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博会不再是产品秀,汇川技术到底展示了怎样的智能未来?

中国工控网

12小时前

纵观汇川此次工博会展示的所有创新方案,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锚点,那就是回归制造业的本质需求,围绕“两提四节双安全”(提效率、提品质,节材料、能源、空间、人工,保障财产与员工安全)理念展开。

在9月1日以一场技术密集的全球新品发布会引爆行业期待后,汇川技术没有留给市场太多消化时间。三周后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汇川技术再次以智能协同生态与全栈技术自主的立体化布局亮相2025工博会,通过首次完整展示四大业务架构、首次规模化呈现四大行业场景应用、首次体系化展示汇川开放的生态链架构和人形机器人研发成果,向全球工业界递交了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答卷。

18109170.jpg

从单点突破,到全栈创新

在当前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单一产品的性能优化已难以满足制造业日益复杂的场景需求,传统模式下 “单点突破”式的创新局限性更是突出,导致控制器、伺服、机械、软件等模块间常存在数据隔阂、协议不通的问题,各环节难以形成高效协同。

在此背景下,用户真正需要的,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或产品,而是能够打通全流程、实现多环节联动的整体解决方案。汇川技术正是瞄准这一核心需求,以覆盖“设计-制造-传动-执行”的全栈架构,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破局。具体而言,四大架构中FA架构负责搭建数据底座,运控架构实现数据流转,传动架构提供节能动力,机器人架构完成最终执行。这一闭环体系,实质上是将汇川二十多年的工业Know-how进一步转化为可落地、可协同的系统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今年汇川正式发布的这四大架构,其核心逻辑始终围绕让复杂变简单、让高端变普惠展开,旨在通过系统性降低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让曾被视为“奢侈品”的智能制造变得触手可及;更在于带动气动、传动、精密机械等传统工业领域打破技术壁垒,全面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640 (1).jpg

从硬件创新,到软件定义

如果说四大架构是支撑数自融合的“骨架”,那么汇川技术工博会上首次线下集体亮相的重磅系统,就是填充“骨架”的“血肉”。这些产品并非单纯的技术迭代,更是汇川技术基于深刻市场洞察,为客户应对未来挑战所提供的有力答案。

比如,围绕运控架构,汇川技术推出的INO AIR微型无线方案和InoTS磁驱智控柔性系统,精准解决了工业场景中柔性不足、安全缺失、停机损失大的问题,为设备智能化升级提供低成本、易落地的解决方案。

当工博会不再是产品秀,汇川技术到底展示了怎样的智能未来?-v3895.png

值得一提的是, INO AIR 全球工业无线同步运控方案还荣获了本届工博会CIIF工业自动化奖。该方案具备1ms通信周期、1μs端到端同步抖动和99.9999%的可靠性。该方案打破了伺服驱动器与电机有线连接的传统架构,实现驱动与电机的深度耦合,解决了客户设备布局难、二次调试繁琐的问题,助力设备模块化设计,适配柔性生产中设备灵活调整的需求。目前,该方案已在全球首款无线贴标机中规模化应用,真正实现“智造无线自由”,最高可实现36000瓶/小时的不干胶贴标速度,贴标精度高,兼容不同瓶型,匹配不同产线速度,可满足高柔性、高精度、高稳定、提效率、节成本和更安全的贴标工艺要求。

当工博会不再是产品秀,汇川技术到底展示了怎样的智能未来?-v31186.png

另一项技术突破是创新融合机械、电气、算法等跨领域关键技术的InoTS磁驱智控柔性系统。该系统集高速传输、高精定位、高性能工艺控制于一体,实现定位精度±10μm的同时速度高达5m/s。在化妆品、食品饮料等产线应用中,产能提升20%,故障时间减少30%,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设备复用率。

除此之外,汇川在机器人这一核心领域同样展现了系统级整合能力,覆盖关节执行器七自由度仿生臂,每关节标配扭矩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力控与灵活遥操,负载自重比大于0.5。

54270856.jpg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落地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汇川技术的场景化展示正在从传统工业延伸至前沿具身智能。在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方面,汇川技术首次系统展示了从机器人硬件到AI平台的全栈能力。硬件方面,通过一体化行星关节执行器、七自由度仿生臂、无框力矩电机、低压直流驱动器等核心部件,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物理支撑;软件方面,通过iFG.DAS数据基座自动打通多系统数据,实现智能清洗与治理,变“脏数据”为“高质量语料”,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

40112646.jpg

无论是架构的协同,还是场景的延伸,最终都离不开软件平台与生态的底层支撑。这也是汇川此次展会重点呈现亮点。汇川技术以工业数字化平台InoCube为基石,构建了数字能源管理平台InoCube-FEMS、数字工厂管理系统InoCube-FOS。同时,提供了标准化编程框架InoQuickPro,并辅以其配套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帮助用户快速构建高质量的标准程序。

53185077.jpg

最终,通过全场景智能化工业控制电气设计平台iFA,推动设备、能源与运营三大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软件定义工业”的终极目标。iFA平台的核心在于以软件重新定义自动化,通过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的无缝融合,打通从设备到工厂的数据闭环,旨在实现高效、柔性、智能的生产目标。其全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支持设备的无缝对接,大幅降低集成风险,缩短开发周期,从虚拟仿真到实体控制全链路贯通,让工厂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更简单、更可靠。


从技术深耕,到生态引领

纵观汇川此次工博会展示的所有创新方案,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锚点,那就是回归制造业的本质需求,围绕“两提四节双安全”(提效率、提品质,节材料、能源、空间、人工,保障财产与员工安全)理念展开。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不是“炫技”,而是实打实地为制造业解决痛点问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中,企业的长期战略决定了其能否在行业变革中立足。汇川技术在2025工博会上的展示,恰恰给出了“松柏企业”的答案:不追逐短期热点,而是深耕全栈技术;不局限于单点突破,而是构建系统能力;不搞封闭竞争,而是开放生态。

从四大架构的闭环呈现,到新品的场景落地,再到生态的协同开放,汇川技术正在证明中国智造的未来,不在于“模仿别人的路”,而在于“走自己的路”。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内卷等共性挑战的当下,我们期待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企业,持续以全栈创新推动行业转型。

纵观汇川此次工博会展示的所有创新方案,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锚点,那就是回归制造业的本质需求,围绕“两提四节双安全”(提效率、提品质,节材料、能源、空间、人工,保障财产与员工安全)理念展开。

在9月1日以一场技术密集的全球新品发布会引爆行业期待后,汇川技术没有留给市场太多消化时间。三周后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汇川技术再次以智能协同生态与全栈技术自主的立体化布局亮相2025工博会,通过首次完整展示四大业务架构、首次规模化呈现四大行业场景应用、首次体系化展示汇川开放的生态链架构和人形机器人研发成果,向全球工业界递交了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答卷。

18109170.jpg

从单点突破,到全栈创新

在当前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单一产品的性能优化已难以满足制造业日益复杂的场景需求,传统模式下 “单点突破”式的创新局限性更是突出,导致控制器、伺服、机械、软件等模块间常存在数据隔阂、协议不通的问题,各环节难以形成高效协同。

在此背景下,用户真正需要的,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或产品,而是能够打通全流程、实现多环节联动的整体解决方案。汇川技术正是瞄准这一核心需求,以覆盖“设计-制造-传动-执行”的全栈架构,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破局。具体而言,四大架构中FA架构负责搭建数据底座,运控架构实现数据流转,传动架构提供节能动力,机器人架构完成最终执行。这一闭环体系,实质上是将汇川二十多年的工业Know-how进一步转化为可落地、可协同的系统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今年汇川正式发布的这四大架构,其核心逻辑始终围绕让复杂变简单、让高端变普惠展开,旨在通过系统性降低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让曾被视为“奢侈品”的智能制造变得触手可及;更在于带动气动、传动、精密机械等传统工业领域打破技术壁垒,全面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640 (1).jpg

从硬件创新,到软件定义

如果说四大架构是支撑数自融合的“骨架”,那么汇川技术工博会上首次线下集体亮相的重磅系统,就是填充“骨架”的“血肉”。这些产品并非单纯的技术迭代,更是汇川技术基于深刻市场洞察,为客户应对未来挑战所提供的有力答案。

比如,围绕运控架构,汇川技术推出的INO AIR微型无线方案和InoTS磁驱智控柔性系统,精准解决了工业场景中柔性不足、安全缺失、停机损失大的问题,为设备智能化升级提供低成本、易落地的解决方案。

当工博会不再是产品秀,汇川技术到底展示了怎样的智能未来?-v3895.png

值得一提的是, INO AIR 全球工业无线同步运控方案还荣获了本届工博会CIIF工业自动化奖。该方案具备1ms通信周期、1μs端到端同步抖动和99.9999%的可靠性。该方案打破了伺服驱动器与电机有线连接的传统架构,实现驱动与电机的深度耦合,解决了客户设备布局难、二次调试繁琐的问题,助力设备模块化设计,适配柔性生产中设备灵活调整的需求。目前,该方案已在全球首款无线贴标机中规模化应用,真正实现“智造无线自由”,最高可实现36000瓶/小时的不干胶贴标速度,贴标精度高,兼容不同瓶型,匹配不同产线速度,可满足高柔性、高精度、高稳定、提效率、节成本和更安全的贴标工艺要求。

当工博会不再是产品秀,汇川技术到底展示了怎样的智能未来?-v31186.png

另一项技术突破是创新融合机械、电气、算法等跨领域关键技术的InoTS磁驱智控柔性系统。该系统集高速传输、高精定位、高性能工艺控制于一体,实现定位精度±10μm的同时速度高达5m/s。在化妆品、食品饮料等产线应用中,产能提升20%,故障时间减少30%,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设备复用率。

除此之外,汇川在机器人这一核心领域同样展现了系统级整合能力,覆盖关节执行器七自由度仿生臂,每关节标配扭矩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力控与灵活遥操,负载自重比大于0.5。

54270856.jpg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落地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汇川技术的场景化展示正在从传统工业延伸至前沿具身智能。在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方面,汇川技术首次系统展示了从机器人硬件到AI平台的全栈能力。硬件方面,通过一体化行星关节执行器、七自由度仿生臂、无框力矩电机、低压直流驱动器等核心部件,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物理支撑;软件方面,通过iFG.DAS数据基座自动打通多系统数据,实现智能清洗与治理,变“脏数据”为“高质量语料”,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

40112646.jpg

无论是架构的协同,还是场景的延伸,最终都离不开软件平台与生态的底层支撑。这也是汇川此次展会重点呈现亮点。汇川技术以工业数字化平台InoCube为基石,构建了数字能源管理平台InoCube-FEMS、数字工厂管理系统InoCube-FOS。同时,提供了标准化编程框架InoQuickPro,并辅以其配套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帮助用户快速构建高质量的标准程序。

53185077.jpg

最终,通过全场景智能化工业控制电气设计平台iFA,推动设备、能源与运营三大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软件定义工业”的终极目标。iFA平台的核心在于以软件重新定义自动化,通过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的无缝融合,打通从设备到工厂的数据闭环,旨在实现高效、柔性、智能的生产目标。其全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支持设备的无缝对接,大幅降低集成风险,缩短开发周期,从虚拟仿真到实体控制全链路贯通,让工厂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更简单、更可靠。


从技术深耕,到生态引领

纵观汇川此次工博会展示的所有创新方案,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锚点,那就是回归制造业的本质需求,围绕“两提四节双安全”(提效率、提品质,节材料、能源、空间、人工,保障财产与员工安全)理念展开。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不是“炫技”,而是实打实地为制造业解决痛点问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中,企业的长期战略决定了其能否在行业变革中立足。汇川技术在2025工博会上的展示,恰恰给出了“松柏企业”的答案:不追逐短期热点,而是深耕全栈技术;不局限于单点突破,而是构建系统能力;不搞封闭竞争,而是开放生态。

从四大架构的闭环呈现,到新品的场景落地,再到生态的协同开放,汇川技术正在证明中国智造的未来,不在于“模仿别人的路”,而在于“走自己的路”。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内卷等共性挑战的当下,我们期待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企业,持续以全栈创新推动行业转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