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微卫星稳定型群体,如何在现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亟待突破的难题。这项研究聚焦这一困境,探索的治疗方案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视角,其长期随访数据在优化治疗策略、填补临床空白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免疫治疗在pMMR/MSS直肠癌中作用有限,
放疗与免疫协同或成突破点?
当前,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标准治疗逐渐向全程新辅助治疗(TNT)转变,即将术后辅助化疗提前至术前,以提高依从性并降低复发转移风险。然而,传统TNT方案在改善总生存率(OS)方面仍显不足,亟需探索新策略。免疫治疗虽显著改善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但在错配修复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型肿瘤中效果甚微,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短程放疗(SCRT)可上调PD-L1表达,为免疫治疗创造有利环境,二者协同或能增强疗效。
2025年5月,BMC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Neoadjuvant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3-year survival from a phase 2 study”的文章,此前该团队的2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SC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48.1%,尤其在pMMR/MSS患者中表现亮眼,本次研究则进一步报道3年生存数据,为这一联合方案的长期疗效提供证据。
采用单臂2期试验设计,
探索SCRT序贯免疫联合化疗的3年生存获益?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臂、2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辅助短程放疗(SC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30例未经治疗的T3-4N0M0或T1-4N+M0直肠腺癌患者,年龄18-7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10cm,ECOG评分0-1分。干预方案为:先给予5×5 Gy SCRT(5天内完成),1周后接受2个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mg,每3周1次)联合CAPOX化疗(奥沙利铂130mg/m²静注,卡培他滨1000mg/m²口服,每日2次,持续14天),最后在新辅助治疗结束1周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次要终点包括3年DFS、3年OS、R0切除率及安全性,其中3年DFS和OS为本次分析重点。
3年DFS达80.2%、OS超90%,
特定亚组生存优势更显著?
▌整体生存数据亮眼,中位DFS与OS均未达到,3年生存率表现优异
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0.8个月。在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27例患者中,6例(22.2%)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其中1例(3.7%)为局部复发,5例(18.5%)为远处转移。分析显示,中位无病生存期(DFS)未达到(95% CI 39.7-未达到),3年DFS率为80.2%(95% CI 58.6-91.3),这一结果在图1的Kaplan-Meier曲线中得到体现。
图13 年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在总生存(OS)方面,30例患者中仅2例(6.7%)死亡,中位OS同样未达到,3年OS率高达93.3%(95% CI 75.9-98.3),对应结果可参考图2的生存曲线。
图2总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亚组分析显示,pCR与术后病理特征显著影响DFS
进一步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达到pCR者的63.5%(P=0.018),对应图3A的生存曲线对比。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pN0)患者的3年DFS率为94.4%,远高于淋巴结阳性(pN+)患者的50.0%(P=0.003),结果见图3B。此外,基线MRI评估显示环周切缘(CRM)阴性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显著优于CRM阳性者的69.5%(P=0.036),对应图3D;基线壁外静脉侵犯(EMVI)阴性患者的3年DFS率为100.0%,显著高于EMVI阳性者的54.5%(P=0.002),结果见图3C。
注:A.对比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未达到pCR的患者,前者无病生存率更高;B.比较了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pN0)与阳性(pN+)的患者,pN0患者无病生存优势明显;C.显示基线壁外静脉侵犯(EMVI)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D.对比了基线MRI评估环周切缘(CRM)阴性与阳性的患者,CRM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情况更优;E.呈现了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1与<1的患者,CPS≥1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对更高。
图3按不同特征分层的3年无病生存期亚组分析
▌PD-L1表达与OS亚组趋势一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在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亚组中,CPS≥1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高于CPS<1者的74.3%(P=0.242),对应图3E。在OS的亚组分析中,pCR、pN0、PD-L1 CPS≥1、CRM阴性及EMVI阴性的患者同样呈现出3年OS率更高的趋势(如pCR患者3年OS率为100.0%,非pCR患者为92.9%),这些结果在图4的各亚组生存曲线中有所体现,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图4按不同特征分层的3年总生存期亚组分析
总结
本研究通过2期临床试验随访数据,证实新辅助短程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具有优异的3年生存outcomes,尤其在占比极高的MSS型患者中表现突出,填补了免疫治疗在pMMR/MSS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空白。与传统方案相比,该方案不仅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还在长期生存上展现优势,且安全性良好。其创新点在于利用SCRT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特别是高风险特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正在进行的3期UNION试验将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价值,有望推动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策略的更新。
参考文献
Lin Z, Zhang P, Cai M, et al. Neoadjuvant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3-year survival from a phase 2 study[J]. BMC medicine, 2025, 23(1): 1-9.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导语: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微卫星稳定型群体,如何在现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亟待突破的难题。这项研究聚焦这一困境,探索的治疗方案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视角,其长期随访数据在优化治疗策略、填补临床空白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免疫治疗在pMMR/MSS直肠癌中作用有限,
放疗与免疫协同或成突破点?
当前,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标准治疗逐渐向全程新辅助治疗(TNT)转变,即将术后辅助化疗提前至术前,以提高依从性并降低复发转移风险。然而,传统TNT方案在改善总生存率(OS)方面仍显不足,亟需探索新策略。免疫治疗虽显著改善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但在错配修复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型肿瘤中效果甚微,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短程放疗(SCRT)可上调PD-L1表达,为免疫治疗创造有利环境,二者协同或能增强疗效。
2025年5月,BMC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Neoadjuvant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3-year survival from a phase 2 study”的文章,此前该团队的2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SC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48.1%,尤其在pMMR/MSS患者中表现亮眼,本次研究则进一步报道3年生存数据,为这一联合方案的长期疗效提供证据。
采用单臂2期试验设计,
探索SCRT序贯免疫联合化疗的3年生存获益?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臂、2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辅助短程放疗(SC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30例未经治疗的T3-4N0M0或T1-4N+M0直肠腺癌患者,年龄18-7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10cm,ECOG评分0-1分。干预方案为:先给予5×5 Gy SCRT(5天内完成),1周后接受2个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mg,每3周1次)联合CAPOX化疗(奥沙利铂130mg/m²静注,卡培他滨1000mg/m²口服,每日2次,持续14天),最后在新辅助治疗结束1周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次要终点包括3年DFS、3年OS、R0切除率及安全性,其中3年DFS和OS为本次分析重点。
3年DFS达80.2%、OS超90%,
特定亚组生存优势更显著?
▌整体生存数据亮眼,中位DFS与OS均未达到,3年生存率表现优异
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0.8个月。在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27例患者中,6例(22.2%)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其中1例(3.7%)为局部复发,5例(18.5%)为远处转移。分析显示,中位无病生存期(DFS)未达到(95% CI 39.7-未达到),3年DFS率为80.2%(95% CI 58.6-91.3),这一结果在图1的Kaplan-Meier曲线中得到体现。
图13 年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在总生存(OS)方面,30例患者中仅2例(6.7%)死亡,中位OS同样未达到,3年OS率高达93.3%(95% CI 75.9-98.3),对应结果可参考图2的生存曲线。
图2总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亚组分析显示,pCR与术后病理特征显著影响DFS
进一步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达到pCR者的63.5%(P=0.018),对应图3A的生存曲线对比。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pN0)患者的3年DFS率为94.4%,远高于淋巴结阳性(pN+)患者的50.0%(P=0.003),结果见图3B。此外,基线MRI评估显示环周切缘(CRM)阴性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显著优于CRM阳性者的69.5%(P=0.036),对应图3D;基线壁外静脉侵犯(EMVI)阴性患者的3年DFS率为100.0%,显著高于EMVI阳性者的54.5%(P=0.002),结果见图3C。
注:A.对比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未达到pCR的患者,前者无病生存率更高;B.比较了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pN0)与阳性(pN+)的患者,pN0患者无病生存优势明显;C.显示基线壁外静脉侵犯(EMVI)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D.对比了基线MRI评估环周切缘(CRM)阴性与阳性的患者,CRM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情况更优;E.呈现了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1与<1的患者,CPS≥1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对更高。
图3按不同特征分层的3年无病生存期亚组分析
▌PD-L1表达与OS亚组趋势一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在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亚组中,CPS≥1的患者3年DFS率为100.0%,高于CPS<1者的74.3%(P=0.242),对应图3E。在OS的亚组分析中,pCR、pN0、PD-L1 CPS≥1、CRM阴性及EMVI阴性的患者同样呈现出3年OS率更高的趋势(如pCR患者3年OS率为100.0%,非pCR患者为92.9%),这些结果在图4的各亚组生存曲线中有所体现,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图4按不同特征分层的3年总生存期亚组分析
总结
本研究通过2期临床试验随访数据,证实新辅助短程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CAPOX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具有优异的3年生存outcomes,尤其在占比极高的MSS型患者中表现突出,填补了免疫治疗在pMMR/MSS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空白。与传统方案相比,该方案不仅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还在长期生存上展现优势,且安全性良好。其创新点在于利用SCRT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特别是高风险特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正在进行的3期UNION试验将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价值,有望推动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策略的更新。
参考文献
Lin Z, Zhang P, Cai M, et al. Neoadjuvant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3-year survival from a phase 2 study[J]. BMC medicine, 2025, 23(1): 1-9.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