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队伍革新:价值引领打造“保险康养顾问”,以强者思维迎战黄金时代公司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燕梳新青年信息科技)

2天前

正如平安人寿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蔡霆所说:过往行业看重“树叶”,关注大树上到底有多少树叶,即队伍规模;但现在更看重树干和枝叶,树干是否不断变粗、变高,树枝是否长出新树叶,即优秀主管的数量和质量,也正是优秀主管的数量代表了一家公司、以及队伍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

洞察趋势是真智慧,勇于下注是真本领。

9月20日,平安人寿联合复旦大学发布《新纪元·新价值:迎接黄金发展期》寿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阐述当下寿险业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及保险代理人定位升级、打造高质量队伍的必要性。『慧保天下』从中发现,越是进入到转型深水区,越是深刻的革新正在激涌。

在近几年最重要的行业变革中,代理人数量从912万下降至264万,但产能不降反升的态势,标志着“人海战术”向“精英模式”的范式转移。在这场深刻转型中,代理人的角色正从传统的保险销售人员,转变为整合金融、健康、养老服务的综合顾问。

变革的年代,弱者思维困于风险,强者思维看见机遇。下文,『慧保天下』将结合白皮书内容,以平安人寿为例,深入解读这一范式转移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以“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为锚,把握马明哲所言的寿险业“黄金发展期”,锻造健康可持续的代理人队伍。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洞察趋势者的时代。

在中国寿险业这一场深刻的转型中,代理人渠道正行至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数据显示,经过6年调整,截至2024年底,代理人数量目前已经降至264万,但人数减少并未影响行业的发展,因为代理人的人均产能、专业素养与服务价值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种“量减质增”的背后,是代理人这一职业内核正发生深刻变化,也是寿险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上市险企的表现更为明显,例如,中国平安2024年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43.3%,达到101271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人均新业务价值又实现了同比21.6%的高增速。这一系列高增长的数据背后,正是对“质量代替数量”成为行业进化新逻辑的印证。
行业进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正在经历巨大的人口结构与财富传承的双重结构性变化。超过3亿人的老年人口,总财富达到150万亿元的中国600万资产富裕家庭,未来10年将发生的20万亿元财富转移……背后都代表了巨量且迫切的养老、财富需求。

政策引导也为代理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报行合一”、代理人分级分类、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无一不在重塑行业竞争逻辑,为专业主义的兴起扫清障碍。监管导向从追求“量”的规模扩张转向追求“质”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行业正本清源。

同时,消费者的素养提升、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多元,他们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推销,而是有专业分辨能力的主动需求方。

由宏入微的全面变革,就要求代理人必须从“销售专家”蜕变为“规划顾问”,掌握财务、法律、税务、医疗、养老等多领域知识,成为整合型、专家型的专业化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也为此提供了有力印证。根据白皮书,无论是美国金融顾问行业从产品销售走向专业咨询,还是日本在低利率和老龄化挑战下实现对代理人队伍的专业化改造,都证明了一条共同规律: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是代理人职业未来的唯一通行证。
平安人寿作为头部公司,在这次转折浪潮中,是洞察趋势、顺应趋势也是引领趋势的代表。自2019年开启新一轮改革后,其便坚定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优化队伍专业根基;以及,从2024年开始,寿险高峰会从强调优秀个人的表彰盛宴,调整为兼顾绩优个人和高质团队的“三好五星”高峰会,重塑评价标准;再到今年7月,重磅推出“保险康养顾问”品牌,升级职业定位,一系列举措都是在推动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作为平安人寿今年顺应趋势的最重磅举措,“保险康养顾问”这一品牌的本质,其实是代理人身份的重大跃迁和价值重构——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者,升级为平安集团“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的价值传递者,为客户带来专业的、长久的、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全面服务客户需求。

打造高质量代理人队伍,本质上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塑,是各方面发展促进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之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今年以来,平安人寿重磅打造了涵盖“职涯发展、技能提升、客户服务、产品覆盖”四大维度的“十好”优势。以“好机制”为例,新基本法重构双轨发展路线,支持队伍依据个人意愿和特质,规划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两条路线,在鼓励绩优个人的同时,也更加鼓励绩优团队。无论是惯于单兵作战还是更善团队作战,都能找准定位,借势向上;同时,职级越高,收入越高,队伍的每一分付出都将得到充分回报。

这是平安人寿“做优、增优、育优”的“三优”经营策略的落地,也是高质量队伍发展、成长的具体路径。正如平安人寿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蔡霆所说:过往行业看重“树叶”,关注大树上到底有多少树叶,即队伍规模;但现在更看重树干和枝叶,树干是否不断变粗、变高,树枝是否长出新树叶,即优秀主管的数量和质量,也正是优秀主管的数量代表了一家公司、以及队伍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
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再去看平安人寿的队伍转型,就可以确定,平安人寿升级“保险康养顾问”,绝非局限于代理人渠道的局部改良,而是基于顶层设计的战略升维。
而中国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以及构建出的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为重新定义代理人的角色提供赋能——代理人不再是单一产品的销售员,而是整个平安生态的入口和连接器。当代理人为客户推荐一份保单时,他提供的不仅是一份财务保障,更是通往平安集团旗下丰富的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社区等稀缺资源的“钥匙”。据了解,平安人寿70%的新业务价值都与医疗、养老这些服务有关。

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是实现代理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土壤。在对“基本法”进行改革的同时,平安人寿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的分层招募体系,针对不同背景的人才进行精准画像和差异化培育。目前,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4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优秀人才占比已达45%;近两年新增人员中,有2.9万人毕业于双一流高校。

产品与服务创新,则是代理人价值实现的载体。平安人寿推出“添平安”保险+服务解决方案和“享平安”客户权益生态体系,以保险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内外部优质资源,精准匹配客户需求。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将低频的保险购买行为转化为高频的服务互动,极大地增强了客户黏性。

在AI大演进发展的助力下,科技赋能成为代理人能力提升的关键杠杆。平安人寿为代理人配备的AI销售助手,毫无疑问是其强大的“外脑”和“能力倍增器”,据了解,其月均支持22万名代理人完成超45万次客户服务。以口袋E、金管家、知鸟为核心应用的“三大App+AI”数字生态,也对代理人实现了系统性的数字化赋能。

不难看出,战略-人才-产品服务-科技——平安模式下“四个轮子”的协同驱动,正在为平安寿险构筑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也为行业蹚出一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迈向价值驱动的可行路径。

当前寿险业正处在一个看似矛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行业转型阵痛持续,外部挑战不断,但另一方面,多重迹象表明,中国寿险业正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期”。
今年4月,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行业率先发表“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论断,如今这一前瞻性判断正不断得到验证。白皮书指出,四大宏观力量——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客户觉醒和经济规律,正共同汇聚成强大发展“飞轮”,为代理人的专业顾问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政策之舵重塑行业价值航道。近几年,监管机构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正在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校准航向——从追求“量”的规模扩张到追求“质”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报行合一”政策的严格执行,还是代理人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亦或是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系列监管政策为寿险业黄金发展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带来商业保险大有可为的历史性新空间。

第二,市场之潮催生巨大需求潜力。中国最大的社会结构变迁——老龄化,正呈现“规模大、速度快、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特征。因此,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超过19万亿元。同时,国民财富积累与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保障需求持续提升。

第三,客户觉醒推动行业正本清源。数字时代打破信息壁垒,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专业解决方案,进而也推动代理人向专业化、精英化转型,推动整个行业正本清源式的改革。

第四,发展规律锚定行业增长轨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闲教授在解读白皮书时强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寿险需求将进入加速通道。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站上1.2万美元台阶,正位于“S型曲线”最陡峭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一规律决定了寿险业爆发式增长的必然性。
对整个白皮书进行总结,最重要的结论应该是——黄金发展期下,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是代理人职业未来的唯一通行证。毫无疑问,在确定行业发展趋势下,对代理人职业的核心价值重估,才是抓住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推动力。这并非空洞的理念,也是对平安六年改革的实践总结。

2025年上半年,平安人寿超5000人获得晋升,各职级晋升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十好”优势的赋能,这支日益壮大的“保险康养顾问”队伍,转型成效不断展现,正在成为中国寿险业高质量队伍的标杆。

在这样的背景下,蔡霆对有志于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呼吁:“黄金发展期,行业准备好了;黄金发展期,公司为你准备好了;黄金发展期,如果你也准备好了,就跟我们一起出发吧!”
“最值得奋斗的事业,莫过于成为价值的守护人”,这是白皮书的结语,或许也是对代理人这一职业最好的总结。如今,站在寿险业的“时代交汇处”,有志者的主动奔赴,是对时代邀请的回应,更是用强者思维下注以赢得未来。

正如平安人寿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蔡霆所说:过往行业看重“树叶”,关注大树上到底有多少树叶,即队伍规模;但现在更看重树干和枝叶,树干是否不断变粗、变高,树枝是否长出新树叶,即优秀主管的数量和质量,也正是优秀主管的数量代表了一家公司、以及队伍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

洞察趋势是真智慧,勇于下注是真本领。

9月20日,平安人寿联合复旦大学发布《新纪元·新价值:迎接黄金发展期》寿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阐述当下寿险业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及保险代理人定位升级、打造高质量队伍的必要性。『慧保天下』从中发现,越是进入到转型深水区,越是深刻的革新正在激涌。

在近几年最重要的行业变革中,代理人数量从912万下降至264万,但产能不降反升的态势,标志着“人海战术”向“精英模式”的范式转移。在这场深刻转型中,代理人的角色正从传统的保险销售人员,转变为整合金融、健康、养老服务的综合顾问。

变革的年代,弱者思维困于风险,强者思维看见机遇。下文,『慧保天下』将结合白皮书内容,以平安人寿为例,深入解读这一范式转移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以“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为锚,把握马明哲所言的寿险业“黄金发展期”,锻造健康可持续的代理人队伍。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洞察趋势者的时代。

在中国寿险业这一场深刻的转型中,代理人渠道正行至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数据显示,经过6年调整,截至2024年底,代理人数量目前已经降至264万,但人数减少并未影响行业的发展,因为代理人的人均产能、专业素养与服务价值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种“量减质增”的背后,是代理人这一职业内核正发生深刻变化,也是寿险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上市险企的表现更为明显,例如,中国平安2024年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43.3%,达到101271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人均新业务价值又实现了同比21.6%的高增速。这一系列高增长的数据背后,正是对“质量代替数量”成为行业进化新逻辑的印证。
行业进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正在经历巨大的人口结构与财富传承的双重结构性变化。超过3亿人的老年人口,总财富达到150万亿元的中国600万资产富裕家庭,未来10年将发生的20万亿元财富转移……背后都代表了巨量且迫切的养老、财富需求。

政策引导也为代理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报行合一”、代理人分级分类、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无一不在重塑行业竞争逻辑,为专业主义的兴起扫清障碍。监管导向从追求“量”的规模扩张转向追求“质”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行业正本清源。

同时,消费者的素养提升、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多元,他们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推销,而是有专业分辨能力的主动需求方。

由宏入微的全面变革,就要求代理人必须从“销售专家”蜕变为“规划顾问”,掌握财务、法律、税务、医疗、养老等多领域知识,成为整合型、专家型的专业化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也为此提供了有力印证。根据白皮书,无论是美国金融顾问行业从产品销售走向专业咨询,还是日本在低利率和老龄化挑战下实现对代理人队伍的专业化改造,都证明了一条共同规律: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是代理人职业未来的唯一通行证。
平安人寿作为头部公司,在这次转折浪潮中,是洞察趋势、顺应趋势也是引领趋势的代表。自2019年开启新一轮改革后,其便坚定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优化队伍专业根基;以及,从2024年开始,寿险高峰会从强调优秀个人的表彰盛宴,调整为兼顾绩优个人和高质团队的“三好五星”高峰会,重塑评价标准;再到今年7月,重磅推出“保险康养顾问”品牌,升级职业定位,一系列举措都是在推动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作为平安人寿今年顺应趋势的最重磅举措,“保险康养顾问”这一品牌的本质,其实是代理人身份的重大跃迁和价值重构——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者,升级为平安集团“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的价值传递者,为客户带来专业的、长久的、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全面服务客户需求。

打造高质量代理人队伍,本质上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塑,是各方面发展促进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之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今年以来,平安人寿重磅打造了涵盖“职涯发展、技能提升、客户服务、产品覆盖”四大维度的“十好”优势。以“好机制”为例,新基本法重构双轨发展路线,支持队伍依据个人意愿和特质,规划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两条路线,在鼓励绩优个人的同时,也更加鼓励绩优团队。无论是惯于单兵作战还是更善团队作战,都能找准定位,借势向上;同时,职级越高,收入越高,队伍的每一分付出都将得到充分回报。

这是平安人寿“做优、增优、育优”的“三优”经营策略的落地,也是高质量队伍发展、成长的具体路径。正如平安人寿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蔡霆所说:过往行业看重“树叶”,关注大树上到底有多少树叶,即队伍规模;但现在更看重树干和枝叶,树干是否不断变粗、变高,树枝是否长出新树叶,即优秀主管的数量和质量,也正是优秀主管的数量代表了一家公司、以及队伍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
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再去看平安人寿的队伍转型,就可以确定,平安人寿升级“保险康养顾问”,绝非局限于代理人渠道的局部改良,而是基于顶层设计的战略升维。
而中国平安独特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以及构建出的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为重新定义代理人的角色提供赋能——代理人不再是单一产品的销售员,而是整个平安生态的入口和连接器。当代理人为客户推荐一份保单时,他提供的不仅是一份财务保障,更是通往平安集团旗下丰富的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社区等稀缺资源的“钥匙”。据了解,平安人寿70%的新业务价值都与医疗、养老这些服务有关。

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是实现代理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土壤。在对“基本法”进行改革的同时,平安人寿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的分层招募体系,针对不同背景的人才进行精准画像和差异化培育。目前,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4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优秀人才占比已达45%;近两年新增人员中,有2.9万人毕业于双一流高校。

产品与服务创新,则是代理人价值实现的载体。平安人寿推出“添平安”保险+服务解决方案和“享平安”客户权益生态体系,以保险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内外部优质资源,精准匹配客户需求。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将低频的保险购买行为转化为高频的服务互动,极大地增强了客户黏性。

在AI大演进发展的助力下,科技赋能成为代理人能力提升的关键杠杆。平安人寿为代理人配备的AI销售助手,毫无疑问是其强大的“外脑”和“能力倍增器”,据了解,其月均支持22万名代理人完成超45万次客户服务。以口袋E、金管家、知鸟为核心应用的“三大App+AI”数字生态,也对代理人实现了系统性的数字化赋能。

不难看出,战略-人才-产品服务-科技——平安模式下“四个轮子”的协同驱动,正在为平安寿险构筑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也为行业蹚出一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迈向价值驱动的可行路径。

当前寿险业正处在一个看似矛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行业转型阵痛持续,外部挑战不断,但另一方面,多重迹象表明,中国寿险业正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期”。
今年4月,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行业率先发表“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论断,如今这一前瞻性判断正不断得到验证。白皮书指出,四大宏观力量——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客户觉醒和经济规律,正共同汇聚成强大发展“飞轮”,为代理人的专业顾问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政策之舵重塑行业价值航道。近几年,监管机构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正在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校准航向——从追求“量”的规模扩张到追求“质”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报行合一”政策的严格执行,还是代理人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亦或是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系列监管政策为寿险业黄金发展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带来商业保险大有可为的历史性新空间。

第二,市场之潮催生巨大需求潜力。中国最大的社会结构变迁——老龄化,正呈现“规模大、速度快、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特征。因此,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超过19万亿元。同时,国民财富积累与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保障需求持续提升。

第三,客户觉醒推动行业正本清源。数字时代打破信息壁垒,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专业解决方案,进而也推动代理人向专业化、精英化转型,推动整个行业正本清源式的改革。

第四,发展规律锚定行业增长轨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闲教授在解读白皮书时强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寿险需求将进入加速通道。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站上1.2万美元台阶,正位于“S型曲线”最陡峭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一规律决定了寿险业爆发式增长的必然性。
对整个白皮书进行总结,最重要的结论应该是——黄金发展期下,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是代理人职业未来的唯一通行证。毫无疑问,在确定行业发展趋势下,对代理人职业的核心价值重估,才是抓住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推动力。这并非空洞的理念,也是对平安六年改革的实践总结。

2025年上半年,平安人寿超5000人获得晋升,各职级晋升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十好”优势的赋能,这支日益壮大的“保险康养顾问”队伍,转型成效不断展现,正在成为中国寿险业高质量队伍的标杆。

在这样的背景下,蔡霆对有志于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呼吁:“黄金发展期,行业准备好了;黄金发展期,公司为你准备好了;黄金发展期,如果你也准备好了,就跟我们一起出发吧!”
“最值得奋斗的事业,莫过于成为价值的守护人”,这是白皮书的结语,或许也是对代理人这一职业最好的总结。如今,站在寿险业的“时代交汇处”,有志者的主动奔赴,是对时代邀请的回应,更是用强者思维下注以赢得未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