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庆返程高峰的北京南站,一辆印着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的白色 Robotaxi 稳稳停在停车楼前,记者通过手机 App 轻点开门,坐进后排输入手机号尾号,车辆便自动汇入车流 !
—— 这不是科幻片桥段,而是 2025 年真实上演的日常。
从香港南区的商住街道到迪拜的沙漠公路,从武汉的 3800 公里测试路到北京的车路云示范区,中国自动驾驶正以 “政策铺路、技术提速” 的姿态,冲进规模化爆发的临界点。
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三巨头同台竞技,50 多个城市政策护航中国自动驾驶,从地方试点冲向全球市场。这场竞赛,既是万亿级产业的争夺战,更是中国科技标准输出的关键一役。
一、政策“点火”:从地方试点到全球标准输出
自动驾驶的爆发,离不开政策的“点火”。
2024年11月,百度萝卜快跑拿下香港首张自动驾驶先导牌照,之后三次扩大测试区域,从机场岛扩展至南区商住区,20辆第六代右舵无人车24小时跑出2万公里安全里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明确“加速无人化、规模化”,直接释放政策信号——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抢占全球科技高地的战略。
内地城市更是一路狂飙。
武汉以“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为目标,开放3800公里试点道路,覆盖14个行政区,集聚百度、东风悦享等500多家企业,形成“研发+测试+应用”闭环,2024年科技旅游占比达27%;
北京建成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600平方公里内257个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明确京津冀政策互认,35家测试车企、120余家上下游企业扎堆;
上海推出“模速智行”计划,目标2027年L4级自动驾驶载客600万人次;
深圳、杭州等50多个城市出台试点政策,自动驾驶从“地方实验”升级为“国家战略”。
政策的“放水养鱼”,让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快速膨胀。
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17亿美元(约合832亿人民币),是2025年的200多倍;
武汉经开区集聚10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催生移动平台运营、数据服务等新业态;
北京示范区落地八大场景,带动产业链价值重构。
政策不仅是“助推器”,更是“标准制定者”——
当中国技术通过香港右舵测试、迪拜极端环境认证,全球自动驾驶标准的天平,正悄悄向中国倾斜。
二、技术“狂飙”:从实验室到全球竞技场
政策铺路,技术开道。
1、百度深耕自动驾驶12年,Apollo平台高级别专利全球第一,L4级安全测试里程超2亿公里,累计服务1400万人次。
在广州、武汉、北京等地,无人车路况识别准确率达99.99%,恶劣天气安全性超人类,萝卜快跑出险率比人类低90%。
更猛的是国际化:2025年7月与优步(Uber)合作,计划在亚洲、中东投放数千辆无人车;
8月携手来福车(Lyft)进军欧洲,2026年启动英国、德国服务;
未来几年,迪拜将投放超1000辆车辆。
英国《福布斯》杂志直接盖章:萝卜快跑是谷歌Waymo的全球核心对手。
2、小马智行则走“降本增效”路线。
第七代Robotaxi搭载100%车规级零部件,成本较前代降70%,成为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的系统。
在吐鲁番47℃高温、1300W/㎡光照下,整车自动驾驶系统依然稳定运行,轻松应对迪拜50℃高温、沙尘暴。
2025年7月,小马智行在迪拜启动路测,2026年计划实现全无人商业化,给中东居民带来“高效、可持续”的出行选择。
小马智行在新加坡已经落地商业化。
3、文远知行则主打“纯无人驾驶”牌。
2025年4月与Uber、迪拜RTA达成战略合作,9月在DWC挑战赛中文远知行携手德国铁路击败所有对手,拿下第一名。
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沙尘天气下感知精度不减,首批50台Robotaxi GXR已在迪拜落地,计划到2030年部署数万台。
三巨头技术路线各异,但目标一致:用中国方案,定义全球自动驾驶标准。
三、海外“决战”:从技术输出到标准争夺
中东,是中国自动驾驶的“黄金试验场”。
阿联酋、沙特以“国家战略”推动智能交通,迪拜更是喊出“2030年25%出行由自动驾驶完成”。
政策上,阿联酋开放路测许可,还提供资金支持——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获中阿基金或沙特主权基金投资;
基础设施上,迪拜“未来城市”规划与自动驾驶高度契合:宽阔道路、低密度车流、高人车分离度,为技术验证提供理想场景;
更关键的是,50℃高温、沙尘暴的极端气候,对车辆耐久性提出严苛考验,是自动驾驶的“天然孵化基地”。
2025年9月,迪拜世界自动驾驶交通大会(DATS)上,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集体亮相,拿牌照、签大单、跑试乘,把迪拜送上“全球最开放Robotaxi试验场”宝座。
萝卜快跑获001号测试牌照,首批50辆车在朱美拉海滩试乘,未来部署超1000台;
文远知行与RTA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迪拜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小马智行展示第七代Robotaxi,宣布获得路测许可。
三巨头在迪拜的竞争,本质是“标准争夺战”——迪拜RTA的监管框架要求车辆通过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验证、安全评估三重关卡,中国企业的技术方案(如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大模型”、文远知行的多传感器冗余、小马智行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已获高度认可,未来可能向埃及、沙特及全球输出。
四、未来“决胜”:从规模扩张到生态重构
2026年,将是中东自动驾驶的关键节点。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计划在该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迪拜街头将出现三家中企Robotaxi同场竞技的场景。
竞争焦点有三:
一是车队规模,规模效应决定市场覆盖率,谁先切到无人车市场蛋糕,谁就掌握未来红利;
二是本地化适配,中东的密集环岛、高速并道、高温沙尘暴,以及宗教、人文习俗,要求技术方案“定制化”,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灾难;
三是政策协同,如何与RTA监管框架深度绑定,确保安全标准与商业化速度平衡,是现实难题。
但更宏大的图景正在展开。
当北京亦庄的Robotaxi实现无人化运营,当武汉经开区的智能网联企业催生新业态,当迪拜的沙漠公路上中国无人车稳定行驶,中国自动驾驶的全球化故事才刚刚写下序章。
这场竞赛,不仅是企业间的技术比拼,更是中国科技标准输出的关键一役——得标准者得天下,就像英伟达掌握AI芯片标准、华为牵头拟定5G标准,中国自动驾驶正以“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冲向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2025年的中国自动驾驶,早已不是“未来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从香港到迪拜,从北京三环到沙漠公路,一场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出行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当Robotaxi驶入寻常百姓家,当中国标准定义全球规则,这场竞赛的赢家,或许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
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无人车
原文标题 : 多轮驱动自动驾驶进入临界点: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香港、迪拜等海外发力,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上演“速度与激情”
引言
国庆返程高峰的北京南站,一辆印着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的白色 Robotaxi 稳稳停在停车楼前,记者通过手机 App 轻点开门,坐进后排输入手机号尾号,车辆便自动汇入车流 !
—— 这不是科幻片桥段,而是 2025 年真实上演的日常。
从香港南区的商住街道到迪拜的沙漠公路,从武汉的 3800 公里测试路到北京的车路云示范区,中国自动驾驶正以 “政策铺路、技术提速” 的姿态,冲进规模化爆发的临界点。
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三巨头同台竞技,50 多个城市政策护航中国自动驾驶,从地方试点冲向全球市场。这场竞赛,既是万亿级产业的争夺战,更是中国科技标准输出的关键一役。
一、政策“点火”:从地方试点到全球标准输出
自动驾驶的爆发,离不开政策的“点火”。
2024年11月,百度萝卜快跑拿下香港首张自动驾驶先导牌照,之后三次扩大测试区域,从机场岛扩展至南区商住区,20辆第六代右舵无人车24小时跑出2万公里安全里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明确“加速无人化、规模化”,直接释放政策信号——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抢占全球科技高地的战略。
内地城市更是一路狂飙。
武汉以“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为目标,开放3800公里试点道路,覆盖14个行政区,集聚百度、东风悦享等500多家企业,形成“研发+测试+应用”闭环,2024年科技旅游占比达27%;
北京建成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600平方公里内257个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明确京津冀政策互认,35家测试车企、120余家上下游企业扎堆;
上海推出“模速智行”计划,目标2027年L4级自动驾驶载客600万人次;
深圳、杭州等50多个城市出台试点政策,自动驾驶从“地方实验”升级为“国家战略”。
政策的“放水养鱼”,让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快速膨胀。
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17亿美元(约合832亿人民币),是2025年的200多倍;
武汉经开区集聚100余家智能网联企业,催生移动平台运营、数据服务等新业态;
北京示范区落地八大场景,带动产业链价值重构。
政策不仅是“助推器”,更是“标准制定者”——
当中国技术通过香港右舵测试、迪拜极端环境认证,全球自动驾驶标准的天平,正悄悄向中国倾斜。
二、技术“狂飙”:从实验室到全球竞技场
政策铺路,技术开道。
1、百度深耕自动驾驶12年,Apollo平台高级别专利全球第一,L4级安全测试里程超2亿公里,累计服务1400万人次。
在广州、武汉、北京等地,无人车路况识别准确率达99.99%,恶劣天气安全性超人类,萝卜快跑出险率比人类低90%。
更猛的是国际化:2025年7月与优步(Uber)合作,计划在亚洲、中东投放数千辆无人车;
8月携手来福车(Lyft)进军欧洲,2026年启动英国、德国服务;
未来几年,迪拜将投放超1000辆车辆。
英国《福布斯》杂志直接盖章:萝卜快跑是谷歌Waymo的全球核心对手。
2、小马智行则走“降本增效”路线。
第七代Robotaxi搭载100%车规级零部件,成本较前代降70%,成为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的系统。
在吐鲁番47℃高温、1300W/㎡光照下,整车自动驾驶系统依然稳定运行,轻松应对迪拜50℃高温、沙尘暴。
2025年7月,小马智行在迪拜启动路测,2026年计划实现全无人商业化,给中东居民带来“高效、可持续”的出行选择。
小马智行在新加坡已经落地商业化。
3、文远知行则主打“纯无人驾驶”牌。
2025年4月与Uber、迪拜RTA达成战略合作,9月在DWC挑战赛中文远知行携手德国铁路击败所有对手,拿下第一名。
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沙尘天气下感知精度不减,首批50台Robotaxi GXR已在迪拜落地,计划到2030年部署数万台。
三巨头技术路线各异,但目标一致:用中国方案,定义全球自动驾驶标准。
三、海外“决战”:从技术输出到标准争夺
中东,是中国自动驾驶的“黄金试验场”。
阿联酋、沙特以“国家战略”推动智能交通,迪拜更是喊出“2030年25%出行由自动驾驶完成”。
政策上,阿联酋开放路测许可,还提供资金支持——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获中阿基金或沙特主权基金投资;
基础设施上,迪拜“未来城市”规划与自动驾驶高度契合:宽阔道路、低密度车流、高人车分离度,为技术验证提供理想场景;
更关键的是,50℃高温、沙尘暴的极端气候,对车辆耐久性提出严苛考验,是自动驾驶的“天然孵化基地”。
2025年9月,迪拜世界自动驾驶交通大会(DATS)上,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集体亮相,拿牌照、签大单、跑试乘,把迪拜送上“全球最开放Robotaxi试验场”宝座。
萝卜快跑获001号测试牌照,首批50辆车在朱美拉海滩试乘,未来部署超1000台;
文远知行与RTA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迪拜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小马智行展示第七代Robotaxi,宣布获得路测许可。
三巨头在迪拜的竞争,本质是“标准争夺战”——迪拜RTA的监管框架要求车辆通过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验证、安全评估三重关卡,中国企业的技术方案(如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大模型”、文远知行的多传感器冗余、小马智行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已获高度认可,未来可能向埃及、沙特及全球输出。
四、未来“决胜”:从规模扩张到生态重构
2026年,将是中东自动驾驶的关键节点。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计划在该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迪拜街头将出现三家中企Robotaxi同场竞技的场景。
竞争焦点有三:
一是车队规模,规模效应决定市场覆盖率,谁先切到无人车市场蛋糕,谁就掌握未来红利;
二是本地化适配,中东的密集环岛、高速并道、高温沙尘暴,以及宗教、人文习俗,要求技术方案“定制化”,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灾难;
三是政策协同,如何与RTA监管框架深度绑定,确保安全标准与商业化速度平衡,是现实难题。
但更宏大的图景正在展开。
当北京亦庄的Robotaxi实现无人化运营,当武汉经开区的智能网联企业催生新业态,当迪拜的沙漠公路上中国无人车稳定行驶,中国自动驾驶的全球化故事才刚刚写下序章。
这场竞赛,不仅是企业间的技术比拼,更是中国科技标准输出的关键一役——得标准者得天下,就像英伟达掌握AI芯片标准、华为牵头拟定5G标准,中国自动驾驶正以“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冲向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2025年的中国自动驾驶,早已不是“未来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从香港到迪拜,从北京三环到沙漠公路,一场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出行变革正在加速到来。
当Robotaxi驶入寻常百姓家,当中国标准定义全球规则,这场竞赛的赢家,或许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
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无人车
原文标题 : 多轮驱动自动驾驶进入临界点: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香港、迪拜等海外发力,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上演“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