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腾晖光伏近期又一个胜诉的案件。
2025年9月5日,中利集团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腾晖光伏与汉寿中晖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常熟宏丰光伏电站开发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经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胜诉,获赔工程款、违约金等合计7534.25万元。
两笔诉讼案件,将为中利集团带来超过亿元的资金,帮助其早日扭亏为盈,也能帮助腾晖光伏再次腾飞。
老牌光伏巨头遭遇困境
资料显示,中利集团成立于1988年,原是以特种线缆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1年,中利集团成功并购江苏腾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腾晖光伏)51%股权。此后,中利集团全面进军光伏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市场,并在中国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大量光伏电站,被称为“光伏扶贫第一股”。
腾晖光伏也由此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商、国内领先的光伏电站开发商之一。截至2022年6月,腾晖光伏组件出货国家超过80个,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十大组件供应商之一。
不过,由于战略失误和专网通信业务暴雷等影响,这几年中利集团却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掉队”,还陷入了“亏损泥潭”。
2020年至2024年,中利集团营收分别为83.62亿元、103.82亿元、81.66亿元、40.51亿元、23.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0.65亿元、38.74亿元、4.76亿元、14.97亿元、11.74亿元,累计亏损额高达100.86亿元。
2023年1月,江苏欣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中利集团进行预重整及重整申请。2023年2月,苏州中院决定对中利集团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临时管理人。
2024年4月25日开市起,中利集团更是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及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 中利”。
国资入主重获“新生”
不过,中利集团的光伏和新能源线缆等特种电缆业务,仍具有显著的重整价值和持续经营潜力。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利集团在2024年底完成重整,建发股份正式入主中利集团,实控人为厦门国资委。
2025年4月,腾晖光伏凭借产品品质、技术研发能力等各方面良好的基础,重回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Tier1榜单。
2025年7月9日开市起,中利集团股票简称重新变更为“中利集团”,这也是近年来为数不多“摘星脱帽”的光伏企业。
2025年上半年,中利集团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下降33.59%;归母净利润为-7121.70万元,同比收窄73.20%。
其中,光伏业务实现营收9026万元,同比下滑84.65%,但毛利率高达17.63%,在2025年的光伏行业显得尤为耀眼。
同时,中利集团在半年报中表示,腾晖光伏在全球设立45个分支机构,产品与服务深度覆盖80多个重点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成熟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累计组件交付量达40GW。
公司已拥有TOPCon电池及组件相关专利35项,并实现全系TOPCon组件量产;同时在BC、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一代技术领域布局专利29项,具备丰富的前瞻技术储备。
深耕高溢价北美市场,未来可期
在近期举办的北美最大规模的国际太阳能展览会RE+2025上,腾晖光伏携全系列N型组件家族及储能解决方案重磅登场,包括TOPCon、HJT、BC等多条技术路线产品,以及工商业及公共事业级储能系统和电缆产品。
据腾晖光伏介绍,公司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实现了本地化制造布局,确保所有原材料百分百可溯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可靠的光伏产品。
整体来看,腾晖光伏拥有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制造布局,随着母公司中利集团的资金压力逐渐缓解,腾晖光伏也将加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