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美股氢能上市公司普拉格能源(PLUG)涨34.63%,收于3.81美元/股,市值45.08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巴拉德动力系统(BLDP)涨23.00%,收于3.53美元/股,市值10.61亿美元。
普拉格能源的日K线
可资比较的是,被誉为中国氢能上市公司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虽然短期也屡有涨幅,市值爬升到70.61亿元,勉强撵上美股巴拉德的市值;跟普拉格相比,则是难望其背。
1
普拉格的复活之旅
普拉格大涨,源于美国投行机构H.C. Wainwright Co.给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7美元/股。
普拉格近期在氢能市场表现不俗。
10月1日,该公司宣布向葡萄牙领先的综合能源公司Galp交付了其首个10兆瓦(MW)GenEco电解槽模块。该模块被交付至Galp的锡内斯炼油厂,这里是欧洲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氢电解槽项目所在地。该项目是普拉格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项目,每年将生产多达15,000吨的可再生氢气,替代锡内斯炼油厂目前使用的20%的灰氢。这一替代将使炼油厂每年减少约11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普拉格能源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曾经以装备全美最多的氢能叉车公司而被外界所熟知,并将氢能叉车经验扩展至氢能商用车,直至绿氢生产与加氢站网络建设,覆盖制氢-储运-应用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上的闭环,使普拉格一度成为美股氢能上市公司市值“一哥”,在2020年创造过一年飙涨7倍、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纪录,至2021年1月26日最高上摸75.49美元/美股。后随美联储加息周期影响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遭到投资人做空股价一路下滑,至2025年5月16日创下历史新低0.69元/股。
后随美国财政部16.6亿美元贷款以及特朗普政府将清洁氢生产税收抵免项目开工期限意外延长2年的影响——美国IRA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第45V节中的清洁氢生产减税政策规定,生产1公斤清洁氢可以获得0.6-3美元/公斤的税收减免,该政策原本2025年底到期,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将它延长到2028年1月1日。
美股普拉格等一干氢能上市公司开启了一波声势浩荡的复活之旅。
2
Bloom大涨逻辑
在10月3日美股氢能板块大涨中,全球氢能行业上市公司新龙头Bloom Energy(BE)也跟涨2.60%,收于90.29美元/股,市值来到了211.28亿美元。
Bloom Energy日K线
Bloom Energy股票一路长虹,底层逻辑是AI电源的推动。
Bloom Energy主营SOC发电,相比于PEM燃料电池,SOC可以吃“粗粮”,既可以将氢气作为燃料,也可以将天然气作为燃料,而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将氢发电过程中的热量收集起来热电联供下能量转换效率最高能达到90%以上。
SOC迅速在AI电源的数据中心上找到了应用场景:Bloom Energy跟美国电力公司和甲骨文、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达成合作,为AI数据中心供电。
傍上美国国家AI这一头号工程,以Bloom Energy为代表的SOC迎来了高光时刻。
高盛最近发布的的2025 AI产业研报《Powering the AI Era》,比较有力地解释了Bloom Energy为什么上涨。摘引报告相关核心信息如下:
AI是基础设施革命
AI是继铁路、电气化、互联网后的重大技术拐点,其发展依赖资本与基础设施支撑,而不仅仅是代码与模型。
天价成本结构
一座250MW AI数据中心总成本约120亿美元,其中内部GPU等设备成本是物理建筑成本的3-4倍。
最紧迫瓶颈在电力
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但当前老旧电网无法适配,构成最紧迫瓶颈。
短期电力矛盾突出
天然气电厂审批建设需5-7年,风光能源供电间歇性强,核电是长期方案,导致短期电力供需矛盾尖锐。
如高盛报告所言,天然气电厂建设周期需要5-7年,而SOC发电部署灵活而快捷,短期能迅速填补天然气电厂的空白。
只要是电,只要是能源,都将上涨。因此美股氢能板块迎来了一波上涨的行情。
3
中国跟不跟
从美股氢能产业发展轨迹来看,上市公司市值“一哥”分别从巴拉德、普拉格,转换到Bloom Energy,基本上代表了美国乃至全球氢能产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氢燃料电池技术,最早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局,以巴拉德时代为代表,一度出现了Nikola公司(尼古拉公司),创始人曾经雄心勃勃要推动美国商用车电动化,差点缔造了Nikola神话。最终还是因为技术不成熟陷入造假丑闻而遭做空退市。
Nikola的退市,意味着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一时受挫,普拉格和Bloom Energy的崛起,表明氢能在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应用,看到了应用的曙光。
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这些个阶段。先是在交通领域应用先行,并且有五部委3+2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然后转到上游风光制氢领域,现在在风光制氢非电应用领域找场景——风光发电制氢再制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和SAF。
中美国情不一样,应用场景也不一样。
美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在AI电源找到应用场景,中国氢能也找到一个绝佳的应用场景,那就是光伏、风电制氢。
中国光伏、风力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力,而风光波动电源遇到的是电网稳定性问题——大规模的风光电力的储存,利用氢能这个能源枢纽,通过电转换成绿氢,绿氢替代灰氢,或者进一步制成绿醇、绿氨或SAF,替代传统石油、天然气,用在船用燃料,或者化工,或者冶炼,或者煤电掺烧以降碳,在工业领域实现降碳。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跟着一起发展。
因此,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9月份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提出新能源发展的非电方向,并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要“加大力度推动风光制氢取得一定规模突破”。
新能源非电发展的大幕,拉开了。
怎么发展非电制氢?
从美国、欧洲出台的氢能产业政策来看,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力度并不大,特别在绿氢产业领域,政府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还几乎没出手。即使是五部委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奖补政策,资金拨付大多不到位,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全球氢能上市公司一片涨的形势下,我国被低估的氢能上市公司能否迎来上涨行情,需要政策催化,需要看后续政策力度。
现在是,氛围到位了。
原文标题 : 全球氢能股票涨疯了,中国跟不跟?
10月3日,美股氢能上市公司普拉格能源(PLUG)涨34.63%,收于3.81美元/股,市值45.08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巴拉德动力系统(BLDP)涨23.00%,收于3.53美元/股,市值10.61亿美元。
普拉格能源的日K线
可资比较的是,被誉为中国氢能上市公司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虽然短期也屡有涨幅,市值爬升到70.61亿元,勉强撵上美股巴拉德的市值;跟普拉格相比,则是难望其背。
1
普拉格的复活之旅
普拉格大涨,源于美国投行机构H.C. Wainwright Co.给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7美元/股。
普拉格近期在氢能市场表现不俗。
10月1日,该公司宣布向葡萄牙领先的综合能源公司Galp交付了其首个10兆瓦(MW)GenEco电解槽模块。该模块被交付至Galp的锡内斯炼油厂,这里是欧洲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氢电解槽项目所在地。该项目是普拉格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项目,每年将生产多达15,000吨的可再生氢气,替代锡内斯炼油厂目前使用的20%的灰氢。这一替代将使炼油厂每年减少约11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普拉格能源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曾经以装备全美最多的氢能叉车公司而被外界所熟知,并将氢能叉车经验扩展至氢能商用车,直至绿氢生产与加氢站网络建设,覆盖制氢-储运-应用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上的闭环,使普拉格一度成为美股氢能上市公司市值“一哥”,在2020年创造过一年飙涨7倍、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纪录,至2021年1月26日最高上摸75.49美元/美股。后随美联储加息周期影响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遭到投资人做空股价一路下滑,至2025年5月16日创下历史新低0.69元/股。
后随美国财政部16.6亿美元贷款以及特朗普政府将清洁氢生产税收抵免项目开工期限意外延长2年的影响——美国IRA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第45V节中的清洁氢生产减税政策规定,生产1公斤清洁氢可以获得0.6-3美元/公斤的税收减免,该政策原本2025年底到期,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将它延长到2028年1月1日。
美股普拉格等一干氢能上市公司开启了一波声势浩荡的复活之旅。
2
Bloom大涨逻辑
在10月3日美股氢能板块大涨中,全球氢能行业上市公司新龙头Bloom Energy(BE)也跟涨2.60%,收于90.29美元/股,市值来到了211.28亿美元。
Bloom Energy日K线
Bloom Energy股票一路长虹,底层逻辑是AI电源的推动。
Bloom Energy主营SOC发电,相比于PEM燃料电池,SOC可以吃“粗粮”,既可以将氢气作为燃料,也可以将天然气作为燃料,而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将氢发电过程中的热量收集起来热电联供下能量转换效率最高能达到90%以上。
SOC迅速在AI电源的数据中心上找到了应用场景:Bloom Energy跟美国电力公司和甲骨文、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达成合作,为AI数据中心供电。
傍上美国国家AI这一头号工程,以Bloom Energy为代表的SOC迎来了高光时刻。
高盛最近发布的的2025 AI产业研报《Powering the AI Era》,比较有力地解释了Bloom Energy为什么上涨。摘引报告相关核心信息如下:
AI是基础设施革命
AI是继铁路、电气化、互联网后的重大技术拐点,其发展依赖资本与基础设施支撑,而不仅仅是代码与模型。
天价成本结构
一座250MW AI数据中心总成本约120亿美元,其中内部GPU等设备成本是物理建筑成本的3-4倍。
最紧迫瓶颈在电力
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但当前老旧电网无法适配,构成最紧迫瓶颈。
短期电力矛盾突出
天然气电厂审批建设需5-7年,风光能源供电间歇性强,核电是长期方案,导致短期电力供需矛盾尖锐。
如高盛报告所言,天然气电厂建设周期需要5-7年,而SOC发电部署灵活而快捷,短期能迅速填补天然气电厂的空白。
只要是电,只要是能源,都将上涨。因此美股氢能板块迎来了一波上涨的行情。
3
中国跟不跟
从美股氢能产业发展轨迹来看,上市公司市值“一哥”分别从巴拉德、普拉格,转换到Bloom Energy,基本上代表了美国乃至全球氢能产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氢燃料电池技术,最早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局,以巴拉德时代为代表,一度出现了Nikola公司(尼古拉公司),创始人曾经雄心勃勃要推动美国商用车电动化,差点缔造了Nikola神话。最终还是因为技术不成熟陷入造假丑闻而遭做空退市。
Nikola的退市,意味着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一时受挫,普拉格和Bloom Energy的崛起,表明氢能在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应用,看到了应用的曙光。
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这些个阶段。先是在交通领域应用先行,并且有五部委3+2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然后转到上游风光制氢领域,现在在风光制氢非电应用领域找场景——风光发电制氢再制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和SAF。
中美国情不一样,应用场景也不一样。
美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在AI电源找到应用场景,中国氢能也找到一个绝佳的应用场景,那就是光伏、风电制氢。
中国光伏、风力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力,而风光波动电源遇到的是电网稳定性问题——大规模的风光电力的储存,利用氢能这个能源枢纽,通过电转换成绿氢,绿氢替代灰氢,或者进一步制成绿醇、绿氨或SAF,替代传统石油、天然气,用在船用燃料,或者化工,或者冶炼,或者煤电掺烧以降碳,在工业领域实现降碳。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跟着一起发展。
因此,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9月份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提出新能源发展的非电方向,并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要“加大力度推动风光制氢取得一定规模突破”。
新能源非电发展的大幕,拉开了。
怎么发展非电制氢?
从美国、欧洲出台的氢能产业政策来看,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力度并不大,特别在绿氢产业领域,政府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还几乎没出手。即使是五部委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奖补政策,资金拨付大多不到位,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全球氢能上市公司一片涨的形势下,我国被低估的氢能上市公司能否迎来上涨行情,需要政策催化,需要看后续政策力度。
现在是,氛围到位了。
原文标题 : 全球氢能股票涨疯了,中国跟不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