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9月19日,鸿蒙智行突然宣布:尚界H5小订订单突破11万!
更狠的是,部分用户居然能在发布会后1-4周内直接提车——这波操作堪比“手机还没发布,壳膜先卖爆”。
华为和上汽这对“科技巨人+制造老兵”的组合,似乎正在用一场“预生产闪电战”,告诉所有新势力:玩供应链,你们还是弟弟。
但真相真的是“产能无敌”吗?还是说,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库存魔术?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扒一扒尚界H5的爆单神话背后,那些没人敢说的秘密。
一、11万订单?华为的“心理学闪电战”赢了
尚界H5的预售数据确实吓人:16.98万起的预售价,11万小订(注意是小订,可退!),平均每分钟就有2.5个用户掏钱——但这真的是产品力的胜利吗?
不如说是华为营销体系的降维打击。
一位华为终端渠道商透露:
“尚界H5的预售链路和Mate手机一模一样——线上花粉俱乐部导流、线下门店体验锁单、甚至还有老车主推荐返现。华为全国超过5000家门店,只要每家店搞定20个订单,10万单就达成了。”
更骚的是权益设计:
订单破10万,解锁2000元现金优惠;
破15万,再追加3000元;
匹配预生产配置的用户,还能抢1-4周提车资格。
这套“滚雪球式营销”完美利用了用户的FOMO心理(怕错过)。
许多用户抱着“反正能退”的心态下单,结果反而助推了订单量暴涨。
但业内人士指出:小订转化率通常只有30%-40%。
如果最终实际成交在4万台左右,依然算成功,但绝对没有11万看起来那么炸裂。
二、智驾系统:华为ADS 4.0的“下沉战争”
尚界H5最狠的一招,是把华为ADS 4.0这样的高端智驾系统,直接打到了17万价位段——这让隔壁还在卖30万+智驾车型的蔚小理直接懵圈。
根据官方配置,尚界H5搭载了:
192线激光雷达(华为自研,最远探测距离250米);
4D成像毫米波雷达(识别精度比传统雷达高8倍);
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算力达200TOPS的MDC计算平台。
这套硬件组合,理论上支持L3级自动驾驶。但受限于法规,目前落地的是L2++功能,包括:
城区NCA:在北上广深等100+城市实现自动跟车、绕行、避让;
高速NCA:自动上下匝道、超车、应急处理;
代客泊车:记忆车位、跨楼层泊车、遥控召唤。
华为ADS 4.0的核心优势是“不依赖高精地图”。
通过BEV+Transformer模型,系统能实时感知道路拓扑结构,哪怕在乡间小路也能流畅运行。
这对竞品的“有图区”“无图区”分裂体验是降维打击。
但要注意:激光雷达版本可能需要选装(预计+2万元)。如果没选,纯视觉方案的能力会打折扣。
三、预生产:是产能革新,还是库存赌博?
华为宣称“部分车型开启预生产”,听起来很高科技,其实就是传统车企的“库存预备”玩法——但华为玩得更聪明。
根据公告,预生产车型仅限于“热门配置”。结合渠道信息,主要是:
后驱长续航版(占比约60%);
颜色以雅黑、云白为主;
内饰标配仿皮材质;
选装激光雷达的版本不足20%。
这说明华为和上汽根本不敢全系铺货,而是在用大数据赌概率:优先生产最可能卖掉的版本,降低滞销风险。
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果用户最终想要的是四驱版或特殊颜色,预生产的车就可能压仓库。
不过华为显然算过账:比起让用户等车3个月流失订单,不如承担一部分库存成本。
一位供应链专家算了一笔账:
“上汽南京工厂的柔性产线,切换车型成本极低。预生产5000台车,就算20%最终需要调剂,仓储和资金成本也就千万级别——但换来的是首批用户‘闪电提车’的口碑,这广告效应值几个亿。”
四、脱胎荣威ES39?平台复用才是终极武器
很多人吐槽尚界H5是“换壳荣威ES39”,但华为和上汽压根不在意。
因为平台复用,才是控制成本和速度的核心密码。
尚界H5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开发,和荣威ES39共享:
底盘结构(前麦弗逊+后五连杆);
电池包(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度电成本压到600元以内);
白车身(钢铝混合结构,碰撞标准直接套用)。
区别在于:
华为ADS 4.0加持(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
鸿蒙座舱4.0(车机交互逻辑和手机无缝衔接);
外观重新开模(前脸和灯组设计更激进)。
这种“拿来主义”让尚界H5的研发周期缩短到18个月(行业平均3年),成本降低30%以上。
所以即便卖16.98万,依然有利润空间。
五、华为的真正野心:用尚界打通“五界生态”
尚界是鸿蒙智行的“第五界”,但华为的野心远不止卖车。
根据内部规划,鸿蒙智行最终要打通:
问界(SUV)、智界(轿车)、傲界(MPV)、享界(跨界车)+尚界(年轻化轿车)
五界车型共享华为ADS、鸿蒙座舱、三电技术、零售渠道。
这意味着:
1. 成本摊薄: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硬件采购量越大,单价越低;
2. 数据闭环:所有车型路测数据反哺ADS算法,迭代速度远超对手;
3. 用户绑定:一旦进入鸿蒙生态,换车时大概率继续选“五界”之一。
尚界H5的使命,就是用最低门槛把年轻人拉进这个闭环。
六、对手们真的慌了吗?
尚界H5的直接竞品是比亚迪海豹EV、深蓝SL03、小鹏P5等车型。但华为的打法,其实动了所有人的蛋糕。
对比亚迪:华为用智驾差异化破局,比亚迪”全民智驾“当然要接受挑战;
对蔚小理:华为背靠上汽供应链,成本控制占据优势,对新势力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对特斯拉:鸿蒙生态的本地化体验,比特斯拉更接地气。
最头疼的可能是小米汽车。雷军刚刚宣布SU7要推低价版,尚界H5就直接锚定17万价位——这波贴脸狙击,简直是手机战场复刻。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尚界H5的预生产狂欢,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霸权”的炫耀——华为负责圈用户,上汽负责造车,双方用30年的制造经验告诉年轻人:
未来属于巨头联盟,而不是独角兽悲情!
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自动驾驶 #无人车 #华为 #尚界
原文标题 : 11万订单背后,华为和上汽在密谋什么?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H5的“预生产”套路绝了!
引言
9月19日,鸿蒙智行突然宣布:尚界H5小订订单突破11万!
更狠的是,部分用户居然能在发布会后1-4周内直接提车——这波操作堪比“手机还没发布,壳膜先卖爆”。
华为和上汽这对“科技巨人+制造老兵”的组合,似乎正在用一场“预生产闪电战”,告诉所有新势力:玩供应链,你们还是弟弟。
但真相真的是“产能无敌”吗?还是说,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库存魔术?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扒一扒尚界H5的爆单神话背后,那些没人敢说的秘密。
一、11万订单?华为的“心理学闪电战”赢了
尚界H5的预售数据确实吓人:16.98万起的预售价,11万小订(注意是小订,可退!),平均每分钟就有2.5个用户掏钱——但这真的是产品力的胜利吗?
不如说是华为营销体系的降维打击。
一位华为终端渠道商透露:
“尚界H5的预售链路和Mate手机一模一样——线上花粉俱乐部导流、线下门店体验锁单、甚至还有老车主推荐返现。华为全国超过5000家门店,只要每家店搞定20个订单,10万单就达成了。”
更骚的是权益设计:
订单破10万,解锁2000元现金优惠;
破15万,再追加3000元;
匹配预生产配置的用户,还能抢1-4周提车资格。
这套“滚雪球式营销”完美利用了用户的FOMO心理(怕错过)。
许多用户抱着“反正能退”的心态下单,结果反而助推了订单量暴涨。
但业内人士指出:小订转化率通常只有30%-40%。
如果最终实际成交在4万台左右,依然算成功,但绝对没有11万看起来那么炸裂。
二、智驾系统:华为ADS 4.0的“下沉战争”
尚界H5最狠的一招,是把华为ADS 4.0这样的高端智驾系统,直接打到了17万价位段——这让隔壁还在卖30万+智驾车型的蔚小理直接懵圈。
根据官方配置,尚界H5搭载了:
192线激光雷达(华为自研,最远探测距离250米);
4D成像毫米波雷达(识别精度比传统雷达高8倍);
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算力达200TOPS的MDC计算平台。
这套硬件组合,理论上支持L3级自动驾驶。但受限于法规,目前落地的是L2++功能,包括:
城区NCA:在北上广深等100+城市实现自动跟车、绕行、避让;
高速NCA:自动上下匝道、超车、应急处理;
代客泊车:记忆车位、跨楼层泊车、遥控召唤。
华为ADS 4.0的核心优势是“不依赖高精地图”。
通过BEV+Transformer模型,系统能实时感知道路拓扑结构,哪怕在乡间小路也能流畅运行。
这对竞品的“有图区”“无图区”分裂体验是降维打击。
但要注意:激光雷达版本可能需要选装(预计+2万元)。如果没选,纯视觉方案的能力会打折扣。
三、预生产:是产能革新,还是库存赌博?
华为宣称“部分车型开启预生产”,听起来很高科技,其实就是传统车企的“库存预备”玩法——但华为玩得更聪明。
根据公告,预生产车型仅限于“热门配置”。结合渠道信息,主要是:
后驱长续航版(占比约60%);
颜色以雅黑、云白为主;
内饰标配仿皮材质;
选装激光雷达的版本不足20%。
这说明华为和上汽根本不敢全系铺货,而是在用大数据赌概率:优先生产最可能卖掉的版本,降低滞销风险。
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果用户最终想要的是四驱版或特殊颜色,预生产的车就可能压仓库。
不过华为显然算过账:比起让用户等车3个月流失订单,不如承担一部分库存成本。
一位供应链专家算了一笔账:
“上汽南京工厂的柔性产线,切换车型成本极低。预生产5000台车,就算20%最终需要调剂,仓储和资金成本也就千万级别——但换来的是首批用户‘闪电提车’的口碑,这广告效应值几个亿。”
四、脱胎荣威ES39?平台复用才是终极武器
很多人吐槽尚界H5是“换壳荣威ES39”,但华为和上汽压根不在意。
因为平台复用,才是控制成本和速度的核心密码。
尚界H5基于上汽星云纯电平台开发,和荣威ES39共享:
底盘结构(前麦弗逊+后五连杆);
电池包(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度电成本压到600元以内);
白车身(钢铝混合结构,碰撞标准直接套用)。
区别在于:
华为ADS 4.0加持(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
鸿蒙座舱4.0(车机交互逻辑和手机无缝衔接);
外观重新开模(前脸和灯组设计更激进)。
这种“拿来主义”让尚界H5的研发周期缩短到18个月(行业平均3年),成本降低30%以上。
所以即便卖16.98万,依然有利润空间。
五、华为的真正野心:用尚界打通“五界生态”
尚界是鸿蒙智行的“第五界”,但华为的野心远不止卖车。
根据内部规划,鸿蒙智行最终要打通:
问界(SUV)、智界(轿车)、傲界(MPV)、享界(跨界车)+尚界(年轻化轿车)
五界车型共享华为ADS、鸿蒙座舱、三电技术、零售渠道。
这意味着:
1. 成本摊薄: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硬件采购量越大,单价越低;
2. 数据闭环:所有车型路测数据反哺ADS算法,迭代速度远超对手;
3. 用户绑定:一旦进入鸿蒙生态,换车时大概率继续选“五界”之一。
尚界H5的使命,就是用最低门槛把年轻人拉进这个闭环。
六、对手们真的慌了吗?
尚界H5的直接竞品是比亚迪海豹EV、深蓝SL03、小鹏P5等车型。但华为的打法,其实动了所有人的蛋糕。
对比亚迪:华为用智驾差异化破局,比亚迪”全民智驾“当然要接受挑战;
对蔚小理:华为背靠上汽供应链,成本控制占据优势,对新势力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对特斯拉:鸿蒙生态的本地化体验,比特斯拉更接地气。
最头疼的可能是小米汽车。雷军刚刚宣布SU7要推低价版,尚界H5就直接锚定17万价位——这波贴脸狙击,简直是手机战场复刻。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尚界H5的预生产狂欢,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霸权”的炫耀——华为负责圈用户,上汽负责造车,双方用30年的制造经验告诉年轻人:
未来属于巨头联盟,而不是独角兽悲情!
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自动驾驶 #无人车 #华为 #尚界
原文标题 : 11万订单背后,华为和上汽在密谋什么?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H5的“预生产”套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