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认为脂肪肝是胖人的 “专利”,然而,现实中却不乏一些身材苗条的人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这一现象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也反映出公众对脂肪肝存在着普遍且危险的认知误区,而正确认识脂肪肝是有效防治它的第一步。
武丽娜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肝脏临床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管中心消化协同项目等多项课题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
专业方向:各种病因肝功能异常、肝硬化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科研方向:胆汁淤积及胆红素代谢障碍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大众常见的六大认知误区
盘点与真相
误区一:只有胖人才会得脂肪肝
很多人都觉得,脂肪肝是因为脂肪过多堆积在肝脏,所以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但实际上,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
ldquo;真瘦” 还是 “假瘦” 除了看身体质量指数(BMI),还要看腰围,如果有限的脂肪都分布于腹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型肥胖,依然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另外,即使是 BMI 正常的瘦人,如果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也有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脂代谢异常也是瘦人发生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人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疾病,导致身体的脂代谢功能出现问题,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无法正常代谢肝脏中的脂肪,从而引发脂肪肝。
误区二:脂肪肝不痛不痒,无需治疗
脂肪肝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因此认为脂肪肝不需要治疗,反正不痛不痒,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脂肪肝是指脂肪堆积在肝脏上,如果早期脂肪肝未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将会进一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长期忽视治疗,最终会发展为肝纤维化。除此之外,脂肪肝还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误区三: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完全是 “富贵病”
不少人认为脂肪肝是因为吃了太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是一种 “富贵病”,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容易得脂肪肝。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如高脂、高糖饮食,确实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脂肪肝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多、吃得好,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例如,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堆积在肝脏;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酒精性脂肪肝;某些药物、营养不良、遗传易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所以,脂肪肝并不是单纯的 “富贵病”,不能把它的成因完全归结于饮食。
误区四:少吃肉、多吃水果就能消除脂肪肝
既然脂肪肝是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的,那么少吃肉、多吃水果是不是就能消除脂肪肝呢?其实不然。
虽然减少肉类的摄入,尤其是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对改善脂肪肝有一定帮助,但如果完全不吃肉,只吃水果,也是不行的。因为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就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过多的血糖也会转化为脂肪,沉积到肝脏,加重脂肪肝的程度。而且,长期只吃水果,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肝脏合成载脂蛋白的能力下降,无法及时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外,同样会加重肝脏内的脂肪沉积。
误区五:保肝药都一样,随便选一种吃就行
当被查出患有脂肪肝后,一些人认为保肝药都差不多,随便选一种吃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保肝药的种类很多,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不能随意选择。
不同的保肝药针对的病因和病情有所不同,例如水飞蓟素,它是一种天然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毒性物质侵害、抗氧化、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可用于中毒性肝脏损伤、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支持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六:一旦得了脂肪肝,就没办法逆转了
有些人认为,脂肪肝一旦形成,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早期的脂肪肝通过合理的干预是可以逆转的。
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脂肪代谢失衡,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导致脂肪代谢失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就可以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情况。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等治疗方法,也有助于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逆转病情。
这些误区会带来什么危害?
忽视早期干预,错过最佳可逆期
由于认为瘦人不会得脂肪肝或者脂肪肝不需要治疗等误区,很多人在早期发现脂肪肝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而早期的脂肪肝是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逆转的,如果忽视了早期的干预,就会错过这个最佳的可逆期,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延误治疗,增加发展为肝炎、纤维化的风险
如果觉得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治疗,或者认为脂肪肝无法逆转而放弃治疗,就会延误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脂肪肝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脏会出现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会逐渐变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采取错误的防治方法,反而加重肝脏负担
像认为少吃肉、多吃水果就能消除脂肪肝,或者随便吃保肝药等误区,会让患者采取错误的防治方法。例如,过度节食或只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加重肝脏的负担;随便吃保肝药可能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
和应对脂肪肝?
明确脂肪肝是种疾病,无论胖瘦都应重视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脂肪肝是一种疾病,它不是简单的身体脂肪过多的表现。无论 BMI 是否正常,只要被查出患有脂肪肝,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要了解脂肪肝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早期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
对于早期的脂肪肝患者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要调整饮食结构,做到合理膳食,减少油炸油腻、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此外,要坚持适量的运动,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
定期体检(肝脏超声、肝功能)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很多脂肪肝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定期体检是发现脂肪肝的关键。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肝脏的形态、大小以及是否有脂肪沉积等情况;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一般来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有脂肪肝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群,建议增加体检的频率,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治疗
如果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出现肝酶持续升高、脂肪性肝炎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结尾
打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知误区,对于我们科学防治脂肪肝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避免忽视早期的脂肪肝,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逆转病情,减少发展为严重肝脏疾病的风险。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对脂肪肝有一个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积极进行筛查,一旦发现问题,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 32(5): 418-434.
[2]CLAYTON-CHUBB D, KEMP W, MAJEED A, et al. Understanding NAFLD: from case identification to interventions, outcom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Nutrients, 2023 Jan 29;15(3): 687. DOI: 10.3390/nu15030687.
[3]MCNEICE K, SANDBERG K. Updat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J]. 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 2020 Aug;50(8): 100844. DOI: 10.1016/j.cppeds.2020.100844.
作者:武丽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认为脂肪肝是胖人的 “专利”,然而,现实中却不乏一些身材苗条的人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这一现象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也反映出公众对脂肪肝存在着普遍且危险的认知误区,而正确认识脂肪肝是有效防治它的第一步。
武丽娜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肝脏临床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管中心消化协同项目等多项课题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
专业方向:各种病因肝功能异常、肝硬化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科研方向:胆汁淤积及胆红素代谢障碍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大众常见的六大认知误区
盘点与真相
误区一:只有胖人才会得脂肪肝
很多人都觉得,脂肪肝是因为脂肪过多堆积在肝脏,所以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但实际上,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
ldquo;真瘦” 还是 “假瘦” 除了看身体质量指数(BMI),还要看腰围,如果有限的脂肪都分布于腹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型肥胖,依然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另外,即使是 BMI 正常的瘦人,如果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也有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脂代谢异常也是瘦人发生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人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疾病,导致身体的脂代谢功能出现问题,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无法正常代谢肝脏中的脂肪,从而引发脂肪肝。
误区二:脂肪肝不痛不痒,无需治疗
脂肪肝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因此认为脂肪肝不需要治疗,反正不痛不痒,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脂肪肝是指脂肪堆积在肝脏上,如果早期脂肪肝未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将会进一步进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长期忽视治疗,最终会发展为肝纤维化。除此之外,脂肪肝还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有关。
误区三: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完全是 “富贵病”
不少人认为脂肪肝是因为吃了太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是一种 “富贵病”,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容易得脂肪肝。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如高脂、高糖饮食,确实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脂肪肝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多、吃得好,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例如,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堆积在肝脏;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酒精性脂肪肝;某些药物、营养不良、遗传易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所以,脂肪肝并不是单纯的 “富贵病”,不能把它的成因完全归结于饮食。
误区四:少吃肉、多吃水果就能消除脂肪肝
既然脂肪肝是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的,那么少吃肉、多吃水果是不是就能消除脂肪肝呢?其实不然。
虽然减少肉类的摄入,尤其是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对改善脂肪肝有一定帮助,但如果完全不吃肉,只吃水果,也是不行的。因为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就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过多的血糖也会转化为脂肪,沉积到肝脏,加重脂肪肝的程度。而且,长期只吃水果,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肝脏合成载脂蛋白的能力下降,无法及时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外,同样会加重肝脏内的脂肪沉积。
误区五:保肝药都一样,随便选一种吃就行
当被查出患有脂肪肝后,一些人认为保肝药都差不多,随便选一种吃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保肝药的种类很多,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不能随意选择。
不同的保肝药针对的病因和病情有所不同,例如水飞蓟素,它是一种天然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毒性物质侵害、抗氧化、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可用于中毒性肝脏损伤、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支持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六:一旦得了脂肪肝,就没办法逆转了
有些人认为,脂肪肝一旦形成,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早期的脂肪肝通过合理的干预是可以逆转的。
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脂肪代谢失衡,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导致脂肪代谢失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就可以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情况。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等治疗方法,也有助于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逆转病情。
这些误区会带来什么危害?
忽视早期干预,错过最佳可逆期
由于认为瘦人不会得脂肪肝或者脂肪肝不需要治疗等误区,很多人在早期发现脂肪肝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而早期的脂肪肝是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逆转的,如果忽视了早期的干预,就会错过这个最佳的可逆期,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延误治疗,增加发展为肝炎、纤维化的风险
如果觉得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治疗,或者认为脂肪肝无法逆转而放弃治疗,就会延误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脂肪肝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脏会出现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会逐渐变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采取错误的防治方法,反而加重肝脏负担
像认为少吃肉、多吃水果就能消除脂肪肝,或者随便吃保肝药等误区,会让患者采取错误的防治方法。例如,过度节食或只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加重肝脏的负担;随便吃保肝药可能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
和应对脂肪肝?
明确脂肪肝是种疾病,无论胖瘦都应重视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脂肪肝是一种疾病,它不是简单的身体脂肪过多的表现。无论 BMI 是否正常,只要被查出患有脂肪肝,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要了解脂肪肝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早期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
对于早期的脂肪肝患者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要调整饮食结构,做到合理膳食,减少油炸油腻、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此外,要坚持适量的运动,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
定期体检(肝脏超声、肝功能)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很多脂肪肝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定期体检是发现脂肪肝的关键。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肝脏的形态、大小以及是否有脂肪沉积等情况;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一般来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有脂肪肝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群,建议增加体检的频率,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治疗
如果被查出患有脂肪肝,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出现肝酶持续升高、脂肪性肝炎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保肝药物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结尾
打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知误区,对于我们科学防治脂肪肝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避免忽视早期的脂肪肝,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逆转病情,减少发展为严重肝脏疾病的风险。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对脂肪肝有一个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积极进行筛查,一旦发现问题,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 32(5): 418-434.
[2]CLAYTON-CHUBB D, KEMP W, MAJEED A, et al. Understanding NAFLD: from case identification to interventions, outcom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Nutrients, 2023 Jan 29;15(3): 687. DOI: 10.3390/nu15030687.
[3]MCNEICE K, SANDBERG K. Updat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J]. Curr Probl Pediatr Adolesc Health Care, 2020 Aug;50(8): 100844. DOI: 10.1016/j.cppeds.2020.100844.
作者:武丽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