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涨疯了的消息,相信你已经看到了,不少人说是“剧本”。不过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历史规律可循——近十五年来,恒生指数在国庆期间上涨概率接近九成,呈现出显著的“日历效应”。这一走势不仅是简单的市场波动,更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态度转向积极,可视为节后A股行情的重要预演。
10月2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61%,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36%。半导体、黄金、消费电子、光伏、医药及汽车股涨幅居前。港股芯片股大涨,中芯国际涨12.70%。科技线凶猛爆发原因之一是,OpenAI与三星、SK海力士达成初步协议,为“星际之门”项目供应芯片。近期OpenAI 持续“画饼”,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联动,点燃了美股纳斯达克、港股互联网及A 股硬科技赛道的AI 狂欢。
涨价因素也是重要催化之一。近期,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多家厂商宣布调价15%至30%,这是今年年中之后的又一次大幅提价,存储行业热度持续攀升。本轮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是“供应紧张”与“需求爆发”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主要厂商减产导致供给端出现缺口;另一方面,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存储芯片带来海量新增需求。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26年将进一步增至2148亿美元。
在华鑫证券认为,9月以来的涨价潮已是第二轮,今年4月便开启了首轮涨价。彼时三星率先宣布,将于今年起逐步停止DDR4内存颗粒生产,转而聚焦更高端、利润更高的DDR5、LPDDR5及HBM内存;随后SK海力士也开始逐步缩减DDR4产能,计划将其DDR4产能压缩至20%左右。
东北证券表示,全球存储产业正经历从周期波动向技术驱动的历史性转型。AI爆发性需求推动存储性能与容量要求呈指数级增长,HBM技术凭借高带宽特性成为AI加速卡的价值中枢,在高端GPU物料成本中占比突破50%。当前技术迭代持续加速,HBM3e已成为主流,位元份额超75%,HBM4预计2025年底推出。
中信证券进一步指出,行业景气周期有望至少延续至2026年下半年。在此背景下,存储芯片的涨价浪潮正推动全产业链价值重估,无论是存储芯片原厂,还是为其提供设备与材料的上下游企业,均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存储芯片行业产业链解析
存储芯片行业产业链呈垂直分层结构,核心分为上游原材料与设备、中游设计与制造、下游封装测试及模组集成三大环节,并辐射至终端应用场景。上游以高壁垒的材料和设备为核心,材料端硅片占芯片总成本30%-40%,电子特气、光刻胶等纯度要求严苛;设备端光刻、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合计占晶圆制造成本超60%,ASML、LAM等主导全球市场,国内厂商正加速国产替代。中游聚焦芯片设计与制造,DRAM、NANDFlash、NORFlash为三大主流产品,三星、SK海力士等IDM厂商主导市场,国内兆易创新等Fabless企业依托代工厂布局。下游通过封测与模组集成实现产品落地,长电科技等国内厂商跻身全球前列,最终产品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手机、PC等领域,形成“基础支撑-核心制造-终端落地”的完整产业生态。
存储芯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端,HBM成为AI时代核心增量,HBM4预计2025年底推出,带宽可达2TB/s,支持16层堆叠,同时3DNAND向更高层数突破,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实现密度领先,混合键合等先进封装技术推动性能跃升。需求端,AI服务器单机存储需求达PB级,带动HBM、大容量QLCSSD需求爆发,数据中心与汽车电子、AI终端形成三重增长合力。供给与竞争格局上,国际巨头向高端产能倾斜,DDR4等成熟制程供应收缩,而国产替代加速推进,长江存储、长鑫存储通过扩产与技术突破,目标2026年分别冲击全球NAND、DRAM前列,设备材料领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行业在技术驱动与格局重塑中迎来结构性增长。
行业景气度上行有望延续到2026年
中信证券认为,存储景气度上行至少将延续到2026年下半年。本轮存储周期上行是“保守预期→北美CSP上调CAPEX+HDD需求外溢”,叠加NAND过去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以及海外原厂谨慎的CAPEX预期。9月以来,原厂接连调涨报价,Wafer、模组价格已小幅上涨。预计2025年四季度NANDFlash价格将上涨5%-10%,数据中心eSSD涨价幅度有望超市场预期,2026年大容量QLCSSD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银证券认为受DRAM原厂停产旧制程DRAM产品影响,DDR4、LPDDR4X价格大幅上涨,DRAM市场持续景气,2025年四季度有望实现20%-50%季度环比涨幅。随着海外大厂淡出利基型DRAM市场,市场供需格局变化,产品价格上涨。NORFlash市场供需趋于健康,2025年四季度价格有望调升至双位数百分比,或延续至2026年。
东方证券认为,闪迪在2025年第二次提价源于供需格局转变,供需缺口或持续扩大。需求端,AI应用推动及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领域存储需求强劲;供应端,行业面临供应紧缩,一方面NAND生产商将产量转向下一代节点致低密度芯片供应紧缺,另一方面部分供应商因财务困境短期难扩产。全球DRAM市场规模持续扩张,AI订单预期乐观,持续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
存储行业本轮受AI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
存储行业市场空间大,周期属性强。存储芯片是半导体行业中是仅次于逻辑芯片的第二大细分领域。存储芯片相比其他半导体品种周期性较强,以2023-2024年为例,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923亿元,同比下滑29%,2024年市场规模为1655亿元,同比增长79%。周期性较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1)技术段: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存储器的代际标准一般以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为主,各家同代产品性能相差不大;2)供给端:存储行业为寡头市场,全球市场基本被3-5家大厂垄断。其中DRA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垄断,25Q2CR3份额超过90%;Nand Flash市场主要供应商有三星、海力士、凯侠、美光、闪迪,25Q2CR5份额超过90%;3)需求端:存储的主要下游是手机、PC等消费电子,这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周期属性。
存储行业本轮受AI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从2016年开始,存储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
1)2016-2019年周期核心受益DDR4换代带来的价格快速上涨,尽管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并无明显增长,但手机游戏等应用的火爆对硬件内的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游应用的需求推动DDR4渗透率大幅提升。原厂方面,2016年存储厂转向3D Nand Flash扩产,加深了市场对于DDR4供给紧张的预期。同时2016年三星西安工厂停电等厂务因素也进一步推高存储器价格。
2)2020-2023年周期核心受益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2020-2021年,随着全球受到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线上网课等形式逐渐普遍,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销量大幅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大幅增长27%。另外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对服务器需求也有所提升,2020/2021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分别增长3.9%和6.9%。2022-2023年消费电子销量有所下滑,存储景气度开始下行。
3)2024年开启的新周期核心受益AI基建带来的需求增长。我们认为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和2016-2019年、2020-2023年有所不同,前两轮周期本质更多依托消费端发力,而本轮存储芯片的需求更多源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算力基建,持续性可能更强。
A股存储芯片龙头股:
兆易创新(603986):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领域的标杆企业,是国内NORFlash市占率第一、全球第三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同时量产NORFlash、SLCNAND、利基DRAM的Fabless厂商。公司与长鑫存储等企业合作紧密,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688***):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领跑者,DDR4/DDR5内存接口芯片市占率超50%,是DDR5内存接口芯片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者。公司产品通过全球众多巨头认证,还与长鑫存储合作开发DDR5定制颗粒,适配国产CPU。
江波龙(301308):国内存储模组厂商龙头,旗下拥有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和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雷克沙)”,提供从存储芯片到模组的全链条产品,产品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市场,与国内外多家厂商合作。
****(688***):专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研发制造,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NANDFlash、DRAM存储器技术的企业,研发实力强,定制化服务能力突出,晶圆级封测技术领先,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领域。
北京君正(300223):其收购的北京矽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存储芯片供应商,在汽车、工业等高品质应用领域优势明显,车规级DRAM市占率全球第二,是国内车规级存储芯片领域的核心龙头。
***(000***):国内最大独立DRAM封测企业、全球第二大硬盘磁头制造商,掌握先进封装技术,封测良率达99.5%,HBM封装试产线布局AI算力赛道,核心客户包括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
聊到这儿,其实不难理解大家的心情——假期里A 股虽暂歇休市,但港股、美股的相关板块已然热力爆发,不少朋友看着行情难免按捺不住。不过与其着急,不如趁这段时间沉下心做好功课:理清持仓逻辑、盯紧关注标的,把该做的准备落到位。剩下的,不妨多些从容和耐心,说不定等节后市场轮动起来,你一直留意的标的,就会迎来属于它的机会。
扫码回复“存储芯片”领取龙头股资料,并可免费诊股。
港股涨疯了的消息,相信你已经看到了,不少人说是“剧本”。不过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历史规律可循——近十五年来,恒生指数在国庆期间上涨概率接近九成,呈现出显著的“日历效应”。这一走势不仅是简单的市场波动,更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态度转向积极,可视为节后A股行情的重要预演。
10月2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61%,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36%。半导体、黄金、消费电子、光伏、医药及汽车股涨幅居前。港股芯片股大涨,中芯国际涨12.70%。科技线凶猛爆发原因之一是,OpenAI与三星、SK海力士达成初步协议,为“星际之门”项目供应芯片。近期OpenAI 持续“画饼”,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联动,点燃了美股纳斯达克、港股互联网及A 股硬科技赛道的AI 狂欢。
涨价因素也是重要催化之一。近期,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多家厂商宣布调价15%至30%,这是今年年中之后的又一次大幅提价,存储行业热度持续攀升。本轮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是“供应紧张”与“需求爆发”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主要厂商减产导致供给端出现缺口;另一方面,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存储芯片带来海量新增需求。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26年将进一步增至2148亿美元。
在华鑫证券认为,9月以来的涨价潮已是第二轮,今年4月便开启了首轮涨价。彼时三星率先宣布,将于今年起逐步停止DDR4内存颗粒生产,转而聚焦更高端、利润更高的DDR5、LPDDR5及HBM内存;随后SK海力士也开始逐步缩减DDR4产能,计划将其DDR4产能压缩至20%左右。
东北证券表示,全球存储产业正经历从周期波动向技术驱动的历史性转型。AI爆发性需求推动存储性能与容量要求呈指数级增长,HBM技术凭借高带宽特性成为AI加速卡的价值中枢,在高端GPU物料成本中占比突破50%。当前技术迭代持续加速,HBM3e已成为主流,位元份额超75%,HBM4预计2025年底推出。
中信证券进一步指出,行业景气周期有望至少延续至2026年下半年。在此背景下,存储芯片的涨价浪潮正推动全产业链价值重估,无论是存储芯片原厂,还是为其提供设备与材料的上下游企业,均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存储芯片行业产业链解析
存储芯片行业产业链呈垂直分层结构,核心分为上游原材料与设备、中游设计与制造、下游封装测试及模组集成三大环节,并辐射至终端应用场景。上游以高壁垒的材料和设备为核心,材料端硅片占芯片总成本30%-40%,电子特气、光刻胶等纯度要求严苛;设备端光刻、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合计占晶圆制造成本超60%,ASML、LAM等主导全球市场,国内厂商正加速国产替代。中游聚焦芯片设计与制造,DRAM、NANDFlash、NORFlash为三大主流产品,三星、SK海力士等IDM厂商主导市场,国内兆易创新等Fabless企业依托代工厂布局。下游通过封测与模组集成实现产品落地,长电科技等国内厂商跻身全球前列,最终产品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手机、PC等领域,形成“基础支撑-核心制造-终端落地”的完整产业生态。
存储芯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端,HBM成为AI时代核心增量,HBM4预计2025年底推出,带宽可达2TB/s,支持16层堆叠,同时3DNAND向更高层数突破,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实现密度领先,混合键合等先进封装技术推动性能跃升。需求端,AI服务器单机存储需求达PB级,带动HBM、大容量QLCSSD需求爆发,数据中心与汽车电子、AI终端形成三重增长合力。供给与竞争格局上,国际巨头向高端产能倾斜,DDR4等成熟制程供应收缩,而国产替代加速推进,长江存储、长鑫存储通过扩产与技术突破,目标2026年分别冲击全球NAND、DRAM前列,设备材料领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行业在技术驱动与格局重塑中迎来结构性增长。
行业景气度上行有望延续到2026年
中信证券认为,存储景气度上行至少将延续到2026年下半年。本轮存储周期上行是“保守预期→北美CSP上调CAPEX+HDD需求外溢”,叠加NAND过去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以及海外原厂谨慎的CAPEX预期。9月以来,原厂接连调涨报价,Wafer、模组价格已小幅上涨。预计2025年四季度NANDFlash价格将上涨5%-10%,数据中心eSSD涨价幅度有望超市场预期,2026年大容量QLCSSD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银证券认为受DRAM原厂停产旧制程DRAM产品影响,DDR4、LPDDR4X价格大幅上涨,DRAM市场持续景气,2025年四季度有望实现20%-50%季度环比涨幅。随着海外大厂淡出利基型DRAM市场,市场供需格局变化,产品价格上涨。NORFlash市场供需趋于健康,2025年四季度价格有望调升至双位数百分比,或延续至2026年。
东方证券认为,闪迪在2025年第二次提价源于供需格局转变,供需缺口或持续扩大。需求端,AI应用推动及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领域存储需求强劲;供应端,行业面临供应紧缩,一方面NAND生产商将产量转向下一代节点致低密度芯片供应紧缺,另一方面部分供应商因财务困境短期难扩产。全球DRAM市场规模持续扩张,AI订单预期乐观,持续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
存储行业本轮受AI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
存储行业市场空间大,周期属性强。存储芯片是半导体行业中是仅次于逻辑芯片的第二大细分领域。存储芯片相比其他半导体品种周期性较强,以2023-2024年为例,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923亿元,同比下滑29%,2024年市场规模为1655亿元,同比增长79%。周期性较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1)技术段: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存储器的代际标准一般以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为主,各家同代产品性能相差不大;2)供给端:存储行业为寡头市场,全球市场基本被3-5家大厂垄断。其中DRAM市场被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垄断,25Q2CR3份额超过90%;Nand Flash市场主要供应商有三星、海力士、凯侠、美光、闪迪,25Q2CR5份额超过90%;3)需求端:存储的主要下游是手机、PC等消费电子,这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周期属性。
存储行业本轮受AI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从2016年开始,存储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
1)2016-2019年周期核心受益DDR4换代带来的价格快速上涨,尽管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并无明显增长,但手机游戏等应用的火爆对硬件内的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游应用的需求推动DDR4渗透率大幅提升。原厂方面,2016年存储厂转向3D Nand Flash扩产,加深了市场对于DDR4供给紧张的预期。同时2016年三星西安工厂停电等厂务因素也进一步推高存储器价格。
2)2020-2023年周期核心受益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2020-2021年,随着全球受到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线上网课等形式逐渐普遍,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销量大幅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大幅增长27%。另外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对服务器需求也有所提升,2020/2021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分别增长3.9%和6.9%。2022-2023年消费电子销量有所下滑,存储景气度开始下行。
3)2024年开启的新周期核心受益AI基建带来的需求增长。我们认为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和2016-2019年、2020-2023年有所不同,前两轮周期本质更多依托消费端发力,而本轮存储芯片的需求更多源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算力基建,持续性可能更强。
A股存储芯片龙头股:
兆易创新(603986):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领域的标杆企业,是国内NORFlash市占率第一、全球第三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同时量产NORFlash、SLCNAND、利基DRAM的Fabless厂商。公司与长鑫存储等企业合作紧密,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688***):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领跑者,DDR4/DDR5内存接口芯片市占率超50%,是DDR5内存接口芯片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者。公司产品通过全球众多巨头认证,还与长鑫存储合作开发DDR5定制颗粒,适配国产CPU。
江波龙(301308):国内存储模组厂商龙头,旗下拥有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和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雷克沙)”,提供从存储芯片到模组的全链条产品,产品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市场,与国内外多家厂商合作。
****(688***):专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研发制造,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NANDFlash、DRAM存储器技术的企业,研发实力强,定制化服务能力突出,晶圆级封测技术领先,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领域。
北京君正(300223):其收购的北京矽成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存储芯片供应商,在汽车、工业等高品质应用领域优势明显,车规级DRAM市占率全球第二,是国内车规级存储芯片领域的核心龙头。
***(000***):国内最大独立DRAM封测企业、全球第二大硬盘磁头制造商,掌握先进封装技术,封测良率达99.5%,HBM封装试产线布局AI算力赛道,核心客户包括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
聊到这儿,其实不难理解大家的心情——假期里A 股虽暂歇休市,但港股、美股的相关板块已然热力爆发,不少朋友看着行情难免按捺不住。不过与其着急,不如趁这段时间沉下心做好功课:理清持仓逻辑、盯紧关注标的,把该做的准备落到位。剩下的,不妨多些从容和耐心,说不定等节后市场轮动起来,你一直留意的标的,就会迎来属于它的机会。
扫码回复“存储芯片”领取龙头股资料,并可免费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