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政策方面,高市早苗倾向于通过更积极的财政扩张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货币政策更加鸽派。财政政策方面,高市早苗强调“财政健全并非目的本身”,而应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利用财政带动就业和收入修复,财政立场相对其他候选人要更加积极。例如,高市早苗支持废止汽油“临时税率”,将食品消费税降至0%来应对日本高通胀问题;同时,加大对半导体、AI、量子、航天、先进医疗等关键部门的公共投入。货币政策方面,高市曾在之前的竞选中批评日央行的加息政策,整体货币政策立场要相对更鸽派,但此次竞选期间未就日央行加息发表评论。
在能源与产业安全上,高市早苗倾向支持“核能回归+下一代核/聚变研发”;限制对外依赖、严管敏感资产的外资收购,推动稀土稀有金属等国内资源开发,并建立国家级危机管理备份体系(包括网络和基础设施等)。
国防方面,高市早苗是积极的“修宪派”,主张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正式承认自卫队的地位,并赋予其更大的行动自由;支持扩大国防支出,但认为不应该以GDP占比设定硬目标(如国防支出占GDP2%的目标)、而以“按需投入”为原则,倡导自卫队更积极承担威慑任务。
与在野党合作方面,高市主张在维持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持有相似政策理念的党派合作。
外交方面,高市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继承安倍政府推进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在经贸合作层面,将经济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并支持CPTPP进一步扩容以深化同盟与伙伴网络。
预计高市早苗当选新任日本首相后,日本财政扩张的力度可能更大,对增长带来支撑,但是否会影响日央行加息进程仍有不确定性。高市早苗财政立场要更加积极:对半导体、AI、能源安全、国防与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与担保工具可能加速落地,叠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定向减负和现金性支持,可在短期内托底内需、改善企业与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拉动日本的名义增长。财政扩张或加大日本当前所面临的高通胀问题,但是否会导致日央行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尽管高市早苗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此次竞选期间未就日央行加息发表评论。
此外,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可能对市场造成短期扰动,特别是日本国债市场;中长期,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压力仍然挥之不去,日元真实利率需要重估——这一实际购买力的重估可以通过汇率升值完成,也可能通过长期代价更大、波动性更高的相对高通胀实现——日本通胀、包括资产价格通胀压力可能挥之不去。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小泉进次郎胜选有望获胜,高市早苗的胜选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宽松财政预期可能推高日股和日债收益率。年初以来,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创历史新高(参见《海外超长期国债利率为何同步上行?》,2025/5/22),财政扩张可能加大市场对日本债务持续性的担忧,从而推高长期以及超长期国债所隐含的期限溢价,并可能外溢到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中长期看,随着日本通胀粘性进一步增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压力将挥之不去,日元汇率或将升值。
最后,高市早苗的胜选是日本社会保守主义强势回归的标志,也是全球右翼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内部属于偏向右翼的派系,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反映了日本民意的变化。近年来,高通胀、移民大规模流入以及执政党丑闻拖累了自民党建制派的支持率,参政党等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持续攀升。例如7月结束的第27届日本参议院选举中,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丧失参议院多数席位,1955年以来首次同时丧失参众两院控制权,部分极右翼政党表现超预期。为了应对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自民党整体右转是大势所趋。此外,日本的右转并非特例,近年来右翼力量在全球多个国家兴起,特朗普在2024年赢得美国大选,极右翼政党在欧盟7个成员国参与执政或掌权,其关于移民、主权、产业安全等方面的政治议程正重塑政策走向。
主要图表
核心观点
经济政策方面,高市早苗倾向于通过更积极的财政扩张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货币政策更加鸽派。财政政策方面,高市早苗强调“财政健全并非目的本身”,而应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利用财政带动就业和收入修复,财政立场相对其他候选人要更加积极。例如,高市早苗支持废止汽油“临时税率”,将食品消费税降至0%来应对日本高通胀问题;同时,加大对半导体、AI、量子、航天、先进医疗等关键部门的公共投入。货币政策方面,高市曾在之前的竞选中批评日央行的加息政策,整体货币政策立场要相对更鸽派,但此次竞选期间未就日央行加息发表评论。
在能源与产业安全上,高市早苗倾向支持“核能回归+下一代核/聚变研发”;限制对外依赖、严管敏感资产的外资收购,推动稀土稀有金属等国内资源开发,并建立国家级危机管理备份体系(包括网络和基础设施等)。
国防方面,高市早苗是积极的“修宪派”,主张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正式承认自卫队的地位,并赋予其更大的行动自由;支持扩大国防支出,但认为不应该以GDP占比设定硬目标(如国防支出占GDP2%的目标)、而以“按需投入”为原则,倡导自卫队更积极承担威慑任务。
与在野党合作方面,高市主张在维持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持有相似政策理念的党派合作。
外交方面,高市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继承安倍政府推进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在经贸合作层面,将经济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并支持CPTPP进一步扩容以深化同盟与伙伴网络。
预计高市早苗当选新任日本首相后,日本财政扩张的力度可能更大,对增长带来支撑,但是否会影响日央行加息进程仍有不确定性。高市早苗财政立场要更加积极:对半导体、AI、能源安全、国防与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与担保工具可能加速落地,叠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定向减负和现金性支持,可在短期内托底内需、改善企业与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拉动日本的名义增长。财政扩张或加大日本当前所面临的高通胀问题,但是否会导致日央行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尽管高市早苗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此次竞选期间未就日央行加息发表评论。
此外,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可能对市场造成短期扰动,特别是日本国债市场;中长期,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压力仍然挥之不去,日元真实利率需要重估——这一实际购买力的重估可以通过汇率升值完成,也可能通过长期代价更大、波动性更高的相对高通胀实现——日本通胀、包括资产价格通胀压力可能挥之不去。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小泉进次郎胜选有望获胜,高市早苗的胜选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宽松财政预期可能推高日股和日债收益率。年初以来,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创历史新高(参见《海外超长期国债利率为何同步上行?》,2025/5/22),财政扩张可能加大市场对日本债务持续性的担忧,从而推高长期以及超长期国债所隐含的期限溢价,并可能外溢到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中长期看,随着日本通胀粘性进一步增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压力将挥之不去,日元汇率或将升值。
最后,高市早苗的胜选是日本社会保守主义强势回归的标志,也是全球右翼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内部属于偏向右翼的派系,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反映了日本民意的变化。近年来,高通胀、移民大规模流入以及执政党丑闻拖累了自民党建制派的支持率,参政党等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持续攀升。例如7月结束的第27届日本参议院选举中,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丧失参议院多数席位,1955年以来首次同时丧失参众两院控制权,部分极右翼政党表现超预期。为了应对极右翼政党的崛起,自民党整体右转是大势所趋。此外,日本的右转并非特例,近年来右翼力量在全球多个国家兴起,特朗普在2024年赢得美国大选,极右翼政党在欧盟7个成员国参与执政或掌权,其关于移民、主权、产业安全等方面的政治议程正重塑政策走向。
主要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