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际旭创也坐上火箭了

智车科技

2天前

作者|高凌朗编辑|汪戈伐。...原文标题:中际旭创也坐上火箭了。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9月3日,中际旭创股价上涨10.87%至200.28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达4735.5亿元,当日成交金额287.17亿元居A股首位。

根据Wind数据,中际旭创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内累计上涨95.85%,市值已超越东方财富,位列创业板第二。

中际旭创专注于数据中心间高速数据传输的光电转换设备,其产品直接服务于英伟达GPU集群、谷歌数据中心等AI算力基础设施。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净利润39.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5%和69.40%。

所以简单来说,中际旭创的这轮上涨趋势,源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光模块需求激增。

从2017年收购苏州旭创进入光通信行业至今,中际旭创已从年营收2亿元的传统设备制造商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模块供应商。根据Lightcounting统计,公司连续四年保持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在800G高端产品领域占据超过40%的市场份额。

另外,北美云计算厂商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3300亿美元,同比增长53%,也为光模块行业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

中际旭创业绩增长的直接推手是北美科技公司的AI投资热潮。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四家公司2025年资本开支总额预计超过33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AI训练和推理所需的数据中心建设。

AI服务器对光模块的需求远超传统服务器。英伟达H100架构服务器需要6-8个光模块,H200架构增至18-24个,而新一代GB300架构预计需要30-40个光模块。更关键的是,AI应用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更高,推动了从400G向800G、1.6T的技术升级。

中际旭创在这一轮需求升级中占据有利位置。公司2025年上半年光模块销量905万只,同比增长46%。产品结构持续优化,800G及以上高速产品营收占比接近90%,1.6T产品在第二季度开始量产交付。

所以,这种产品结构变化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中际旭创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3.83%提升至39.96%,净利率达到28.69%。

中际旭创在硅光技术方面的投入也开始显现效果。硅光模块相比传统产品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更适合AI数据中心的高密度部署需求。中际旭创硅光产品出货占比预计从2025年上半年的5%提升至下半年的20%,2026年目标突破35%。

产能方面,公司上半年光模块产能达1161万只,同比增长29%,产能利用率93%创历史新高。苏州、铜陵、泰国三个生产基地合计月产能超过50万只800G光模块,良率达到95%,高于行业平均的85%。

中际旭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立的龙口市振华电工专用设备厂。该公司专注电机绕组装备制造,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但营收规模始终在2-3亿元区间徘徊,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公司以28亿元收购苏州旭创100%股权,收购溢价率114.49%。

苏州旭创由6位留美博士于2008年创立,团队成员具有朗讯、Opnext等公司的技术背景。更重要的是,谷歌2016年投资3600万元获得旭创科技近6%股权,这一投资不仅带来资金,还帮助打通了高端光芯片供应链。

收购完成后,中际旭创剥离传统电机设备业务,专注光模块研发生产。2018年营收突破50亿元,2024年达到238.62亿元,净利润从2016年的11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1.71亿元。

中际旭创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2023年率先推出1.6T光模块产品,2024年开始小批量交付,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布局3.2T等下一代技术,并在CPO(光电共封装)领域进行技术储备。

不过快速增长也带来管理挑战。中际旭创应收账款2025年上半年末达63.45亿元,同比增长59.32%,应收账款周转率从3.29下降至2.70,回款周期从54天延长至66天。

另一方面,中际旭创海外收入占比86%,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同时光模块行业竞争加剧,新易盛、剑桥科技等竞争对手扩产可能带来价格压力。

对于未来,AI算力需求的持续性将决定公司成长空间。民生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35亿元、143.76亿元、179.69亿元。

另外,随着1.6T产品放量和硅光技术渗透率提升,中际旭创有望维持在全球光模块市场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原文标题 : 中际旭创也坐上火箭了

作者|高凌朗编辑|汪戈伐。...原文标题:中际旭创也坐上火箭了。

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9月3日,中际旭创股价上涨10.87%至200.28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达4735.5亿元,当日成交金额287.17亿元居A股首位。

根据Wind数据,中际旭创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内累计上涨95.85%,市值已超越东方财富,位列创业板第二。

中际旭创专注于数据中心间高速数据传输的光电转换设备,其产品直接服务于英伟达GPU集群、谷歌数据中心等AI算力基础设施。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净利润39.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5%和69.40%。

所以简单来说,中际旭创的这轮上涨趋势,源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光模块需求激增。

从2017年收购苏州旭创进入光通信行业至今,中际旭创已从年营收2亿元的传统设备制造商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模块供应商。根据Lightcounting统计,公司连续四年保持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在800G高端产品领域占据超过40%的市场份额。

另外,北美云计算厂商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3300亿美元,同比增长53%,也为光模块行业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

中际旭创业绩增长的直接推手是北美科技公司的AI投资热潮。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四家公司2025年资本开支总额预计超过33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AI训练和推理所需的数据中心建设。

AI服务器对光模块的需求远超传统服务器。英伟达H100架构服务器需要6-8个光模块,H200架构增至18-24个,而新一代GB300架构预计需要30-40个光模块。更关键的是,AI应用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更高,推动了从400G向800G、1.6T的技术升级。

中际旭创在这一轮需求升级中占据有利位置。公司2025年上半年光模块销量905万只,同比增长46%。产品结构持续优化,800G及以上高速产品营收占比接近90%,1.6T产品在第二季度开始量产交付。

所以,这种产品结构变化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中际旭创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3.83%提升至39.96%,净利率达到28.69%。

中际旭创在硅光技术方面的投入也开始显现效果。硅光模块相比传统产品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更适合AI数据中心的高密度部署需求。中际旭创硅光产品出货占比预计从2025年上半年的5%提升至下半年的20%,2026年目标突破35%。

产能方面,公司上半年光模块产能达1161万只,同比增长29%,产能利用率93%创历史新高。苏州、铜陵、泰国三个生产基地合计月产能超过50万只800G光模块,良率达到95%,高于行业平均的85%。

中际旭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立的龙口市振华电工专用设备厂。该公司专注电机绕组装备制造,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细分领域龙头,但营收规模始终在2-3亿元区间徘徊,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公司以28亿元收购苏州旭创100%股权,收购溢价率114.49%。

苏州旭创由6位留美博士于2008年创立,团队成员具有朗讯、Opnext等公司的技术背景。更重要的是,谷歌2016年投资3600万元获得旭创科技近6%股权,这一投资不仅带来资金,还帮助打通了高端光芯片供应链。

收购完成后,中际旭创剥离传统电机设备业务,专注光模块研发生产。2018年营收突破50亿元,2024年达到238.62亿元,净利润从2016年的11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1.71亿元。

中际旭创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2023年率先推出1.6T光模块产品,2024年开始小批量交付,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布局3.2T等下一代技术,并在CPO(光电共封装)领域进行技术储备。

不过快速增长也带来管理挑战。中际旭创应收账款2025年上半年末达63.45亿元,同比增长59.32%,应收账款周转率从3.29下降至2.70,回款周期从54天延长至66天。

另一方面,中际旭创海外收入占比86%,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同时光模块行业竞争加剧,新易盛、剑桥科技等竞争对手扩产可能带来价格压力。

对于未来,AI算力需求的持续性将决定公司成长空间。民生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35亿元、143.76亿元、179.69亿元。

另外,随着1.6T产品放量和硅光技术渗透率提升,中际旭创有望维持在全球光模块市场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原文标题 : 中际旭创也坐上火箭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