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市场强势反弹,多只ETF涨幅超过10%,前一个交易日的“抄底资金”笑了。
从资金流向看,9月4日,尽管市场震荡走弱,但有超70亿元资金借道权益类ETF入市。拉长期限来看,8月以来有超70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但是资金流向呈现较大分化。此外,近期权益类基金发行频现“爆款”,部分新发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过88亿元。
新能源主题ETF飙涨
9月5日,多只ETF强势上涨。其中,有32只ETF净值涨幅超过8%,国泰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等涨幅均在10.8%以上。
从机构近期发布的观点看,工银瑞信基金表示,锂电池板块存在以下三重利好。
从需求侧看,此前市场普遍担心明年电池需求或受制于美国储能增长和国内乘用车增长压力,随着锂电企业半年报业绩指引从资本开支方面给出了乐观信号,增强了市场中长期增长的信心。
从供给侧看,8月以来,行业陆续召开会议呼吁“反内卷”,储能、隔膜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纷纷响应,达成价格自律、产能调控、加强产业链合作等多项“反内卷”共识。“反内卷”持续深化,或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及高端产能有序扩张,叠加需求侧排产改善和固态电池扩产,锂电板块供需格局或不断改善。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作为下一代锂电技术的终极方案,固态电池2025年迎来关键突破,市场预计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底实现产品定型。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报,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需求量有望超150GWh。在“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之下,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7年或成关键节点。
方正富邦基金表示,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上电池、材料、设备厂商的投资机会。
资金加仓ETF
值得注意的是,9月4日,有超70亿元借道ETF加仓。
据Choice测算,9月4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74.45亿元。从资金流向看,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其中,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26.5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17.18亿元。华夏上证50ETF、国泰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5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净申购额均超过4亿元。
此外,多只行业主题ETF也吸引资金涌入。其中,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为7.5亿元,国泰通信ETF、华泰柏瑞光伏ETF、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超3亿元。
拉长期限来看,8月以来,截至9月4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723.42亿元。从具体资金流向看,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细分行业主题ETF强势“吸金”,部分宽基ETF则遭遇赎回。
具体来看,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145.64亿元,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为110.05亿元,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为114.63亿元。此外,国泰通信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港股通非银ETF、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等基金产品的净申购额也均在60亿元以上。
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回暖
近期,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回暖。本月以来,短短5天时间,已有30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发行规模合计为230.82亿元。其中,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更是一日售罄,单日吸金超88亿元。
具体来看,9月2日,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启动发行,由于发行十分火热,当日招商基金紧急发布公告称,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设置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9月4日,招商基金公告称,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的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9月2日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56.67%。这意味着,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首日“吸金”超88亿元。9月5日,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确认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38355户。
除了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以外,多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发行规模为23.93亿元,平安港股通科技精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17.38亿元,交银施罗德产业臻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17.17亿元。此外,国泰优质核心混合基金、永赢锐见先锋混合基金发行规模均在13亿元以上。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后市,招商基金公开表示,考虑到年内美联储降息或较为确定,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目前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居民资产再配置向权益资产倾斜,叠加经济周期走向复苏,价格触底回暖信号显现,故市场预期和政策催化将主导未来行情演绎,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对占优。
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看来,中长期资金的逐步增加,对A股和港股市场的风格和结构都开始出现细微而长久的影响,对重视投资者利益、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也是长期有利的。随着经济逐渐企稳,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龙头公司的盈利上行将逐步被市场认同,而在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或将逐步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将有望逐步改变以前脉冲性的波动,且呈现逐步上台阶的特征。
对于港股市场,机构也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拟任基金经理余懿发表观点称,港股当前可能存在系统性折价修复的投资机遇。在他看来,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特色板块和优质企业,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创新药、创新器械、内房股以及一些业务布局全球的国际化公司。此外,潜在的红利税政策调整,也有望推动港股红利股板块的折价修复,或有较好的红利资产可供投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9月5日,市场强势反弹,多只ETF涨幅超过10%,前一个交易日的“抄底资金”笑了。
从资金流向看,9月4日,尽管市场震荡走弱,但有超70亿元资金借道权益类ETF入市。拉长期限来看,8月以来有超70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但是资金流向呈现较大分化。此外,近期权益类基金发行频现“爆款”,部分新发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过88亿元。
新能源主题ETF飙涨
9月5日,多只ETF强势上涨。其中,有32只ETF净值涨幅超过8%,国泰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等涨幅均在10.8%以上。
从机构近期发布的观点看,工银瑞信基金表示,锂电池板块存在以下三重利好。
从需求侧看,此前市场普遍担心明年电池需求或受制于美国储能增长和国内乘用车增长压力,随着锂电企业半年报业绩指引从资本开支方面给出了乐观信号,增强了市场中长期增长的信心。
从供给侧看,8月以来,行业陆续召开会议呼吁“反内卷”,储能、隔膜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纷纷响应,达成价格自律、产能调控、加强产业链合作等多项“反内卷”共识。“反内卷”持续深化,或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及高端产能有序扩张,叠加需求侧排产改善和固态电池扩产,锂电板块供需格局或不断改善。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作为下一代锂电技术的终极方案,固态电池2025年迎来关键突破,市场预计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底实现产品定型。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报,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需求量有望超150GWh。在“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之下,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7年或成关键节点。
方正富邦基金表示,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上电池、材料、设备厂商的投资机会。
资金加仓ETF
值得注意的是,9月4日,有超70亿元借道ETF加仓。
据Choice测算,9月4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74.45亿元。从资金流向看,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其中,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26.5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17.18亿元。华夏上证50ETF、国泰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5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净申购额均超过4亿元。
此外,多只行业主题ETF也吸引资金涌入。其中,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为7.5亿元,国泰通信ETF、华泰柏瑞光伏ETF、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超3亿元。
拉长期限来看,8月以来,截至9月4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723.42亿元。从具体资金流向看,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细分行业主题ETF强势“吸金”,部分宽基ETF则遭遇赎回。
具体来看,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145.64亿元,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为110.05亿元,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为114.63亿元。此外,国泰通信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港股通非银ETF、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等基金产品的净申购额也均在60亿元以上。
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回暖
近期,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回暖。本月以来,短短5天时间,已有30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发行规模合计为230.82亿元。其中,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更是一日售罄,单日吸金超88亿元。
具体来看,9月2日,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启动发行,由于发行十分火热,当日招商基金紧急发布公告称,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设置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9月4日,招商基金公告称,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的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9月2日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56.67%。这意味着,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首日“吸金”超88亿元。9月5日,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确认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38355户。
除了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以外,多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发行规模为23.93亿元,平安港股通科技精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17.38亿元,交银施罗德产业臻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17.17亿元。此外,国泰优质核心混合基金、永赢锐见先锋混合基金发行规模均在13亿元以上。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后市,招商基金公开表示,考虑到年内美联储降息或较为确定,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目前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居民资产再配置向权益资产倾斜,叠加经济周期走向复苏,价格触底回暖信号显现,故市场预期和政策催化将主导未来行情演绎,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对占优。
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看来,中长期资金的逐步增加,对A股和港股市场的风格和结构都开始出现细微而长久的影响,对重视投资者利益、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也是长期有利的。随着经济逐渐企稳,企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龙头公司的盈利上行将逐步被市场认同,而在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或将逐步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将有望逐步改变以前脉冲性的波动,且呈现逐步上台阶的特征。
对于港股市场,机构也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拟任基金经理余懿发表观点称,港股当前可能存在系统性折价修复的投资机遇。在他看来,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特色板块和优质企业,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创新药、创新器械、内房股以及一些业务布局全球的国际化公司。此外,潜在的红利税政策调整,也有望推动港股红利股板块的折价修复,或有较好的红利资产可供投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