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晋”秋九月丰收忙 农人增收喜满堂

新华指数

1周前

从晋北到晋南、从山区到平原,各类农作物与特色果品进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丰收场景遍及全省,农人喜悦的笑脸与满载的秋熟作物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金秋丰收图。

暑气已过,秋韵渐浓,山西各地陆续进入农产品丰收季。从晋北到晋南、从山区到平原,各类农作物与特色果品进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丰收场景遍及全省,农人喜悦的笑脸与满载的秋熟作物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金秋丰收图。

在山西沁县,“沁州黄”小米的金黄将大地染成了金色,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金珠”正帮助农人走向致富的道路。近年来,沁县以此为龙头,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赋能、标准化生产、全链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数字化、品牌化转型,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之路”。

0012.jpg

“沁州黄”小米丰收在望(受访者供图)

0007.jpg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沁州黄”小米等待收割(受访者供图)

0001.jpg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沁州黄”小米进行实验(受访者供图)

0002.jpg

质控人员在巡检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藜麦,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耐盐性,有较高营养价值。作为山西小杂粮中的新品类、高附加值作物,目前种植面积约5万亩,平均亩产在150斤以上。在金秋时节,藜麦田宛如色彩斑斓的油画,与农民忙碌的身影一同勾勒出丰收致富的最美风光。

DJI_20250907162509_0244_D-Colored-Colored.jpg

航拍下的藜麦田宛如色彩斑斓的油画(白旭勇 摄)

IMG_3215.JPG

农民开心地抱着刚收割下的藜麦(杨哲 摄)

DJI_20250907120039_0081_D.JPG

农用机械设备在耕地现场对藜麦进行脱粒(杨哲 摄)

0008.jpg

丰收的喜悦(杨哲 摄)

在山西省五寨县,甜糯玉米正逐步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风味独特、品质卓越”的五寨甜糯玉米在市场上广受好评。五寨县地处北纬38°黄金种植带,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如同一台天然的“糖分制造机”,为甜糯玉米的独特口感提供了种植基础。6.5万亩甜糯玉米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年产量预计突破2亿穗。

素材.00_08_29_12.Still013.png

广袤的大地上,一排排收割机正在收割甜糯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6_23_21.Still002.png

农民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检查遗漏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1_41_06.Still003.png

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密封好的成品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3_54_09.Still008.png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加工设备(受访者供图)

从沁县金黄的“沁州黄”小米,到色彩斑斓的静乐藜麦产区,再到五寨县翠绿饱满的甜糯玉米地,山西的金秋不仅是作物成熟的季节,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承载着农人一年的期盼,将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杨哲)

从晋北到晋南、从山区到平原,各类农作物与特色果品进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丰收场景遍及全省,农人喜悦的笑脸与满载的秋熟作物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金秋丰收图。

暑气已过,秋韵渐浓,山西各地陆续进入农产品丰收季。从晋北到晋南、从山区到平原,各类农作物与特色果品进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丰收场景遍及全省,农人喜悦的笑脸与满载的秋熟作物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金秋丰收图。

在山西沁县,“沁州黄”小米的金黄将大地染成了金色,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金珠”正帮助农人走向致富的道路。近年来,沁县以此为龙头,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赋能、标准化生产、全链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数字化、品牌化转型,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之路”。

0012.jpg

“沁州黄”小米丰收在望(受访者供图)

0007.jpg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沁州黄”小米等待收割(受访者供图)

0001.jpg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沁州黄”小米进行实验(受访者供图)

0002.jpg

质控人员在巡检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藜麦,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耐盐性,有较高营养价值。作为山西小杂粮中的新品类、高附加值作物,目前种植面积约5万亩,平均亩产在150斤以上。在金秋时节,藜麦田宛如色彩斑斓的油画,与农民忙碌的身影一同勾勒出丰收致富的最美风光。

DJI_20250907162509_0244_D-Colored-Colored.jpg

航拍下的藜麦田宛如色彩斑斓的油画(白旭勇 摄)

IMG_3215.JPG

农民开心地抱着刚收割下的藜麦(杨哲 摄)

DJI_20250907120039_0081_D.JPG

农用机械设备在耕地现场对藜麦进行脱粒(杨哲 摄)

0008.jpg

丰收的喜悦(杨哲 摄)

在山西省五寨县,甜糯玉米正逐步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风味独特、品质卓越”的五寨甜糯玉米在市场上广受好评。五寨县地处北纬38°黄金种植带,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如同一台天然的“糖分制造机”,为甜糯玉米的独特口感提供了种植基础。6.5万亩甜糯玉米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年产量预计突破2亿穗。

素材.00_08_29_12.Still013.png

广袤的大地上,一排排收割机正在收割甜糯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6_23_21.Still002.png

农民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检查遗漏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1_41_06.Still003.png

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密封好的成品玉米(受访者供图)

素材.00_03_54_09.Still008.png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加工设备(受访者供图)

从沁县金黄的“沁州黄”小米,到色彩斑斓的静乐藜麦产区,再到五寨县翠绿饱满的甜糯玉米地,山西的金秋不仅是作物成熟的季节,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承载着农人一年的期盼,将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的路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杨哲)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