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十四五”交作业:寿险业成本压降3500亿,财险业费用率创20年新低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燕梳新青年信息科技)

1天前

各类新型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与原有保险覆盖面的提升,表明保险业正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社会治理,这也是风险赔付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9月22日国新办举办的“十四五”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代表保险业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十四五”期间,从行业自身出发,无论是人身险业还是财产险业都经历了从深刻的转变,发展理念彻底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行业降本增效成就斐然,经营效能显著提升。从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民生等方面来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监管的政策牵引、强力改革则为上述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健全制度,为行业高质量转型打下基础;坚决严监管、防风险,稳步出清行业存量风险;力推“报行合一”“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等,跨越行业利益藩篱,显著提升行业经营质效。

五年间,保险业经历了从追求规模到注重质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报行合一”深入推进,以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推进,行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这一庞大的资产规模,预示着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效能革命:据李云泽介绍,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

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驱动行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5年内,人身险业在监管主导下几次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加速推进降本增效。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更是建立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让人身险预定利率更加适应利率变化。

车险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的深入实施,是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李云泽指出,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行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多管齐下整治了无序竞争。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作为社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日益凸显。9万亿元的赔付支出,61.7%的大幅增长,反映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在经济社会中的渗透度全面提升。

李云泽强调,5年来,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推动防灾减灾安全网进一步织密织牢。这些数字背后,是保险业承担风险保障边界的持续扩展。

在民生保障领域,保险业的作用更加凸显。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保险业正从简单的风险补偿者向全方位的民生保障提供者转变。

从一亩地绝收之后给两三百块钱,到保完全成本,再到建立收入保险,现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经实现全国全覆盖。5年来,商业健康险更是为患病人群累计赔付1.8万亿元。

近年来,各类新型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与原有保险覆盖面的提升,表明保险业正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社会治理,这也是风险赔付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保险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以来,监管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等“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今年6月以来,我国股市进入快速上行期,形成“长牛”走势,险资功不可没。李云泽指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余额较2020年末增长85%。

“十四五”时期是金融监管体制深刻变革的五年。李云泽表示,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上周,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
5年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监管科技的运用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重要进展。李云泽介绍,规划实施“金监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全面强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使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

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李云泽指出,监管部门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后,“四级垂管”架构得以建立,一面重点关注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谨防风险“交叉感染”;一面着手“简政放权”,让更了解监管对象的人进行监管,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目前,总局已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

各类新型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与原有保险覆盖面的提升,表明保险业正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社会治理,这也是风险赔付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9月22日国新办举办的“十四五”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代表保险业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十四五”期间,从行业自身出发,无论是人身险业还是财产险业都经历了从深刻的转变,发展理念彻底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行业降本增效成就斐然,经营效能显著提升。从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民生等方面来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监管的政策牵引、强力改革则为上述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健全制度,为行业高质量转型打下基础;坚决严监管、防风险,稳步出清行业存量风险;力推“报行合一”“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等,跨越行业利益藩篱,显著提升行业经营质效。

五年间,保险业经历了从追求规模到注重质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报行合一”深入推进,以及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推进,行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这一庞大的资产规模,预示着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效能革命:据李云泽介绍,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

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驱动行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5年内,人身险业在监管主导下几次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加速推进降本增效。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更是建立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让人身险预定利率更加适应利率变化。

车险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的深入实施,是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李云泽指出,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行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多管齐下整治了无序竞争。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作为社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日益凸显。9万亿元的赔付支出,61.7%的大幅增长,反映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在经济社会中的渗透度全面提升。

李云泽强调,5年来,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推动防灾减灾安全网进一步织密织牢。这些数字背后,是保险业承担风险保障边界的持续扩展。

在民生保障领域,保险业的作用更加凸显。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保险业正从简单的风险补偿者向全方位的民生保障提供者转变。

从一亩地绝收之后给两三百块钱,到保完全成本,再到建立收入保险,现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经实现全国全覆盖。5年来,商业健康险更是为患病人群累计赔付1.8万亿元。

近年来,各类新型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与原有保险覆盖面的提升,表明保险业正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社会治理,这也是风险赔付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保险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以来,监管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等“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今年6月以来,我国股市进入快速上行期,形成“长牛”走势,险资功不可没。李云泽指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余额较2020年末增长85%。

“十四五”时期是金融监管体制深刻变革的五年。李云泽表示,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上周,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
5年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监管科技的运用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重要进展。李云泽介绍,规划实施“金监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全面强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使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

在监管方式上,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李云泽指出,监管部门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后,“四级垂管”架构得以建立,一面重点关注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谨防风险“交叉感染”;一面着手“简政放权”,让更了解监管对象的人进行监管,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目前,总局已对41家重点机构实施提级监管,同时下放112家中小保险机构监管权限。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