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吴聃 摄影
在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神树的光芒下,一些小小的红色玉髓珠看似不起眼,却隐藏着古蜀文明与远方交流的秘密。9月27日,在德阳举办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化学指纹”比对揭晓答案:这些红玉髓珠的原料,可能来自北方的燕山乃至中亚地区!
如何判断一颗珠子的“籍贯”?科研人员采用了高精度激光剥蚀质谱技术(LA-ICP-MS),对玉髓中的57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每种玉髓的微量元素组合就像人类的DNA,具有独特性。”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自华解释,“我们通过比对珠子与全球27个玉髓矿源的化学指纹,最终锁定了四个主要来源区域。”
唐自华
研究人员还发现,三星堆玉髓珠的打孔方式多样:有的利用天然孔洞,有的通过敲凿,有的则采用精细钻制。“这些钻制孔工艺可能受到中亚或南亚技术影响。”唐自华介绍,部分珠子原料与甘肃、陕西等地矿源匹配。
研究显示,三星堆玉髓珠的主要矿源来自燕山构造带和中亚造山带,直线距离超过1500公里。“这意味着在3000多年前,三星堆已融入一个横跨中国西北乃至中亚的远程交换网络。”唐自华表示,玉髓可能通过部落贸易、礼物交换或人口迁徙传入成都平原。
目前研究仅覆盖11颗三星堆玉髓珠,团队计划扩大样本量,并联合地质学家深入追踪矿源线索。
唐自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吴聃 摄影
在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神树的光芒下,一些小小的红色玉髓珠看似不起眼,却隐藏着古蜀文明与远方交流的秘密。9月27日,在德阳举办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化学指纹”比对揭晓答案:这些红玉髓珠的原料,可能来自北方的燕山乃至中亚地区!
如何判断一颗珠子的“籍贯”?科研人员采用了高精度激光剥蚀质谱技术(LA-ICP-MS),对玉髓中的57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每种玉髓的微量元素组合就像人类的DNA,具有独特性。”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自华解释,“我们通过比对珠子与全球27个玉髓矿源的化学指纹,最终锁定了四个主要来源区域。”
唐自华
研究人员还发现,三星堆玉髓珠的打孔方式多样:有的利用天然孔洞,有的通过敲凿,有的则采用精细钻制。“这些钻制孔工艺可能受到中亚或南亚技术影响。”唐自华介绍,部分珠子原料与甘肃、陕西等地矿源匹配。
研究显示,三星堆玉髓珠的主要矿源来自燕山构造带和中亚造山带,直线距离超过1500公里。“这意味着在3000多年前,三星堆已融入一个横跨中国西北乃至中亚的远程交换网络。”唐自华表示,玉髓可能通过部落贸易、礼物交换或人口迁徙传入成都平原。
目前研究仅覆盖11颗三星堆玉髓珠,团队计划扩大样本量,并联合地质学家深入追踪矿源线索。
唐自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