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两大储能活动引发关注:9月17日,福建宁德世界储能大会成功开幕,签约22个项目,引资总额达367亿元;陕西榆林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54个项目,引资301.55亿元。
这两场活动共计签约76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68.55亿元,彰显了储能行业当下的火爆局面。
订单排到2026年
储能电芯陷入紧缺。据悉,宁德时代在手储能订单已超过48GWh,排期延至2026年一季度;海辰储能自今年3月起全面满产,订单排到9-10月。
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同样高负荷运转。专注储能的楚能新能源今年1-5月订单量已超40GWh,超过去年全年,距离其2025年出货60GWh目标不远。
据某企业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透露,当前100Ah电芯订单已排到2026年2月,产线全部满产,难以承接新需求。另一家头部企业也证实,其100Ah产品供不应求,市场行情异常紧俏。
储能需求的超预期爆发,是缺芯潮的直接根源。2025年1-8月,国内储能中标规模超210GWh,同比增长1.5倍。储能,已从“政策红利”转向“市场红利”。
海外市场需求同样超预期。2025年1-6月,中国企业新签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大增220.28%。
区域方面,中东以37.55GWh居首,澳大利亚、欧洲和日本紧随其后,分别为32.31GWh、22.81GWh、15.06GWh。
沙特提出到2030年实现48GWh储能容量,以支撑“2030愿景”中5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智利计划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70%、2050年实现碳中和,储能成为实现路径的关键。
供需紧张已经引发部分企业开始上调价格。近期100Ah电芯出现显著上涨,据透露,有头部企业报价已接近0.4元/Wh,涨幅约0.04元/Wh。
价格持续上扬与订单积压共同反映出该型号电芯的严重短缺。有企业披露近期涨价0.01元/Wh,储能系统集成端价格压力依旧存在。
这种价格压力将进一步利好具备成本优势的储能大电芯发展。在产能稀缺情况,如何维稳电池供应成为关键问题。
扩产应对,产能仍显不足
面对需求爆发,企业纷纷扩产应对。9月,楚能新能源与宜昌市政府签署二期投资协议,规划新增年产能80GWh,涵盖动力和储能电池。
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公司现有产能345GWh,利用率已达89.86%,在建产能235GWh,即便如此仍难缓解紧张。头部企业产能不足,不得不将部分订单外溢至中腰部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设备企业的新签和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70%~80%。
此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025年初,136号文明确对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实施“差价结算机制”,引发新能源厂商抢装潮,大量项目集中在上半年推进,直接推高储能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表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多点爆发、技术迭代加速落地、产能布局逐步兑现,多重因素共振,正推动储能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两部委发布文件明确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翻倍目标,实质上将此前“市场预测”转变为“政策目标底线”,因此上调2025-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至130/165/190GWh。
两大活动签约76个项目
在储能行业迎来基本面拐点的背景下,近日国内两大储能活动成功举办,共签约7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68.55亿元。
9月17日,福建宁德世界储能大会开幕会上举行了22个项目的签约,引资总额达367亿元。这些项目覆盖了储能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包括储能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等。
日前,陕西榆林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共签约54个项目,引资301.55亿元。榆林作为能源重镇,正在积极转型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
这两场活动共计签约76个项目,展现了储能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下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反映了各地对储能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布局决心。
锂电整体运行上,出清的低迷气候已然改变,Q3旺季整体排产实现环比6%~8%的增长,延续了8月以来的回升势头。储能在其中贡献核心增速,储能企业Q3排产也维持了15%~20%的同比增长。
龙头电池企业9月排产环比提升8%,达到70GWh水平,已连续两个月保持5%以上的增速。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仍在加速,中美欧市场主导全球储能市场发展,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25—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将持续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欧美需求高景气与产业供给优化,储能系统传导涨价是当前左右行业基本面的核心矛盾,在新能源入市现货价差拉大+容量补偿加码刺激下国内储能行业或逐渐走出长期通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