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30日上市以来,手回集团股价经历了开盘价破发、上市首日破发、创历史新低的“跌跌不休”行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收盘,小雨伞保险经纪母公司手回集团股价报收4.31港元每股,较8.08港元每股的发行价跌幅超过40%。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科技公司等纷纷谋求境外上市,但多数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尤其保险经纪公司在保险行业“报行合一”等因素影响下,其对上游保险公司佣金过度依赖,佣金率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公司业绩。
手回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超2成
5月30日,手回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8.08港元每股。上市首日,手回集团开盘价为7.5港元每股,较发行价下跌约7.2%,开盘价破发;5月30日收盘价为6.61港元每股,上市首日跌幅达到18.19%。
9月23日,手回集团股价报收4.27港元每股,收盘价创上市以来的新低。9月24日,手回集团股价小幅反弹,全天涨幅约0.94%,收盘价报收4.31港元每股,较发行价跌幅约46.66%。
公开资料显示,手回集团主要销售长期人身险产品,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旗下主要包括小雨伞保险经纪、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手回集团实现收入约5.55亿元,同比下降约21.2%;毛利润约1.97亿元,同比下降约28.6%;经调整净利润约0.66亿元,同比下降约49%。手回集团在业绩公告中表示,上半年业绩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消费需求放缓以及保险行业实施“报行合一”政策下调佣金率等综合影响。
近年来,保险相关企业持续追求在境外上市,但是多数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例如,美股上市公司致保科技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超70%;美股上市公司慧择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近7成;美股上市公司有家保险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超6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告诉上证报记者,保险中介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普遍不佳,主要因为其商业模式较为单一,高度依赖佣金收入,而行业面临“报行合一”等政策影响,导致公司佣金费率下滑。
“同时,上游保险公司‘去中介化’趋势加剧竞争,投资者对其盈利模式和增长前景存在疑虑。加之部分公司早期估值偏高,上市后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回调在所难免。”龙格说。
更多保险相关企业谋求上市
今年以来,有不少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正谋求上市,例如镁信健康、暖哇科技已经递表港交所。
资料显示,镁信健康成立于2017年。2022年至2024年,镁信健康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38%。
暖哇科技自2018年起深耕中国保险业AI解决方案市场。在财务表现上,暖哇科技于2023年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4亿元、6.5亿元及9.4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65.5%。
投资者应该如何评判保险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
龙格认为,辨别保险相关企业投资价值,一看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盈利路径是否清晰(如科技输出收入占比);二看科技实力能否真降本增效(如AI核保、区块链理赔等);三看合规经营能力,避开销售纠纷与数据风险较多的企业。
自5月30日上市以来,手回集团股价经历了开盘价破发、上市首日破发、创历史新低的“跌跌不休”行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收盘,小雨伞保险经纪母公司手回集团股价报收4.31港元每股,较8.08港元每股的发行价跌幅超过40%。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科技公司等纷纷谋求境外上市,但多数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理想。尤其保险经纪公司在保险行业“报行合一”等因素影响下,其对上游保险公司佣金过度依赖,佣金率下降极大地影响了公司业绩。
手回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超2成
5月30日,手回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8.08港元每股。上市首日,手回集团开盘价为7.5港元每股,较发行价下跌约7.2%,开盘价破发;5月30日收盘价为6.61港元每股,上市首日跌幅达到18.19%。
9月23日,手回集团股价报收4.27港元每股,收盘价创上市以来的新低。9月24日,手回集团股价小幅反弹,全天涨幅约0.94%,收盘价报收4.31港元每股,较发行价跌幅约46.66%。
公开资料显示,手回集团主要销售长期人身险产品,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旗下主要包括小雨伞保险经纪、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手回集团实现收入约5.55亿元,同比下降约21.2%;毛利润约1.97亿元,同比下降约28.6%;经调整净利润约0.66亿元,同比下降约49%。手回集团在业绩公告中表示,上半年业绩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消费需求放缓以及保险行业实施“报行合一”政策下调佣金率等综合影响。
近年来,保险相关企业持续追求在境外上市,但是多数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例如,美股上市公司致保科技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超70%;美股上市公司慧择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近7成;美股上市公司有家保险最新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超6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告诉上证报记者,保险中介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普遍不佳,主要因为其商业模式较为单一,高度依赖佣金收入,而行业面临“报行合一”等政策影响,导致公司佣金费率下滑。
“同时,上游保险公司‘去中介化’趋势加剧竞争,投资者对其盈利模式和增长前景存在疑虑。加之部分公司早期估值偏高,上市后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回调在所难免。”龙格说。
更多保险相关企业谋求上市
今年以来,有不少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正谋求上市,例如镁信健康、暖哇科技已经递表港交所。
资料显示,镁信健康成立于2017年。2022年至2024年,镁信健康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38%。
暖哇科技自2018年起深耕中国保险业AI解决方案市场。在财务表现上,暖哇科技于2023年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4亿元、6.5亿元及9.4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65.5%。
投资者应该如何评判保险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
龙格认为,辨别保险相关企业投资价值,一看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盈利路径是否清晰(如科技输出收入占比);二看科技实力能否真降本增效(如AI核保、区块链理赔等);三看合规经营能力,避开销售纠纷与数据风险较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