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数亿订单,具身智能现“落地潮”
今年下半年,除了智元之外,优必选也频频斩获亿元大单,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从概念走向量产。
注:具身智能机器人指具有物理实体,能够通过感知、思考和行动与环境交互的智能系统。
智元机器人之前也曾披露了公司2025年整体出货量大概在五千台左右,这次龙旗科技的订单占了将近五分之一,可以看出传统制造企业对于智能化改造,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
据悉此次订单涉及的智元精灵G2,前期主要聚焦于平板产线,将完成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的规模化部署。
这些机器人会在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产线数据联动这些环节起到AI交互和协同的作用。
智元机器人也表示会提供全周期服务,前期工站布局调研、末端执行器定制,中期设备安装联调、操作人员培训,后期技术维护、算法迭代。
此次合作也不是偶然,从天眼查得知,龙旗科技在今年7月份就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B轮融资。
这种深度合作现在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双方在共同探寻智能制造落地的真正道路。
龙旗科技作为世界领先的智能产品ODM厂商之一,如今也正在推动“1+2+X”的产品战略。
“1+2+X”,简而言其它要以智能手机为核心,重点发展个人计算和汽车电子这两大业务,并且涉足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多种类的智能产品。
而从2025年上半年龙旗科技的业务分布情况来看,其AIoT业务收入高达33.21亿元,同比增长45.26%,是目前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劳动力短缺成最大“推手”
市场向来都是讲究供需平衡的,劳动力短缺便是目前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幕后大推手”。
有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每年增长8%,2024年企业用工缺口平均为15%。
外加如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3亿。
在小小的家庭护工领域,其缺口就高达500万,这也让传统的家政服务价格每年上涨15%。
制造业领域同样如此,机器人在中国国民经济71个主要行业类别、236个中类行业中都有应用,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居世界第三。
另外像新能源这样的产业爆发带来了更大的增量需求,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1%,光伏、锂电池等先进产能扩张使得高精度、高负载机器人需求激增。
诸此种种的人力市场欠缺,对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也变得更为迫切。
AI大模型引发机器人迈入“升级加速期”
年初DeepSeek爆火,AI大模型的升级和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机器人行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升级速度也让人感叹匪夷所思。
尤其是AI大模型深入渗透到机器人领域之后,特别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让机器人慢慢具备了意识抽象和具身推理的能力,促使它由简单的“功能执行”转向深度的“场景理解”,可以做到“自主决策”。
硬件成本降低使得机器人得以更加普及,特别是在国内,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之后,机器人整机的价格从当初的几十万元下降到现在的几万美元。
这些因素促使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暴增35.6%。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达到94.2亿美元,到2033年将达到165.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增长势头更加迅猛,到2030年,市场规模会由2025年的18.17亿美元激增至189.71亿美元,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87%。
协作机器人成为新的增长点,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3.8亿美元,渗透率由目前的12%上升到28%。
注: 协作机器人是指可以在共享空间与人交互或者在共享空间附近安全工作的机器人。
今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宣布成立一只国家支持的创业投资基金,资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
这股政策东风,让机器人的“火”更是越烧越旺。
结语
从今年下半年不断冒出的具身智能大单来看,年初还靠“转手绢”的宇树才让人形机器人“忽然”出现在普罗大众视野,而后续机器人马拉松、跳舞、耍杂技等跳跃式进步,机器人从当初的“PPT融资”,一下子跑到了商业落地的历史阶段。
而龙旗科技惠州基地汽车电子产线到即将部署智元精灵G2的平板生产线,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始从传统搬运到精密组装。像消费电子制造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成了机器人落地的重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