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戴尔中国区裁员,主刀上海厦门

智车科技

1周前

这已是戴尔中国近三个月内实施的第三轮裁员:8月15日首轮裁员集中在厦门工厂生产线;9月12日第二轮涉及上海中山公园CDC研发中心;10月10日第三轮则覆盖上海五角场COE及厦门EMC存储事业部,CSG同样在列。

在多次公开否认 “退出中国” 传闻后,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仍持续推进了年内第三轮在华裁员计划。

本次裁员涉及上海和厦门的 EMC 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自本周起与受影响员工展开一对一沟通,最终离职日期定为 10月 10 日。员工在离职前可申请内部转岗,但可选名额几乎为零。赔偿方案延续 “N+3”  标准,即工龄满一年按  “N+3”  计算,不满一年则按  “N+2”  封顶。

就裁员传闻,戴尔于 9 月 9 日晚回应称,此举是基于对市场、销售等业务流程的重组,旨在持续优化运营,确保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提供最佳服务。

这已是戴尔中国近三个月内实施的第三轮裁员:8 月 15 日首轮裁员集中在厦门工厂生产线;9 月 12 日第二轮涉及上海中山公园 CDC 研发中心;10 月 10 日第三轮则覆盖上海五角场 COE 及厦门 EMC 存储事业部,CSG  同样在列。

尽管赔偿金额较为可观,被裁员工仍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

一位刚收到通知的工程师表示:“每轮都说是局部优化,但整体来看几乎是一锅端”,其所在存储测试组已从 30 人缩减至 3 人,领导也在找工作。

另一位入职 7 个月的软件工程师透露,市场上同类岗位招聘数量缩减超一半,且 HR 多提出降薪 30% 的要求。

戴尔财报显示,截至 1 月 31 日,戴尔全球员工总数约 10.8 万人,比去年减少 1.2 万。

市场表现方面,戴尔全球份额持续萎缩。Canalys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其客户端业务运营利润同比下滑 9%;全球 PC 市场份额为 14.5%,较去年同期下滑 3 个百分点,虽然在全球市占率维持在第三名,但在中国的市占率已跌出前五。

今年 8 月,有博主在微博发布 “戴尔退出中国计划核心时间轴”,列出多个关键节点,如 2025 年第四季度停产厦门 / 成都工厂,2026 年停售消费级 PC 业务并迁研发中心至新加坡等。戴尔官方随后辟谣,称该信息不实,并表示公司持续聚焦中国业务。

事实上,戴尔的 “去中国化” 供应链策略早有迹象。2023 年初,《日经亚洲》报道称,戴尔要求大幅减少使用中国制造芯片,并在 2024 年前将芯片生产全部转移至中国以外。

戴尔并非个例。近一年半以来,多家外企调整在华布局:IBM 关闭中国投资公司,美光暂停部分产品线,微软关闭上海 AIoT 实验室等。

这已是戴尔中国近三个月内实施的第三轮裁员:8月15日首轮裁员集中在厦门工厂生产线;9月12日第二轮涉及上海中山公园CDC研发中心;10月10日第三轮则覆盖上海五角场COE及厦门EMC存储事业部,CSG同样在列。

在多次公开否认 “退出中国” 传闻后,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仍持续推进了年内第三轮在华裁员计划。

本次裁员涉及上海和厦门的 EMC 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自本周起与受影响员工展开一对一沟通,最终离职日期定为 10月 10 日。员工在离职前可申请内部转岗,但可选名额几乎为零。赔偿方案延续 “N+3”  标准,即工龄满一年按  “N+3”  计算,不满一年则按  “N+2”  封顶。

就裁员传闻,戴尔于 9 月 9 日晚回应称,此举是基于对市场、销售等业务流程的重组,旨在持续优化运营,确保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提供最佳服务。

这已是戴尔中国近三个月内实施的第三轮裁员:8 月 15 日首轮裁员集中在厦门工厂生产线;9 月 12 日第二轮涉及上海中山公园 CDC 研发中心;10 月 10 日第三轮则覆盖上海五角场 COE 及厦门 EMC 存储事业部,CSG  同样在列。

尽管赔偿金额较为可观,被裁员工仍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

一位刚收到通知的工程师表示:“每轮都说是局部优化,但整体来看几乎是一锅端”,其所在存储测试组已从 30 人缩减至 3 人,领导也在找工作。

另一位入职 7 个月的软件工程师透露,市场上同类岗位招聘数量缩减超一半,且 HR 多提出降薪 30% 的要求。

戴尔财报显示,截至 1 月 31 日,戴尔全球员工总数约 10.8 万人,比去年减少 1.2 万。

市场表现方面,戴尔全球份额持续萎缩。Canalys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其客户端业务运营利润同比下滑 9%;全球 PC 市场份额为 14.5%,较去年同期下滑 3 个百分点,虽然在全球市占率维持在第三名,但在中国的市占率已跌出前五。

今年 8 月,有博主在微博发布 “戴尔退出中国计划核心时间轴”,列出多个关键节点,如 2025 年第四季度停产厦门 / 成都工厂,2026 年停售消费级 PC 业务并迁研发中心至新加坡等。戴尔官方随后辟谣,称该信息不实,并表示公司持续聚焦中国业务。

事实上,戴尔的 “去中国化” 供应链策略早有迹象。2023 年初,《日经亚洲》报道称,戴尔要求大幅减少使用中国制造芯片,并在 2024 年前将芯片生产全部转移至中国以外。

戴尔并非个例。近一年半以来,多家外企调整在华布局:IBM 关闭中国投资公司,美光暂停部分产品线,微软关闭上海 AIoT 实验室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