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三国杀(附投票):萝卜快跑拿下迪拜,特斯拉急得跳脚,Waymo疯狂烧钱!无人驾驶土萝卜如何在洋萝卜夹击中杀出重围?

智车科技

2天前

在迪拜密集的环岛测试中,萝卜快跑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预判能力:能够提前3秒预测旁道车辆的切入意图,并做出平滑的避让动作。...但特斯拉自动驾驶奥斯汀试运营暴露的问题显示,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受限时依然脆弱。

引言

当萝卜快跑的无人车在迪拜50℃高温下平稳穿过沙漠公路,当特斯拉的试运营车在奥斯汀街头“迷路”被全网围观,当Waymo宣布再烧50亿美元时,全球自动驾驶的牌桌上三个大玩家战斗正酣。

这场价值千亿的竞赛中,百度用2亿公里安全里程和16座城市的实战经验证明了中国方案的生命力,特斯拉靠着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百万辆数据收集能力死守纯视觉路线,Waymo则用近1亿英里测试里程展现着技术原教旨主义的执着。

更精彩的是,三家的竞争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演变成商业模式、全球化能力和本地化落地的全方位对决。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这个事!

一、技术路线:三种信仰,三条道路

在自动驾驶的竞技场上,三巨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这背后是对未来完全不同的想象:

1、萝卜快跑的“多重安全冗余”哲学

百度第六代无人车RT6搭载的Apollo ADFM大模型,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不信任任何单一传感器”的防御体系。

其10重安全冗余方案意味着:如果激光雷达失效,摄像头立即补位;如果摄像头被强光干扰,毫米波雷达继续工作。

在迪拜的实测中,这套系统成功应对了沙尘暴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30%的极端情况。

更关键的是大模型带来的“类人驾驶”体验。

在迪拜密集的环岛测试中,萝卜快跑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预判能力:能够提前3秒预测旁道车辆的切入意图,并做出平滑的避让动作。

这种表现让当地交通部门直接颁出了001号测试牌照。

2、特斯拉的“纯视觉原教旨主义”

马斯克坚持的纯视觉路线,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未来:当AI足够聪明时,人类靠两只眼睛就能开车,机器为什么不能?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其全球超过500万辆车的实时数据收集能力,每天新增的训练数据相当于其他公司一年的总量。

但特斯拉自动驾驶奥斯汀试运营暴露的问题显示,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受限时依然脆弱。测试车辆在黄昏时段多次出现“犹豫不决”,甚至在阴影处误判静止障碍物。

这正是NHTSA要求特斯拉提交说明的核心问题。

3、Waymo的“精英主义”方案

作为行业最早的开创者,Waymo从2009年起步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计成本的技术路线: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多传感器融合。

其近1亿英里的无人驾驶里程,是数亿英里有安全员驾驶长期积累的结果,但这背后是惊人的烧钱速度——2020年以来已消耗超过100亿美元投资。

Waymo的优势体现在安全数据上:相比人类驾驶员,事故率降低91%。

但这个完美记录的成本太高,以至于商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二、商业策略:快攻、深耕与谨慎

三家的商业策略完美体现了各自的基因和处境:

1、萝卜快跑的“全球化闪电战”

百度选择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路径:先从中东、东南亚等友好市场切入,快速积累海外运营经验。

与Uber、Lyft的合作更是神来之笔——直接用现有平台解决获客难题。

图片

在迪拜的布局尤为典型:3月签约,7月获牌,9月试运营,这种速度让当地官员都感到惊讶。

更聪明的是本地化策略:为适应中东气候专门开发了耐高温版本,传感器清洁系统能在30秒内清除沙尘覆盖。

2、Waymo的“美国优先”深耕

尽管技术领先,Waymo却表现出惊人的保守。其业务仍集中在美国5个主要城市,新推出的“Waymo for Business”本质上是把现有服务打包给企业客户。

每月100万次的订单量看似可观,但与其投入的百亿资金相比,商业化效率仍显不足。

3、特斯拉的“谨慎试点”策略

马斯克虽然高调宣传Robotaxi,实际行动却异常小心,而且是把吹过的牛一次又一次延期。

奥斯汀试点仅投入10-20辆车,且全部配备安全员。

这种谨慎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内部数据显示,在复杂城市路况下,系统接管频率仍高达每百公里1.2次。

三、安全较量:数据说话的时代

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生死线,三家的表现差距明显:

1、萝卜快跑的“安全名片”

2亿公里安全里程、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1/14,这两个数字成为萝卜快跑最有力的谈判筹码。

在进入香港市场时,正是这份安全记录说服了持怀疑态度的监管机构。

其安全秘诀在于“渐进式推进”:先在封闭园区测试,再到简单城市道路,最后进入复杂路况。每一步都积累足够数据后才迈出下一步。

2、Waymo的“技术自信”

91%的事故降低率确实亮眼,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选择的运营区域——路况相对简单的凤凰城郊区。

当Waymo尝试进入旧金山市中心时,同样遭遇了技术挑战。

图片

3、特斯拉的“现实困境”

奥斯汀试运营期间被记录的多起“交通问题”,暴露了纯视觉方案在边缘场景下的脆弱性。

更麻烦的是,特斯拉过度依赖模拟数据训练,而模拟环境很难复现真实世界的长尾问题。

四、未来战局:千亿市场的三重门

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831亿元,全球市场更是万亿级别。但要分到这块蛋糕,必须跨过三道门槛:

1、成本关

特斯拉的“乐高式造车”理念如能实现,可将单车成本降低40%。

但现阶段,萝卜快跑的RT6凭借规模化生产,已将成本控制在25万元以内,是最接近商业化的方案。

图片

2、监管关

各地法规差异巨大:迪拜全力支持,加州严格限制,欧洲谨慎观望。

萝卜快跑的多地区运营经验正在成为宝贵资产,其建立的标准化合规流程可以快速复制到新市场。

3、用户体验关

Waymo在凤凰城的调研显示,60%的用户最关心的是“车辆能否理解我的特殊需求”。比如接送孩子时的额外等待、购物归来时的后备箱需求等。

这些细节决定用户留存率。

五、生态博弈:未来的竞争是体系的竞争

单一技术优势正在让位于生态能力:

1、萝卜快跑的建筑学生态

从车辆制造到运营平台,从地图数据到用户端App,百度构建了完整的闭环生态。

2024年5月,萝卜快跑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及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作为视觉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萝卜快跑实现了AI技术与车辆工程深度融合,通过10重安全冗余设计、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

2、特斯拉的垂直整合

自研芯片、自建工厂、自营保险,特斯拉试图控制每个环节。

这种模式效率最高,但扩张速度最慢。

图片

3、Waymo的开放困境

作为技术先驱,Waymo始终在“自营”和“技术授权”间摇摆。

过于追求技术完美,使其错过了最佳扩张时机。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当萝卜快跑在迪拜街头接过001号牌照,当特斯拉在奥斯汀为技术缺陷焦头烂额,当Waymo在董事会上为下一个50亿美元争辩时,自动驾驶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

上半场比拼谁的技术更炫酷,下半场较量谁的方案更能赚钱。

所以,方向盘扔进垃圾桶之前,先赢得人心,再赢得市场,这才是Robotaxi三国杀的终局。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无人车   #萝卜快跑  #特斯拉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三国杀(附投票):萝卜快跑拿下迪拜,特斯拉急得跳脚,Waymo疯狂烧钱!无人驾驶土萝卜如何在洋萝卜夹击中杀出重围?

在迪拜密集的环岛测试中,萝卜快跑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预判能力:能够提前3秒预测旁道车辆的切入意图,并做出平滑的避让动作。...但特斯拉自动驾驶奥斯汀试运营暴露的问题显示,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受限时依然脆弱。

引言

当萝卜快跑的无人车在迪拜50℃高温下平稳穿过沙漠公路,当特斯拉的试运营车在奥斯汀街头“迷路”被全网围观,当Waymo宣布再烧50亿美元时,全球自动驾驶的牌桌上三个大玩家战斗正酣。

这场价值千亿的竞赛中,百度用2亿公里安全里程和16座城市的实战经验证明了中国方案的生命力,特斯拉靠着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百万辆数据收集能力死守纯视觉路线,Waymo则用近1亿英里测试里程展现着技术原教旨主义的执着。

更精彩的是,三家的竞争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演变成商业模式、全球化能力和本地化落地的全方位对决。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这个事!

一、技术路线:三种信仰,三条道路

在自动驾驶的竞技场上,三巨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这背后是对未来完全不同的想象:

1、萝卜快跑的“多重安全冗余”哲学

百度第六代无人车RT6搭载的Apollo ADFM大模型,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不信任任何单一传感器”的防御体系。

其10重安全冗余方案意味着:如果激光雷达失效,摄像头立即补位;如果摄像头被强光干扰,毫米波雷达继续工作。

在迪拜的实测中,这套系统成功应对了沙尘暴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30%的极端情况。

更关键的是大模型带来的“类人驾驶”体验。

在迪拜密集的环岛测试中,萝卜快跑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预判能力:能够提前3秒预测旁道车辆的切入意图,并做出平滑的避让动作。

这种表现让当地交通部门直接颁出了001号测试牌照。

2、特斯拉的“纯视觉原教旨主义”

马斯克坚持的纯视觉路线,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未来:当AI足够聪明时,人类靠两只眼睛就能开车,机器为什么不能?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其全球超过500万辆车的实时数据收集能力,每天新增的训练数据相当于其他公司一年的总量。

但特斯拉自动驾驶奥斯汀试运营暴露的问题显示,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受限时依然脆弱。测试车辆在黄昏时段多次出现“犹豫不决”,甚至在阴影处误判静止障碍物。

这正是NHTSA要求特斯拉提交说明的核心问题。

3、Waymo的“精英主义”方案

作为行业最早的开创者,Waymo从2009年起步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计成本的技术路线: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多传感器融合。

其近1亿英里的无人驾驶里程,是数亿英里有安全员驾驶长期积累的结果,但这背后是惊人的烧钱速度——2020年以来已消耗超过100亿美元投资。

Waymo的优势体现在安全数据上:相比人类驾驶员,事故率降低91%。

但这个完美记录的成本太高,以至于商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二、商业策略:快攻、深耕与谨慎

三家的商业策略完美体现了各自的基因和处境:

1、萝卜快跑的“全球化闪电战”

百度选择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路径:先从中东、东南亚等友好市场切入,快速积累海外运营经验。

与Uber、Lyft的合作更是神来之笔——直接用现有平台解决获客难题。

图片

在迪拜的布局尤为典型:3月签约,7月获牌,9月试运营,这种速度让当地官员都感到惊讶。

更聪明的是本地化策略:为适应中东气候专门开发了耐高温版本,传感器清洁系统能在30秒内清除沙尘覆盖。

2、Waymo的“美国优先”深耕

尽管技术领先,Waymo却表现出惊人的保守。其业务仍集中在美国5个主要城市,新推出的“Waymo for Business”本质上是把现有服务打包给企业客户。

每月100万次的订单量看似可观,但与其投入的百亿资金相比,商业化效率仍显不足。

3、特斯拉的“谨慎试点”策略

马斯克虽然高调宣传Robotaxi,实际行动却异常小心,而且是把吹过的牛一次又一次延期。

奥斯汀试点仅投入10-20辆车,且全部配备安全员。

这种谨慎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内部数据显示,在复杂城市路况下,系统接管频率仍高达每百公里1.2次。

三、安全较量:数据说话的时代

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生死线,三家的表现差距明显:

1、萝卜快跑的“安全名片”

2亿公里安全里程、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1/14,这两个数字成为萝卜快跑最有力的谈判筹码。

在进入香港市场时,正是这份安全记录说服了持怀疑态度的监管机构。

其安全秘诀在于“渐进式推进”:先在封闭园区测试,再到简单城市道路,最后进入复杂路况。每一步都积累足够数据后才迈出下一步。

2、Waymo的“技术自信”

91%的事故降低率确实亮眼,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选择的运营区域——路况相对简单的凤凰城郊区。

当Waymo尝试进入旧金山市中心时,同样遭遇了技术挑战。

图片

3、特斯拉的“现实困境”

奥斯汀试运营期间被记录的多起“交通问题”,暴露了纯视觉方案在边缘场景下的脆弱性。

更麻烦的是,特斯拉过度依赖模拟数据训练,而模拟环境很难复现真实世界的长尾问题。

四、未来战局:千亿市场的三重门

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831亿元,全球市场更是万亿级别。但要分到这块蛋糕,必须跨过三道门槛:

1、成本关

特斯拉的“乐高式造车”理念如能实现,可将单车成本降低40%。

但现阶段,萝卜快跑的RT6凭借规模化生产,已将成本控制在25万元以内,是最接近商业化的方案。

图片

2、监管关

各地法规差异巨大:迪拜全力支持,加州严格限制,欧洲谨慎观望。

萝卜快跑的多地区运营经验正在成为宝贵资产,其建立的标准化合规流程可以快速复制到新市场。

3、用户体验关

Waymo在凤凰城的调研显示,60%的用户最关心的是“车辆能否理解我的特殊需求”。比如接送孩子时的额外等待、购物归来时的后备箱需求等。

这些细节决定用户留存率。

五、生态博弈:未来的竞争是体系的竞争

单一技术优势正在让位于生态能力:

1、萝卜快跑的建筑学生态

从车辆制造到运营平台,从地图数据到用户端App,百度构建了完整的闭环生态。

2024年5月,萝卜快跑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及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作为视觉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萝卜快跑实现了AI技术与车辆工程深度融合,通过10重安全冗余设计、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

2、特斯拉的垂直整合

自研芯片、自建工厂、自营保险,特斯拉试图控制每个环节。

这种模式效率最高,但扩张速度最慢。

图片

3、Waymo的开放困境

作为技术先驱,Waymo始终在“自营”和“技术授权”间摇摆。

过于追求技术完美,使其错过了最佳扩张时机。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当萝卜快跑在迪拜街头接过001号牌照,当特斯拉在奥斯汀为技术缺陷焦头烂额,当Waymo在董事会上为下一个50亿美元争辩时,自动驾驶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

上半场比拼谁的技术更炫酷,下半场较量谁的方案更能赚钱。

所以,方向盘扔进垃圾桶之前,先赢得人心,再赢得市场,这才是Robotaxi三国杀的终局。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无人车   #萝卜快跑  #特斯拉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三国杀(附投票):萝卜快跑拿下迪拜,特斯拉急得跳脚,Waymo疯狂烧钱!无人驾驶土萝卜如何在洋萝卜夹击中杀出重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