王崇、何帅、杨浩“交银三剑客”,后有杨金金等基金新锐…

当年的主动权益业务太强了,以至于交银施罗德在布局上过于倚重主动权益基金,没有抓住最近两三年规模增长较快的固收类、ETF等产品线

导致如今不管是整体排名,还是经营盈利都受到挑战。

作为传统权益大厂,面对ETF发展大趋势,从此前“没有计划”变成“正在讨论与研究”,再到直接上报产品。

随着阮红和谢卫的离开,交银施罗德战略在变

交银施罗德,又到‘转弯时刻’

- 2 -

兴证全球基金进军ETF

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一只名为“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的基金。

如果这只ETF获批,将是成立22年的兴证全球基金的首只ETF产品

对此,兴证全球基金曾表示,

作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在充分评估、审慎推进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筹备补充ETF产品线。

今年6月,兴证全球基金,直接在官网披露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信息,其采购的系统名为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预示着ETF业务布局的开始。

随后传出市场招聘信息,再到如今的产品上报…

兴证全球基金进军ETF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上报ETF的同时,兴证全球还完成了ETF-FOF基金的首募

这只基金以ETF为底层,构建大类资产配置组合。其中,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于ETF,基准覆盖中证A500+境外资产+固收+黄金。

很显然,兴证全球基金在发行ETF之前,已经涉足ETF生态。

另外,兴证全球虽无ETF产品,但指数增强基金是其强项(如沪深300指增超额收益非常显著)。

- 3 -

唯有差异化破局

业内人士曾表示,

对于单只ETF的固定成本大致在200万元以上,而规模必须维持在50亿元以上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而,对于公募基金公司,“ETF总规模到千亿左右,才能算上桌的玩家;有一个百亿级别的ETF,才算是业务逻辑理顺”。

那么,对于刚刚起步的兴证全球基金和重启ETF的交银施罗德而言,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很明显,交银施罗德和兴证全球,都在走差异化之路。

他们谁也没有选择宽基来突破,也没有直接选择热门行业基金。

交银施罗德从小赛道切入,定制了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聚焦港股叠加科技,非常小众

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2025年6月27日发布,从内地与香港市场选取50只研发能力较强、基本面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科技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该指数今年以来大涨超50%,表现非常抢眼。 前五大权重股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宁德时代中际旭创

再看兴证全球,首只ETF产品选择今年3月发布的沪深300质量指数

这只指数是从沪深300中筛选出经营稳健及在盈利能力、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质量等维度表现突出的50家公司,反映出沪深300中质量因子得分较高企业的整体表现。

此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五粮液迈瑞医疗

ETF市场同质化严重、马太效应强烈,当前已经是竞争红海。

想在ETF上赚钱实属难事,即便是当下存量ETF中,尚有近半数不能覆盖成本

对于新入场的机构而言,差异化选择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大概也是交银施罗德选择定制指数、兴证全球选择新策略类指数的原因。

放眼望去,今年能实现规模突破的ETF玩家,除了巨头们外,差异化很重要。

比如,富国基金靠港股通互联网ETF以及政金债券ETF,年内规模实现翻番。

比如,海富通靠短融ETF破局,迈入‘千亿俱乐部’;比如,国泰基金着力发展行业ETF。

再比如,博时基金的差异化,是我就布局“非股票型ETF”,旗下规模比较大的产品,分别是600亿的可转债ETF,300亿元的黄金ETF基金。

所以说,未来ETF市场上空间还很大。

比如宽基、赛道、多资产、策略型等,如今才来布局的新玩家,也并非没有机会。

但是,卷也是真卷。

责任编辑:何俊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