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被查!曾执掌证监会5年内3000点20次失守,这些人也被查了!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8小时前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国务院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些关联事件的发生,似乎并非偶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违纪违法线索,而这也可能成为此次易会满被查事件调查的重要方向。

2025年9月6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金融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易会满1985年入职工商银行,2013年任工行行长,2016年担任工行董事长。2019年1月,易会满任中国证监会第九任主席。

易会满在金融领域履历丰富,曾长期在中国工商银行任职,后又执掌中国证监会5年,在金融行业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易会满此次被查事件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从工行基层到“宇宙行”掌门

易会满,196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苍南。他的职业生涯起始于银行基层。1981年,易会满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统计学专业学习,三年后,1984年8月,他踏入金融行业,在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分行计划处担任计划员,就此开启了他漫长的金融生涯。

仅一年后,1985年1月,易会满便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他与工商银行紧密相连。

在工商银行,易会满从杭州市分行计划处副处长一步步做起,历经多个重要岗位的锻炼。

1998年,他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兼杭州市分行行长,随后职位不断晋升。

2000年至2005年,他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期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将江苏分行在工行系统内的经营绩效排名从1999年的第9位提升至2004年的第4位。

2005年至2008年,调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时,分行在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业务指标均位居北京地区银行同业首位,且在2006年度、2007年度全国工行系统经营绩效排名中蝉联第一。

凭借在地方分行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出色业绩,2008年5月,易会满升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部、电子银行部等关键部门,对银行各部门的运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2013年5月,易会满出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在国有大行中,从排行第五的副行长直接接任行长一职,这本身就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2016年5月,他更进一步,成为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工商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稳健发展,使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总量在2016-2017年间保持全球银行业领先水平。

在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中,易会满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与创新。在金融科技领域,2015年工商银行推出多款金融科技产品,易会满亲自介绍“e-ICBC”“融e行”“融e购”“融e联”“直销银行”等产品,其脱稿演讲、风趣问答以及类似互联网公司的发布形式,让他被媒体称为“银行版乔布斯”,足见其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推动。

在金融服务实体方面,截至2018年9月末,工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大幅增长,公司类贷款占比合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普惠金融领域,2017年4月工商银行总行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易会满提出扶持小微企业的三大措施,致力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可以说,在工商银行的岁月里,易会满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工商银行的发展添砖加瓦,成为工商银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

临危受命,执掌证监会

2019年1月,易会满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国务院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主席。

他从工商银行转战资本市场监管领域,接棒刘士余,出任第九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彼时的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易会满上任后,积极推动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其中,科创板开板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易会满在科创板的筹备与推进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科创板能够顺利落地。北交所开市同样是他任期内的重要成果,北交所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全面注册制改革也是易会满任期内的重点工作。A股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让更多优质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如如何平衡市场扩容与市场稳定的关系,如何确保上市公司质量等。

易会满多次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以强有力监督打造廉洁的注册制”,试图通过加强监管,保障注册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他提出要聚焦注册制改革公权力运行实际情况强化廉政监督,加大力度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加强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日常监督。

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同时,易会满也十分关注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他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同时,强调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零容忍”。

易会满于2024年2月卸任证监会主席,由吴清接任。易会满在证监会主席任上,资本市场表现却跌宕起伏。

易会满在任期间,A股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大幅增加。2019年至2023年,A股发行新股的数量超过1800家,IPO总融资金额超过2万亿元。

从2019年1月任职到2024年2月离任,在易会满任内,股市频繁波动,A股共有20次跌破3000点(收盘价)。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与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调整密切相关。

任职期间下属频被查

问题逐步显现

近年来,随着金融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易会满曾经任职的证监会及工商银行有多人被查,这一现象也为他的履职经历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证监会系统,今年4月底,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任上被查。王建军在证监系统工作超过二十年,与易会满共事两年有余。

2024年以来,证监会系统还有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原组长、证监会原党委委员王会民,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信息中心原主任姚前,江苏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凌峰,深圳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国群,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等人被查。

工商银行方面,今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沈荣勤,中国工商银行云南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许海,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姜壹盛,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梁延国接连被查。其中,姜壹盛、许海、沈荣勤均长期在工商银行工作,在易会满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上述三人与他存在多年工作交集。这些下属的被查,不禁让人对易会满在工商银行任职期间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产生疑问。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在易会满此番被查之前,已有“征兆”显现,其中就包括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读于浙江银行学校时的数名同学先期落马。这些关联事件的发生,似乎并非偶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违纪违法线索,而这也可能成为此次易会满被查事件调查的重要方向。

金融反腐“零容忍”

易会满作为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在金融领域曾拥有重要地位,其被查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刻思考。这一事件首先反映出我国金融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金融行业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可能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破坏,易会满的被调查,彰显了国家对金融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表明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肃查处。

此次事件也为资本市场的后续改革与发展敲响了警钟,在推动各项改革的同时,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确保改革能够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进行。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可能会对市场信心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离不开投资者的信任,而金融高官的落马事件往往会引发投资者对市场公正性和透明度的担忧。然而,从长远来看,金融反腐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和效率,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提升监管效能等方式,及时修复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易会满事件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命运,更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社会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调查的深入,相信真相将逐步浮出水面,而这一事件也将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国务院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些关联事件的发生,似乎并非偶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违纪违法线索,而这也可能成为此次易会满被查事件调查的重要方向。

2025年9月6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金融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易会满1985年入职工商银行,2013年任工行行长,2016年担任工行董事长。2019年1月,易会满任中国证监会第九任主席。

易会满在金融领域履历丰富,曾长期在中国工商银行任职,后又执掌中国证监会5年,在金融行业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易会满此次被查事件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从工行基层到“宇宙行”掌门

易会满,196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苍南。他的职业生涯起始于银行基层。1981年,易会满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统计学专业学习,三年后,1984年8月,他踏入金融行业,在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分行计划处担任计划员,就此开启了他漫长的金融生涯。

仅一年后,1985年1月,易会满便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他与工商银行紧密相连。

在工商银行,易会满从杭州市分行计划处副处长一步步做起,历经多个重要岗位的锻炼。

1998年,他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兼杭州市分行行长,随后职位不断晋升。

2000年至2005年,他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期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将江苏分行在工行系统内的经营绩效排名从1999年的第9位提升至2004年的第4位。

2005年至2008年,调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时,分行在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业务指标均位居北京地区银行同业首位,且在2006年度、2007年度全国工行系统经营绩效排名中蝉联第一。

凭借在地方分行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出色业绩,2008年5月,易会满升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部、电子银行部等关键部门,对银行各部门的运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2013年5月,易会满出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在国有大行中,从排行第五的副行长直接接任行长一职,这本身就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2016年5月,他更进一步,成为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带领工商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稳健发展,使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总量在2016-2017年间保持全球银行业领先水平。

在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中,易会满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与创新。在金融科技领域,2015年工商银行推出多款金融科技产品,易会满亲自介绍“e-ICBC”“融e行”“融e购”“融e联”“直销银行”等产品,其脱稿演讲、风趣问答以及类似互联网公司的发布形式,让他被媒体称为“银行版乔布斯”,足见其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推动。

在金融服务实体方面,截至2018年9月末,工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大幅增长,公司类贷款占比合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普惠金融领域,2017年4月工商银行总行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易会满提出扶持小微企业的三大措施,致力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可以说,在工商银行的岁月里,易会满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工商银行的发展添砖加瓦,成为工商银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

临危受命,执掌证监会

2019年1月,易会满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国务院决定任命易会满为中国证监会主席。

他从工商银行转战资本市场监管领域,接棒刘士余,出任第九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彼时的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易会满上任后,积极推动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其中,科创板开板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易会满在科创板的筹备与推进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科创板能够顺利落地。北交所开市同样是他任期内的重要成果,北交所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全面注册制改革也是易会满任期内的重点工作。A股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让更多优质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如如何平衡市场扩容与市场稳定的关系,如何确保上市公司质量等。

易会满多次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以强有力监督打造廉洁的注册制”,试图通过加强监管,保障注册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他提出要聚焦注册制改革公权力运行实际情况强化廉政监督,加大力度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加强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日常监督。

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同时,易会满也十分关注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他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同时,强调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零容忍”。

易会满于2024年2月卸任证监会主席,由吴清接任。易会满在证监会主席任上,资本市场表现却跌宕起伏。

易会满在任期间,A股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上市公司大幅增加。2019年至2023年,A股发行新股的数量超过1800家,IPO总融资金额超过2万亿元。

从2019年1月任职到2024年2月离任,在易会满任内,股市频繁波动,A股共有20次跌破3000点(收盘价)。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与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调整密切相关。

任职期间下属频被查

问题逐步显现

近年来,随着金融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易会满曾经任职的证监会及工商银行有多人被查,这一现象也为他的履职经历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证监会系统,今年4月底,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任上被查。王建军在证监系统工作超过二十年,与易会满共事两年有余。

2024年以来,证监会系统还有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原组长、证监会原党委委员王会民,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信息中心原主任姚前,江苏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凌峰,深圳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国群,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证监会原法律部副主任吴国舫等人被查。

工商银行方面,今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沈荣勤,中国工商银行云南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许海,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姜壹盛,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梁延国接连被查。其中,姜壹盛、许海、沈荣勤均长期在工商银行工作,在易会满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上述三人与他存在多年工作交集。这些下属的被查,不禁让人对易会满在工商银行任职期间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产生疑问。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在易会满此番被查之前,已有“征兆”显现,其中就包括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读于浙江银行学校时的数名同学先期落马。这些关联事件的发生,似乎并非偶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违纪违法线索,而这也可能成为此次易会满被查事件调查的重要方向。

金融反腐“零容忍”

易会满作为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在金融领域曾拥有重要地位,其被查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刻思考。这一事件首先反映出我国金融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金融行业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可能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破坏,易会满的被调查,彰显了国家对金融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表明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肃查处。

此次事件也为资本市场的后续改革与发展敲响了警钟,在推动各项改革的同时,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确保改革能够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进行。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可能会对市场信心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离不开投资者的信任,而金融高官的落马事件往往会引发投资者对市场公正性和透明度的担忧。然而,从长远来看,金融反腐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和效率,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提升监管效能等方式,及时修复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易会满事件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命运,更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社会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调查的深入,相信真相将逐步浮出水面,而这一事件也将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