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摄影 郝飞 吴聃 李志强
在9月23日举行的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现场,包括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绵阳)项目等14个代表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现场还首次发布了《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据了解,本次“四川行”期间,将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作为四川省级重大投资促进平台活动,在本次大会主体活动举行现场,集中签约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绵阳)项目、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自贡)项目等14个代表性项目,投资金额359亿元,全部为新质生产力项目。
这14个项目呈现出“求实”“向新”“多元”的三大特点。据了解,这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能耗要求和四川产业发展规划,只签一期,进一步提升投资总额的含金量。同时,14个项目全部属于”15+N”重点产业链项目,其中属于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的项目13个、占比93%;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10个、占比71%。资金性质方面,其中民资项目13个、外资项目1个;投资来源地方面,长三角地区项目7个、京津冀地区项目2个、粤港澳地区项目1个,分别占比50%、14%、7%。
本次“四川行”期间,将签约投资合作项目达到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其中,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金额约占总数的45%,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这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加速有力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企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会上,四川还针对性作投资推介并首次发布《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该清单推出了资源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并从线上推出的1500余个合作项目中,精选100个优质项目汇编入册,为企业提供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也为四川建圈强链、催生产业新项目带来更多机遇。
本次“四川行”得到广泛关注,仅省级层面活动就吸引了30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400多名嘉宾参会。参会企业中,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共150家,创近年新高;副总以上高管出席活动的企业占比超87%;契合四川“15+N”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的企业占比超70%;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较去年增长约40%;新能源、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较去年增长约35%,含金量持续提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摄影 郝飞 吴聃 李志强
在9月23日举行的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现场,包括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绵阳)项目等14个代表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现场还首次发布了《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据了解,本次“四川行”期间,将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作为四川省级重大投资促进平台活动,在本次大会主体活动举行现场,集中签约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绵阳)项目、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自贡)项目等14个代表性项目,投资金额359亿元,全部为新质生产力项目。
这14个项目呈现出“求实”“向新”“多元”的三大特点。据了解,这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能耗要求和四川产业发展规划,只签一期,进一步提升投资总额的含金量。同时,14个项目全部属于”15+N”重点产业链项目,其中属于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的项目13个、占比93%;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10个、占比71%。资金性质方面,其中民资项目13个、外资项目1个;投资来源地方面,长三角地区项目7个、京津冀地区项目2个、粤港澳地区项目1个,分别占比50%、14%、7%。
本次“四川行”期间,将签约投资合作项目达到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其中,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金额约占总数的45%,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这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加速有力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企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会上,四川还针对性作投资推介并首次发布《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该清单推出了资源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并从线上推出的1500余个合作项目中,精选100个优质项目汇编入册,为企业提供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也为四川建圈强链、催生产业新项目带来更多机遇。
本次“四川行”得到广泛关注,仅省级层面活动就吸引了30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400多名嘉宾参会。参会企业中,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共150家,创近年新高;副总以上高管出席活动的企业占比超87%;契合四川“15+N”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的企业占比超70%;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较去年增长约40%;新能源、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较去年增长约35%,含金量持续提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