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AI Agent,它离我们普通人有多远?丨C视频·唐探

川观新闻

1周前

这个想象空间将走进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将逐步变身数字朋友、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为科技公司新角逐场。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视频

这几天参加了不少大厂的活动,有涉及算法引擎的、有涉及本地生活的、有涉及科技金融的……但几个活动放在一起看,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Agent。

业内的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当下进度看人工智能正在从Chat转向Agent。

啥是Agent?

Chat我想大家容易明白,就跟ChatGPT一样,能够跟你聊天,回答各类比较通用的问题。

而Agent的字面硬翻译是“代理人”,业内比较通用的一个更易理解的翻译是“智能体”。很多时候,这个智能体前面还会加上“专业”二字。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是人工智能正在从陪你聊天这种比较泛、比较娱乐性的阶段,转向专业的给你“干活”的发展阶段

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显示,AI智能体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8%。

各个互联网大厂也看到了这个增长空间。

前几天,火山引擎就在成都发布了“AI领航者计划”——依托火山引擎的AI云原生技术底座与字节跳动业务生态,通过技术支持、商业化场景对接、社区共建等举措,用智能体技术,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实现商业规模化。

火山引擎副总裁张鑫的观点,2025年是智能体成为“数字同事”的元年。

不仅如此,AI智能体再叠加具身智能的发展,将给未来带来更多想象空间。这个想象空间将走进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将逐步变身数字朋友、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为科技公司新角逐场。

刚刚结束的外滩大会上,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认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智能体协作、管理设计、具体场景中的推理规划能力等技术,将得到持续进化。

当然,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硬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目前看,数据仍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主要矛盾。凯文·凯利也指出,当下未被完全利用数据价值的医疗、金融、工业等专业领域如能加速落地实际应用,这些行业不仅能得到更可靠的AI智能体,也能进一步反哺AI智能体性能的升级。

而AI基础设施层面,下一个阶段可能也会逐步回归理性。算力爆发式发展的“大力出奇迹”之后,企业将更关注经济实用性。这意味着,更专业的小模型,在行业落地中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就直接指出,当数据、模型、算力的规模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就一定要引入新的东西,更具性价比的新东西。

外滩大会的展区里,有企业一口气带来了20多个AI助手,包含提高工作效率的AI工作助手与给予情感安慰的电子宠物等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目前已有3万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以及超过13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回到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上——我们会不会被各类AI Agent取代?

人工智能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的答案是:AI Agent时代的到来,不会是一个神奇而强大的模型突然代替了所有的工作流。毕竟,它的发展涉及到技术、工程与市场的不断磨合。相信未来,它最终会以超预期的服务质量呈现给大家,帮助大家获得更高效率,而非简单地取代。

这个想象空间将走进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将逐步变身数字朋友、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为科技公司新角逐场。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视频

这几天参加了不少大厂的活动,有涉及算法引擎的、有涉及本地生活的、有涉及科技金融的……但几个活动放在一起看,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Agent。

业内的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当下进度看人工智能正在从Chat转向Agent。

啥是Agent?

Chat我想大家容易明白,就跟ChatGPT一样,能够跟你聊天,回答各类比较通用的问题。

而Agent的字面硬翻译是“代理人”,业内比较通用的一个更易理解的翻译是“智能体”。很多时候,这个智能体前面还会加上“专业”二字。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是人工智能正在从陪你聊天这种比较泛、比较娱乐性的阶段,转向专业的给你“干活”的发展阶段

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显示,AI智能体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8%。

各个互联网大厂也看到了这个增长空间。

前几天,火山引擎就在成都发布了“AI领航者计划”——依托火山引擎的AI云原生技术底座与字节跳动业务生态,通过技术支持、商业化场景对接、社区共建等举措,用智能体技术,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实现商业规模化。

火山引擎副总裁张鑫的观点,2025年是智能体成为“数字同事”的元年。

不仅如此,AI智能体再叠加具身智能的发展,将给未来带来更多想象空间。这个想象空间将走进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将逐步变身数字朋友、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为科技公司新角逐场。

刚刚结束的外滩大会上,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认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智能体协作、管理设计、具体场景中的推理规划能力等技术,将得到持续进化。

当然,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硬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目前看,数据仍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主要矛盾。凯文·凯利也指出,当下未被完全利用数据价值的医疗、金融、工业等专业领域如能加速落地实际应用,这些行业不仅能得到更可靠的AI智能体,也能进一步反哺AI智能体性能的升级。

而AI基础设施层面,下一个阶段可能也会逐步回归理性。算力爆发式发展的“大力出奇迹”之后,企业将更关注经济实用性。这意味着,更专业的小模型,在行业落地中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就直接指出,当数据、模型、算力的规模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就一定要引入新的东西,更具性价比的新东西。

外滩大会的展区里,有企业一口气带来了20多个AI助手,包含提高工作效率的AI工作助手与给予情感安慰的电子宠物等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目前已有3万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以及超过130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回到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上——我们会不会被各类AI Agent取代?

人工智能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的答案是:AI Agent时代的到来,不会是一个神奇而强大的模型突然代替了所有的工作流。毕竟,它的发展涉及到技术、工程与市场的不断磨合。相信未来,它最终会以超预期的服务质量呈现给大家,帮助大家获得更高效率,而非简单地取代。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