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叙事”!中国资产持续爆发

财经早餐

3周前

截至周三,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达到21%左右,远高于标普500指数的10%左右,也高于纳斯达克指数的13%左右。

该指数的成分股均为在美国上市的、主要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普通股,旨在帮助全球投资者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机遇。

同样是在美国市场公开交易,中概股的表现总体上要好于美国股市的综合表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以美股中概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正在持续爆发。

很多读者可能会好奇背后的原因,从估值、走势波动等方面分析。但不管如何解释,最本质的地方,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发生的“叙事”。综合各机构的最新研判,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叙事”是支撑中国资产爆发的主要动因。

叙事一

国内经济展韧性

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超过5%左右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驾马车”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2%、16.8%、31.2%。
消费的提振得益于以旧换新行动的强烈政策性支持。今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消费的增长无疑带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形成正向循环。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比上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在未来预期上,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2025年增速较去年10月的预测值高出0.1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分别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高盛将中国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上调0.6个百分点。
叙事二
关税对进出口影响有限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关税“逆风”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坚韧性。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同时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由负转增。
其中,我国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同时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同样实现增长。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到传统经济大国,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中国的进出口朋友圈不断扩容。
出口的强劲表现,反映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口碑提升和科技提升。
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从2017年的历史最高点22%下降到2024年的约13%。可以说,美国关税的影响在进出口领域并不显著,中国商品正以多元贸易、以质量和科技为重心,总体上正赢得全世界绝大部分市场的欢迎。

随着最近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中美贸易也有所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下降9.9%,进口下降7.7%。但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叙事三
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

中国企业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进步,并正致力于巩固在全球各细分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今年1-5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这背后是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方面的持续性进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已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今年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中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迅猛发展,可以从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两个维度来看。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中心赛道,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10%左右。

今年7月7日高盛发表研报指出,智能体、多模态AI模型和模型部署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三大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超3.5万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100家,全球占比约15%,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覆盖基础底座、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此外,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71家,中国71家,全球占比约26%。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据中汽协,2025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这在世界主要汽车消费大国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整车技术创新链布局,到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等核心领域,构建起了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的供给体

从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前沿创新,到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掌握,再到智能座舱、电池系统、车规级芯片、高阶辅助驾驶软件和大模型,以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的超级工厂,中国车企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

反馈到结果上,就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不断加强。

据乘联会,今年1-7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417万辆,同比增长19.7%,出口额65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其中传统燃油车出口正在下降,今年1-7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出口量同比下降9%,而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万,同比增长57%。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截至周三,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达到21%左右,远高于标普500指数的10%左右,也高于纳斯达克指数的13%左右。

该指数的成分股均为在美国上市的、主要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普通股,旨在帮助全球投资者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机遇。

同样是在美国市场公开交易,中概股的表现总体上要好于美国股市的综合表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以美股中概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正在持续爆发。

很多读者可能会好奇背后的原因,从估值、走势波动等方面分析。但不管如何解释,最本质的地方,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发生的“叙事”。综合各机构的最新研判,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叙事”是支撑中国资产爆发的主要动因。

叙事一

国内经济展韧性

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超过5%左右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驾马车”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2%、16.8%、31.2%。
消费的提振得益于以旧换新行动的强烈政策性支持。今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消费的增长无疑带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形成正向循环。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比上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在未来预期上,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2025年增速较去年10月的预测值高出0.1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分别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高盛将中国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上调0.6个百分点。
叙事二
关税对进出口影响有限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关税“逆风”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坚韧性。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同时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由负转增。
其中,我国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同时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同样实现增长。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到传统经济大国,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中国的进出口朋友圈不断扩容。
出口的强劲表现,反映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口碑提升和科技提升。
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品牌打造,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从2017年的历史最高点22%下降到2024年的约13%。可以说,美国关税的影响在进出口领域并不显著,中国商品正以多元贸易、以质量和科技为重心,总体上正赢得全世界绝大部分市场的欢迎。

随着最近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中美贸易也有所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下降9.9%,进口下降7.7%。但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叙事三
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

中国企业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进步,并正致力于巩固在全球各细分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今年1-5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这背后是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方面的持续性进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已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今年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中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迅猛发展,可以从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两个维度来看。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中心赛道,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10%左右。

今年7月7日高盛发表研报指出,智能体、多模态AI模型和模型部署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三大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超3.5万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5100家,全球占比约15%,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覆盖基础底座、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此外,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71家,中国71家,全球占比约26%。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据中汽协,2025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这在世界主要汽车消费大国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整车技术创新链布局,到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等核心领域,构建起了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的供给体

从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前沿创新,到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掌握,再到智能座舱、电池系统、车规级芯片、高阶辅助驾驶软件和大模型,以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的超级工厂,中国车企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

反馈到结果上,就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不断加强。

据乘联会,今年1-7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417万辆,同比增长19.7%,出口额65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其中传统燃油车出口正在下降,今年1-7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出口量同比下降9%,而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万,同比增长57%。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